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有關壯族的科普大全

壯族樂器 壯族樂器“天琴”有何美麗傳說
  • 壯族樂器 壯族樂器“天琴”有何美麗傳說

  • 傳說在很早以前,在十萬大山南麓的壯族偏人山寨裡,有一對非常要好的青年人,男的叫農端,女的叫農亞,兩人經常結伴上山砍柴。有一天,兩人在一個巖洞口聽到洞中傳來悅耳的“叮咚”之聲,循聲而入看見一個水潭,上面巖壁中滲出許多小水珠正向潭中滴落。他倆聽著這美妙動人的樂音,頓覺心曠...
  • 14260
壯族歷史 壯族的“神靈崇拜”和“祖先崇拜”
  • 壯族歷史 壯族的“神靈崇拜”和“祖先崇拜”

  • 神靈崇拜民間崇拜的神靈多而雜,有自然神、社會神、守護神等等,崇拜儀式也隨諸神的功能而不同。①土地公。壯族認為土地公是一方之主,主管一方水旱蟲災及人畜瘟疫的神靈。因此,村村設有土地廟,但無神像;唯用紅紙書寫“土地公之位”字樣,貼於正中牆上以供祭拜。逢年過節或遇有重...
  • 11238
壯族飲食 壯族最典型的小吃有哪些
  • 壯族飲食 壯族最典型的小吃有哪些

  • 壯族有許多著名的菜餚和小吃:馬腳杆,雲南文山地區壯族特有食品,用糯米加臘肉絲及其他調料製作而成,形壯如馬腳得名;魚生,過去是壯族節日或待客的上餚;烤乳豬,壯族名菜,用小豬烤制而成;五色糯米飯,也稱花糯米飯、五彩糯米飯,用優質糯米和各種植物色素或食用色素蒸制而成,是壯(瑤)族...
  • 16979
壯族文化 壯族多元化的文化中蠶絲文化有何底蘊
  • 壯族文化 壯族多元化的文化中蠶絲文化有何底蘊

  • 在壯族歷史悠久的歲月中,貴港羅泊灣漢墓出土一種“峒布”,是麻織品及蠶絲品,說明遠在漢代,古壯民就種麻養蠶,為服飾提供原材料。也反映了古代壯族的服飾發展,其中以蠶絲為原材料的壯錦更是在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是要將已結成繭的絲變成...
  • 12511
壯族服飾 壯族人結婚前後的服飾及髮式的變化
  • 壯族服飾 壯族人結婚前後的服飾及髮式的變化

  • 社會角色不是固定不變、終生而一的,通常是一個人在不同年齡段、不同社會群體、不同社會場合中需要根據特定情況變換角色。同樣出於“禮”和“理”,許多民族的成員按其所在群體的規則和自己所處的年齡去規範自己的著裝行為,因而便有童裝、青年裝、老年裝和婚前婚後裝等種種標...
  • 6023
壯族民間故事《百鳥衣》有著怎樣的歷史
  • 壯族民間故事《百鳥衣》有著怎樣的歷史

  • 在壯族文化中,勞動人民的口頭文學非常豐富,它如一幅斑斕的畫卷,形象地真實地展示了壯族社會的歷史發展。它表現了壯族的鬥爭歷史和社會生活,反映了壯族人民的悲歡、希望和期待。《百鳥衣》這個故事就是在廣西壯族民間中廣為流傳的一個故事,它最具有百越民族特色。故事通過一對...
  • 13282
壯族飲食文化:壯族都有著什麼樣的特色美食
  • 壯族飲食文化:壯族都有著什麼樣的特色美食

  • 壯族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民族,種植水稻、玉米、豆類、薯類、瓜類等,飼養豬、牛、羊、雞、鴨、鵝,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他們接觸和認識了各種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和動物,故風味美食較多,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飲食文化。甑子飯是清塘壯族人們愛吃的米飯之一。甑子飯作法是有一定講究...
  • 30447
明朝讓倭寇聞風喪膽的壯族女英豪
  • 明朝讓倭寇聞風喪膽的壯族女英豪

  • 在明朝中期,出過一位抗擊倭寇的壯族女英雄,她姓岑名花(公元1496~1555年),是歸順州(現在的廣西靖西縣)人。岑花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明朝的武將,她自幼聰明好學,飽讀詩書,習練武藝,精通兵法,後嫁給田州府(現在的廣西田陽縣)岑猛為妻,改稱為“瓦氏”。因丈夫和兒子在反抗封建壓迫時被官...
  • 24183
壯族音樂 壯族人喜歡在什麼時候唱歌
  • 壯族音樂 壯族人喜歡在什麼時候唱歌

