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休閒 >世界之最 >

最早的無坐力炮 由美國海軍少校戴維斯在1914年發明

最早的無坐力炮 由美國海軍少校戴維斯在1914年發明

最早的無坐力炮是什麼樣子?無後坐力炮是發射時炮身不後坐的火炮,主要用於直瞄打擊裝甲目標,壓制,殲擊有生力量和火器,在反坦克戰史上曾立下了汗馬功勞。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人戴維斯利用配重物平衡發射原理,發明了無坐力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1950年代,無坐力炮蓬勃發展,充滿生機,各國軍隊裝備數量很大,是當時主要的反坦克武器之一。進入1970年代以後,由於裝甲技術的發展和反坦克導彈的裝備,無坐力炮的地位和作用日漸落後。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最早的無坐力炮等相關內容。

最早的無坐力炮 由美國海軍少校戴維斯在1914年發明

最早的無坐力炮

無坐力炮——名字是不是很有意思?其實無坐力炮是相對於普通的火炮來講的,一般的普通火炮在發射的時候會產生很大的後坐力,使得炮身在發射後後退很遠,這就會對發射的準確性和速度都產生很大的影響。人們很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但是一直也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

後來這個難題終於在1914年得到了解決,當時的美國海軍少校戴維斯發明了一種無坐力炮,他把兩顆彈尾相對的彈丸放在兩端都開口的炮筒內發射,結果發現炮身就不會再後退了,發射的時候炮筒兩端同時發力,炮筒前面發射出去的是真彈頭,而炮彈後頭出去的是假彈頭,假彈頭抵消了真彈頭髮射時的後坐力,致使炮身不會再向後退,並且提髙了發射的準確性和發射速度,提高了炮彈的發射效率。這種新炮一出現就立刻受到歡迎。後來經過很多次改造後很快在1941年的二戰中廣泛地被使用。

最早的無坐力炮 由美國海軍少校戴維斯在1914年發明 第2張

發射原理

無後坐力炮的裝填方式非常類似於傳統火炮。但是在開火時,發射藥產生的氣體中有相當一部分從火炮的後方溢位,從而產生一個接近於推動彈丸前進動量的反向動量。這樣就使得火炮本身幾乎不產生後坐力(當然發射時仍舊產生一定的後坐力)。這樣就使得無後坐力炮不需要常規火炮所需的後坐緩衝裝置,使無後坐力炮變得很輕便且易於使用。因此步兵也可以使用無後坐力炮發射大口徑的炮彈。

研製歷史

1879年,法國的德維爾將軍等人發明了火炮的反後坐復進裝置,但它並沒有消除開炮時的後坐現象,只是使後坐炮身能夠自動回覆到原來的位置。並且它還會使炮架結構複雜,重量增加,機動性降低。

世界上第一門能夠消除後坐現象的火炮是由美國海軍少校戴維斯研製的。戴維斯的設計思想非常獨特,他把兩顆彈尾相對的彈丸放在一根兩端開口的炮管內發射。射擊時,向前射出的是真彈頭,另一顆向後拋的是假彈丸──鉛油質的配重體,使其作用力相互抵消,從而使炮射不發生後坐。拋射出的配重體散落在炮尾後不遠的地方,射手避開了這個危險區就不會受傷害。戴維斯於1914年發明的世界上第一門無坐力炮人稱“戴維斯炮”。

“戴維斯炮”還有許多不完善之處,人們對它進行了改進和發展。1917年,俄國人樑布欣斯基取消了配重體,直接用向後噴出的火藥氣體來進行平衡。這樣,拋射固體配重體的後半截炮管也就沒有用了,使無坐力炮的炮管縮短了一半,此後,英國的庫克和蘇聯的特羅菲莫夫、別爾卡洛夫、庫爾契夫斯基(LeonidKurchevsky)等人對無坐力炮作了新的發展,在炮管的尾部安上噴管,使流過噴管的氣體速度增大,從而減少噴出的氣體量。1936年,樑布欣斯基研製出一種75.2毫米無坐力炮,這是世界上正式裝備部隊的第一種無坐力炮。無坐力炮的第一次實戰應用是1939年—1940年的蘇聯─芬蘭戰爭。

最早的無坐力炮 由美國海軍少校戴維斯在1914年發明 第3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及戰後年代,無坐力炮在各國軍隊中得到廣泛應用,並不斷改進。無坐力炮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適於伴隨步兵作戰。但後噴火焰大,易暴露。它主要用於近距離射擊坦克等裝甲目標。20世紀70年代以後,反坦克導彈和單兵火箭的發展,已大部分取代了無坐力炮的地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xiuxian/shijie/3o4v9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