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母嬰 >幼兒教育 >

讓寶寶順利度過恐懼心理

讓寶寶順利度過恐懼心理

怕黑;怕老鼠;怕壞人;怕屋子裡有妖怪……無論3歲的孩子還是6歲的孩子,幾乎都有恐懼的事情。小孩子嘛,有些恐懼心理可以理解。但有家長不理解,孩子怕的都是些看起來根本不值得恐懼的平常東西。

讓寶寶順利度過恐懼心理

案例1:恐懼自然現象

一天,媽媽和方方在公園遊玩時,突然下起了大雨。

媽媽連忙帶著方方到附近的室內躲雨。陰沉的天空中劃過一道刺眼的閃電,緊跟著傳來一串悶悶的聲音,跟著一聲巨響,驚雷似乎就在屋頂上炸響。方方嚇得臉色發白,一個勁往媽媽懷裡鑽。

解讀:隆隆的雷聲大作,孩子感到恐懼,是非常自然的表現。因為年齡幼小,他們對於很多自然現象都可能產生恐懼心理。例如打雷、閃電、黑暗等等。其實就算是大人,也會對某些自然現象產生恐懼。對於孩子的這種恐懼心理,家長用柔和的話語安撫,並用簡單淺顯的道理向他解釋,鼓勵他變得膽大些,同時做出好的表率,就可以幫助孩子消除這種型別的恐懼。

案例2:受恐嚇

3歲的祺祺不知從何時起變得很怕貓。有一次媽媽帶她去看姥姥,姥姥家裡養了一隻大黑貓。祺祺一看到黑貓就嚇得直往媽媽身後躲。小表哥不以為然,抱著大黑貓舉到她面前,祺祺馬上就嚇哭了。原來媽媽曾經因為祺祺晚上不肯按時睡覺,經常說“要是不乖乖睡覺,就會有一隻大貓悄悄走進來,張開血盆大口咬你……”

解讀:一些父母在孩子不聽話時,會採取嚇唬的辦法,孩子害怕什麼就說什麼,貓啊狗啊大灰狼啊鬼啊,甚至還有醫生。這樣的嚇唬手段,往往“立竿見影”,父母也就樂於重複使用。但孩子太小,長期被這樣嚇唬,就會使得神經總是處於緊張狀態,等見到真人真物,就會表現出像祺祺這樣的舉動。有些孩子還可能因此對成年後的心理造成一定影響。所以家長要避免用嚇唬的方法來制止孩子的某些行為。

案例3:做噩夢

5歲的小柯最近有些古怪,每次睡覺前都磨蹭著不肯上床。實在是困得不行了,才沉沉睡去。有一次,媽媽經過他的睡房,突然聽到小柯尖叫了一聲,推開門一看,小柯還在沉睡。媽媽覺得很奇怪:難道自己聽錯了?

解讀:晚上睡覺前,媽媽摟著小柯問他為什麼不想睡覺。小柯沉默了一會兒後,告訴媽媽,他睡著了之後,就會看到一些毒蛇,還有拿著武器的壞人。媽媽終於明白,小柯做噩夢了。原來最近小柯在看一些圖畫書時,上面經常出現毒蛇啊妖怪啊等形象。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啊!媽媽詢問了專家後,就減少了小柯看這些圖畫書的頻率,增加了一些正面題材的書。同時告訴小柯,毒蛇距離我們很遙遠,雖然可怕,但不會跑進家裡。一些妖怪也是不存在的。況且有爸爸媽媽保護他,等他長大,變得懂事勇敢了,就更不怕這些東西了。小柯從此不再怕睡覺了。

專家的話

兒童在發育過程中,會對某些事物感到恐懼,如怕動物,怕水,怕火,怕黑暗,怕陌生人,這是很正常的生理反應。只要家長有意識地加以引導,輔之於正確的表率,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就會漸漸變得自信和膽大。切忌用孩子恐懼的物件來恐嚇孩子,否則孩子受過恐嚇會形成條件反射,加重恐懼反應。

心理學上有一種最簡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示範脫敏法”,即讓兒童有保護地逐步接觸恐懼物件,逐漸消除恐懼心理。例如,兒童對小狗恐懼,家長就可以先在遠處讓孩子觀察小狗的舉動,同時告訴孩子,小狗如何如何可愛,如何如何通人性,如何如何溫馴等。經過幾次,孩子適應之後,就可進一步縮短距離,直到讓孩子最終敢於去撫摸小狗。如果孩子比較抗拒,也不要強迫他,多試幾次,他總會慢慢適應的。

有些孩子怕黑、怕水等,都可以這樣一點點地讓他逐漸適應,最終變得不再恐懼。

標籤: 恐懼心理 寶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muying/jiaoyu/r43l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