  • 壯族聚居村寨,到處都可以聽到具有獨特風格的二聲部和三聲部山歌,各部之間圍繞著主旋律,時而平行,時面交叉,高低相襯,跌宕起伏,悅耳動聽。壯族多聲部民歌各地不同歌腔約有一百多種,在廣西境內壯族多聲部山歌,遍及廣西六個地區30多個縣,其中以百色、柳州、河池、南寧等幾個地區流傳最...
  • 13211
壯族宗教 佛教是怎樣傳進壯族的
  • 壯族宗教 佛教是怎樣傳進壯族的

  • 佛教自西漢末年傳入中國後,由於歷代統治者較重視甚至加以倡導,很快紮下了根基,寺院佛塔遍及全國。佛教傳入廣西,至少可以溯至東晉。據《南朝梁會要》載:“鹹安元年(371年),交州人董宗之採珠沒水底,得佛光焰,臺以施於像”。鹹安是東晉簡文帝司馬昱的年號,“佛光焰”可能是一種金黃...
  • 11841
壯族文化 壯族人們怎樣用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交流
  • 壯族文化 壯族人們怎樣用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交流

  • 壯語在壯族聚居的鄉村地區和部分城鎮仍普遍使用,但壯文由於種種原因至今沒有普及;現在散居於部分縣城和城市的部分壯族人改以漢語為日常語文,不過城鎮壯族在壯族總人口當中比例不大,總體上以壯語為母語的壯族人仍然佔壯族人口的九成以上。同時,越來越多的壯族年輕人學會了熟...
  • 6438
壯族工藝品“壯錦”是怎樣發展至今的
  • 壯族工藝品“壯錦”是怎樣發展至今的

  • 壯錦作為工藝美術織品,是壯族人民最精彩的文化創造之一,其歷史也非常悠久。據說,早在漢代,當地就已經產生了"細者宜暑,柔熟者可禦寒"的"峒布"。聰明智慧的壯族人民,充分利用植物的纖維,織製出葛布,絡布作為衣料。據《廣東新語》轉引當時記載說,這種布料,“細者宜暑,柔熟者禦寒”。新...
  • 26000
壯族文化 壯族“壯錦”民族特點簡介
  • 壯族文化 壯族“壯錦”民族特點簡介

  • 壯錦圖案精巧,色彩絢麗,既是精美的工藝品,又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壯錦以其花紋圖案別緻,色澤鮮麗,堅固耐用,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而馳名中外。壯族民間織錦品種有被面、床毯、揹帶、掛包、檯布、圍裙、頭巾、衣服邊角飾等。1、織造技術壯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中琢磨出了一整套壯錦織...
  • 18113
壯族文化 壯族壯錦有著怎樣的傳承意義
  • 壯族文化 壯族壯錦有著怎樣的傳承意義

  • 歷經一千多年的發展,以壯錦藝術為典型代表的廣西民族織錦藝術已成為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壯錦在廣西各族人民長期的勞動實踐中,產生豐富而精彩的紋樣,強烈地反映了他們對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熱愛和崇敬,滲透著民族文化的樂觀精神,凝聚著人們的美好向往,表達出...
  • 10432
壯族端午節:壯族端午節有著怎樣的歷史意義
  • 壯族端午節:壯族端午節有著怎樣的歷史意義

  •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大部分地區的壯族都過端午節。這一天壯族人民用糯米包成各式各樣的粽子,煮熟後自己食用,有的地方將一些投入江中,以祭奠詩人屈原的英靈。有的地方則有著各種各樣的規定,例如:這一天不吃肉,只吃涼粽子,表示對屈原的清孝;有的地方則當月不剃頭,以示孝敬等。有的...
  • 21306
壯族文化 壯族布洛陀取火傳說
  • 壯族文化 壯族布洛陀取火傳說

  • 相傳遠古時期,由於沒有火,人們獵取得來的動物都像烏鴉一樣吃生肉,像水獺一樣吃生魚。每到寒冬臘月,人們穿著蓑衣或樹葉草皮瑟瑟發抖,許多人都被凍死在荒郊野外,慘不忍睹。突然有一天,烏雲密佈,狂風大作,天昏地暗,電閃雷鳴,地動山搖。在離敢壯山不遠的一座山丘上,一棵大樹在震耳欲聾的...
  • 30457
壯族歷史 神祕的“黑衣壯”有何神祕之處
  • 壯族歷史 神祕的“黑衣壯”有何神祕之處

  • 黑衣壯姑娘黃春豔以神祕甜美的歌聲,拉開了2001年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開幕式晚會的序幕,黑衣壯引起社會各界的讚歎與好奇。從那以後,到廣西那坡縣探祕的國內外遊人、學者就絡繹不絕。黑衣壯是壯族40多個族群之一,主要聚居在廣西那坡縣,總人口約為5.13萬。黑衣壯在服飾、語言、社...
  • 21260
壯族文化 壯族醫藥文化歷史與發展簡介
  • 壯族文化 壯族醫藥文化歷史與發展簡介

