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人群 >學生保健 >

複雜的厭學心理需要環境的拯救

複雜的厭學心理需要環境的拯救

複雜的厭學心理需要環境的拯救

複雜的厭學心理需要環境的拯救

厭學心理的來源:

1、學校教育的過失

主要表現在教學內容的陳舊、枯燥以及教學方法的不當。目前,某些學校仍是機械地向學生灌輸枯燥的書本知識。這種強制性教學無法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致使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特別是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他們從未體驗過學習成功的喜悅,最終導致厭學。

複雜的厭學心理需要環境的拯救

2、社會環境的影響

在商品經濟大潮衝擊下,社會大環境對學生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近幾年來出現的唯利是圖、金錢萬能的陳腐社會,使部分學生的思想和心靈受到侵蝕,加之社會上文盲大學的出現,致使讀書無用論又有蔓延的趨勢。沒讀幾天書,不識幾個字的人步入商海,卻通過各種手段賺大錢,這對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學生影響是巨大的。

3、家庭教育的誤區

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已屬普遍,許多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用神童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強迫孩子學外語、背詩詞、彈鋼琴等等,一旦孩子達不到他們要求的標準,動輒嚴厲懲罰,使孩子心靈受到傷害,同時對學習產生反感,甚至與家長對抗,有的還發展到因喪失生活的信心而輕生。

相反,有些家長只顧忙自己的事,對孩子漠不關心。雖有心督促孩子學習,但卻督促不到位。如叮囑孩子認真聽講,好好學習,卻從來沒有同孩子嚴肅認真地討論過學習重要性的問題,更沒有在孩子形成學習習慣的最七年級兩年給予他們具體、有效的幫助,表面上的幾句囑咐或訓斥對孩子來說早已習已為常,根本就入不了耳,入不了心。

4、學生自身原因

班級中那些思維活躍,成績突出的孩子,都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且往往掌握了較好的學習方法。厭學的學生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上,沒有良好的聽的習慣、想的習慣,以至於根本進入不了都是和同學共同創設的課堂氣氛中。在課堂上,不是獨自玩弄什麼東西,便是直直盯著老師,幾乎沒有聽講,或沒有堅持聽講。再加上別的同學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在學習的活動中不斷增強,他與同學之間的差距就越來越大了。不愛學習也就成了必然結果。此外,學生的人際關係處理不好,如與同學、與任課教師的關係緊張也會造成厭學。再有,頻繁轉學等造成的對學校與班級的不適應,都是厭學的原因。

種種原因造成的厭學心理如不加以疏導和排除,勢必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阻礙教學質量的提高。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就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優化社會大環境

全社會加強正確的輿論導向,端正社會風氣,這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協同工作。

2、家庭教育科學化、合理化

兒童的成長是有規律的,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心理特點。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孩子心理承受外界的刺激或壓力都有一定的閾限。在此閾限內,外界刺激或壓力可引起其積極的動機或行為,即期望的正效應;如果刺激和壓力超過這一閾限,只會引起消極的行為反應。因此,家長要根據孩子成長的規律,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思維特點、興趣特長等,把握其“最近發展區”,在此基礎上,造反符合孩子實際的階段性期望目標。此外,家長要為孩子創設一個輕鬆的學習環境,讓孩子精神放鬆地學習。

3、學校教育內容、方法的更新

解決學生厭學問題,首先要改變用學習成績一把尺子衡量學生的學校教育思想和對學生要求“一刀切”的舊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出發,按照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教學,正確處理難與易、快與慢、多與少的關係,使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適合大多數學生的水平。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要注意觀察和了解他們是否聽得懂,學會適當指導、幫助,幫助他們克服理解接受上的困難,真正而不是形式上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要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開展學習方法指導活動,這不僅是矯正厭學心理的要求,也是向素質教育轉化的需要。實現以學生為主體,全面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只有掌握適當的學習方法,學生才能自覺地、主動地去探究知識、變苦學、厭學為樂學。

標籤: 厭學 拯救 環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renqun/xuesheng/yo72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