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母嬰 >育兒 >

嬰兒頭部出汗的原因

嬰兒頭部出汗的原因

夏季到了,寶寶睡覺也會出很多汗,有時候還會弄溼背部衣衫,這讓寶媽們很擔心寶寶會因此受涼感冒。其實寶寶出汗的原因有很多,生理性出汗是不必要太擔心的,但是病理性出汗就要引起注意了,很可能是寶寶身體出現了病症。那麼,如何分辨嬰兒頭部出汗是不是病理性出汗呢?

嬰兒頭部出汗的原因

生理性出汗VS病理性出汗 你的寶寶是哪一種?

有大量出汗現象寶寶的媽媽們,首先要搞清自家寶寶是生理性出汗還是病理性出汗。

所謂生理性多汗,是指寶寶發育良好,身體健康,無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生理性的出汗,往往是由於孩子運動量大,新陳代謝迅速,產熱多,神經調節系統相對不完善,只有通過出汗,以蒸發體內的熱量,來調節正常的體溫而引起的。分辨方法很簡單,寶媽媽們要細心觀察,如果寶寶一入睡就滿頭大汗,但只發生在入睡最初1小時之內,到了下半夜則很少出汗,這種情況多數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過分擔心。

病理性出汗就完全不同,它是在寶寶安靜狀態下出現的現象。病理性出汗大多是由以下三種情況引起的:

1)有些寶寶入睡後,出汗以上半夜為主,這往往是血鈣偏低引起的。低鈣容易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好比打開了汗腺的“水龍頭”,這種情況在患佝僂病的寶寶中尤其多見。佝僂病是由於缺乏維生素D而影響鈣、磷的吸收,造成骨骼生長髮育障礙的疾病。除了骨骼問題和多汗,佝僂病往往伴隨著其他一些較為明顯的症狀,如“枕禿”——由於枕部受汗液刺激,嬰兒經常在睡覺時搖頭與枕頭摩擦,結果造成枕部頭髮稀疏、脫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環狀脫髮。寶媽媽們需要仔細觀察,判斷寶寶是否存在上述狀況。

2)假如寶寶不僅前半夜出汗,後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數是身體有疾病的表現,最常見者是結核病。結核病還有其他表現,如低熱消瘦、疲乏無力、食慾減退、面頰潮紅等。結核病的病兒白天活動時易出汗稱為虛汗,夜間的出汗稱為盜汗。此外,心臟病、糖尿病(低血糖時)等,也會使寶寶因身體內在的壓力,交感神經始終處在緊張狀態,出現“夜睡盜汗”或是“手腳出冷汗”的現象。若寶媽媽懷疑寶寶出汗屬於此類原因,應及時帶寶寶到兒科診所或醫院檢查。

3)還有一類多汗的寶寶屬於體質虛弱,免疫力不夠強大,即中醫所說的“表虛不固”,這些寶寶往往頭和肩部特別多汗,臉色比較蒼白,手腳也會比較冰冷。

出汗過多危害寶寶健康

“汗為心之液”。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汗出過多,會導致體內必需的微量元素的流失,電解質失衡,影響寶寶的健康成長。出汗過多的寶寶,有的會出現面色蒼白、夜哭、大便乾結、食慾下降、精神不好、睡眠多夢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導致記憶力下降、智力發育遲緩、容易感冒等問題,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所以,媽媽們千萬不要小視寶寶多汗。

如何應對寶寶多汗?

對於寶寶生理性多汗一般不主張藥物治療,而是採取相應的措施,祛除生活中的導致高熱的因素。比如,對寶寶睡前的活動量和進食量應給予控制,防止寶寶因睡前活動量過大,或飽餐高熱量的食物導致夜間出汗;臥室溫度要控制在24℃~28℃為宜,被子的厚薄應隨氣溫的變化而增減;不要給寶寶穿著過多衣物。

對於病理性盜汗的寶寶,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缺鈣引起的盜汗,應適當補充鈣、磷、維生素D等,並應做到以下幾點:

(1)多接觸日光,包括戶外光線及反射的光線。可在戶外活動,不要隔著玻璃晒太陽。

(2)大力提倡母乳餵養。

(3)早產兒、雙胞胎,經常腹瀉或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小兒應注意加用維生素D。

(4)北方農村或寒冷的地區要按計劃地採取“夏天晒太陽,冬天吃維D劑”的預防佝僂病措施。對於結核病引起的盜汗,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正規的抗結核治療。

以上就是有關嬰兒頭部出汗的原因介紹,現在是不是已經對生理出汗和病理出汗有了一定的認識。其實當嬰兒頭部出汗時,無論是不是病理性出汗,家長都要做好護理工作。嬰兒出汗時要及時用毛巾擦乾,多給嬰兒補充水分,避免感冒。

標籤: 嬰兒 頭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muying/yuer/dy9o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