  • (一)對嶺南及壯族地區常見和多發的瘴、毒、蠱、痧等病症,逐步有所認識。《後漢書·馬援傳》載:“出征交趾,土多瘴氣”。“軍吏經瘴疫死者十四五”。可見嶺南瘴氣為害之烈。宋·周去非《嶺外代答》不僅較為詳細地記述了瘴疾的壯醫治療方法,而且指出了瘴的病因病機:“蓋天氣鬱蒸...
  • 28618
儂智高起義簡介:壯族百姓反抗宋王朝的起義
  • 儂智高起義簡介:壯族百姓反抗宋王朝的起義

  • 北宋時期,壯族人民反抗宋王朝的武裝鬥爭,規模較大的為儂智高領導的起義,次為區希範起義。宋代仁宗皇祐年間,廣源州(今靖西德保一帶)壯族領袖儂智高,發動了規模較大的反對宋王朝的戰爭,震撼了北宋在廣西地區的統治。儂智高的父親儂全福,原是儻猶州(今靖西縣東部)首領,為交趾擄作人...
  • 23513
壯族神祕的敢壯山與五指山有何神話
  • 壯族神祕的敢壯山與五指山有何神話

  • 相傳佈洛陀與米洛甲是天帝派到凡間造人造物,創造凡人世界的始祖。位於田陽縣百育鎮六聯村那貫屯的敢壯山,也是他創造的。這裡曾經是他棲身生息,繁衍子孫後代的聖地。下面的故事,便是關於布洛陀與敢壯山的傳說。布洛陀與米洛甲受天帝的派遣,於二月七年級啟程。那天,布洛陀挑著一對...
  • 28371
壯族建築:壯族人習慣的幹欄式建築的特點什麼
  • 壯族建築:壯族人習慣的幹欄式建築的特點什麼

  • 連山壯族的村寨民居建築,明末清初逐步由茅草房改為磚瓦房,不但建房材料有所改變,村落的佈局與房屋結構也起了變化,形成了其民族的風格特色,一直沿用了近三百來年,直至20世紀八九十年代才逐步為現代建築理念所替代。連山壯族居住的房屋在明代還是“黃茅翠草壯人家”(天順三年—...
  • 8821
壯族樂器 壯族樂器“琤尼”發展史簡介
  • 壯族樂器 壯族樂器“琤尼”發展史簡介

  • 歷史悠久的琤尼,以前曾稱作壯族七絃琴、瓦琴、唐琴、福琴、神琴等,這大多是今人根據琴的形狀,並附會漢族樂器而來的,很不確切。它必須與漢族的七絃琴(古琴)有所區分,“琤尼”字也並非古箏之箏意。它是源於東蘭、鳳山故鄉,於桂西北山區土生土長的壯族特有的古老民間拉絃樂器,是壯...
  • 20383
壯族樂器 壯族人是怎樣用“天琴”表演的
  • 壯族樂器 壯族人是怎樣用“天琴”表演的

  • 用天琴伴奏歌唱(山歌或敘事歌)的表演形式,又稱唱天。伴奏時換把較少,常以右手食指彈撥雙弦,左手只按一弦,從而產生合音效果。由一人獨唱、一人伴奏或一人自彈自唱的稱作獨天,兩人以上彈琴對唱的稱作對天,伴歌中,歌聲和琴聲的節奏、節拍、速度等均不相同,千變萬化,但又結合融洽。過...
  • 26500
壯族飲食 壯族的祭祀飲食是什麼樣的
  • 壯族飲食 壯族的祭祀飲食是什麼樣的

  • 壯族過去信仰多神,崇拜自然,認為萬物有靈,如果村寨中有一棵參天大樹,往往被視為全村的保護神而加以崇拜,誰家有人病重必定要到樹前燒香焚紙,祈求保佑。村後有個懸崖龍洞也被認為是顯靈聖地或鬼神棲息之所,而常去焚香超度,祭鬼消災。更多的是祭土地神,壯族地區幾乎每個村寨都在離村...
  • 23981
壯族的起源是什麼?又有哪些歷史文化
  • 壯族的起源是什麼?又有哪些歷史文化

  • 壯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現代民族學、歷史界一般公認壯族是由中國古代嶺南的越人的一支發展而來。她與周奉時期的西甌、駱越,漢唐時的僚、俚(譯音“俚”字,實是壯語中對“蛇”的稱呼)、烏滸,宋以後的僮(撞、獞)人、俍(狼)人、土人等有著密切的淵源關係。壯...
  • 3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