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情感 >婆媳 >

丈夫如何面對婆媳之爭?

丈夫如何面對婆媳之爭?

婆媳之間燃起戰火,一般就是拉男人當裁判。夾在當中的男人,既不能做“孝順兒子負心郎”,又不能“娶了媳婦忘了娘”,只好充當“夾心餅乾”,所以男人就要發揮其中的作用,好好的和婆婆、媳婦溝通,起到一個雙面膠的作用。

丈夫如何面對婆媳之爭?

現實生活中,不是每對夫妻都有能力搬出大家庭,另闢小愛巢;也不是每個獨立的小家庭,都可以避免與父母同住。父母本是年輕夫婦很好的支援與後盾,但往往溫馨的兩代關係會被天下最常見的婆媳之爭打破。這時的丈夫,面臨著如何從兩個都愛的女人中做取捨的難題。他該怎麼辦?

丈夫的溝通最重要

“原以為到了五十歲,一切底定,只等著孩子個個有好定所,沒想到子沅(女兒)死了,子湘(兒子)雖不說,我卻知道他是恨我的,你也恨我吧?素素,沒有我,你和子湘不會有今天這種局面……”齊老太太感慨地對已離婚的兒媳婦說。

素素看著曾百般折磨她的婆婆,坦承自己的確恨過,卻也說道:“奶奶,我們兩個不投緣。在這個家的時候,你使我非常非常不好過。而我也讓你不高興,連帶的,我們兩個人的不高興,更使子湘夾在其間痛苦不堪……。但現在都過去了,子湘將來再娶,也許會是一個讓你喜歡的女人。”

擅於處理男女關係的女作家廖輝英在長篇小說《盲點》中,用20萬字洋洋灑灑寫出了惱人的婆媳關係。到書的末尾,已經離異的媳婦和不再是婆婆的兩個女人,反而能促膝長談,說出心裡的話。

或許真如廖輝英在書裡最想傳達的:在每個人的生命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盲點。寡母婆婆的盲點就是無法接受另一個女子與兒子建立親密關係;而媳婦是無法逢迎一個強勢又不愛她的長輩;至於兒子,則是不敢說出自己的心聲,一直逃避,最後深深傷害身邊最親近的兩個女人。

這樣的盲點,普遍存在於現實家庭生活中。臺灣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副教授孔祥明從國內外的相關研究中發現,姻親關係中,婆媳間的問題最多。“不過,婆媳問題絕不是兩個女人的戰爭,夾在中間的男人的態度與處理方式才是關鍵。”多年研究婆媳關係的孔祥明說。

孔祥明從許多案例中看到同樣的規律,如果有兒子在適當的時間、場合,用適合的方式疏通,就有助於減少婆媳間的誤會,縮短她們揣摩適應的時間。相比之下,兒子放任不管、逃避或是採取一面倒的態度,則容易使雙方的誤會加深,衝突擴大。

與父母同住要提前準備

要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不僅是個能不能盡孝道的問題,更多的是眾多關係處理的問題。

在臺灣積極推廣自然養生與飲食的陳怡魁博士說,跟家人住在一起,男人要實際地想想,自己的媽媽和太太在觀念或生活習慣上會不會差異太大?共同生活是否會帶來嚴重的不適或摩擦?

陳博士結婚時就曾想過這個問題。當他預計傳統的母親無法愛上不會做家事的女友時,便巧妙地告訴母親:“我認識一個好女孩,想結婚了,但女孩的命會和你相剋,所以最好不要住在一起。”疼兒子的母親一聽是為她好,最後還是依了他。婚後在他的牽線下,太太和婆婆終於很好地相處了。

因此,臺灣飛越心理與婚姻諮商中心負責人朱玲億建議,在跟父母同住前,丈夫一定得充分了解和評估媽媽與太太的性情與生活習慣,最好婚前就先多來往走動,讓彼此有機會多瞭解對方,建立情誼。

有矛盾時如何處理

無論婚前溝通得多麼好,真正住在一起時,仍難免勺子碰鍋沿。朱玲億建議,這時“除了傾聽,也要先了解對方觀點,再適度做些解釋、講好話。”

例如,當媽媽抱怨媳婦週末竟睡到中午才起床時,兒子可以在聽完後先說:“媽媽,你們那個時代的人比較勤勞,我們比不上你們。”這是先認同母親的價值觀,之後再稍微為太太解釋一下,如“她這個星期工作比較累”。

朱玲億認為,丈夫就像天平,要隨時加減砝碼讓兩端平衡,而不是讓一邊傾斜。溝通時要選合適時機,否則會讓婆媳關係愈來愈糟。

標籤: 婆媳 之爭 丈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qinggan/poxi/367n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