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休閒 >世界之最 >

最早科學發掘的帝陵 明十三陵建於1409-1645年

最早科學發掘的帝陵 明十三陵建於1409-1645年

最早科學發掘的帝陵在哪裡?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最早科學發掘的帝陵等相關內容。

最早科學發掘的帝陵 明十三陵建於1409-1645年

歷史沿革

明十三陵建於1409~1645年,陵區佔地面積達40平方公里,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帝后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為了保護這一文物古蹟,從解放初期就開始進行維修,並將十三陵作為全國重點文物加以保護。

195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十三陵為北京市第一批重點古建文物保護單位。

1961年,十三陵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國務院公佈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區為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之一。

1991年,十三陵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

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遊世界之最評選委員會評為“是世界上儲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2011年,國家旅遊局批准明十三陵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最早科學發掘的帝陵 明十三陵建於1409-1645年 第2張

名稱由來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鐘山之陽稱“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難”(為皇帝解除危難)為名發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有人說出家當了和尚,總之是下落不明(這在明朝歷史上是一個懸案),所以沒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鈺,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鎮被瓦剌所俘,宮中無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後英宗被放回,在心腹黨羽的策劃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英宗復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這樣,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

最早科學發掘的帝陵

北京十三陵中的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鈞和孝端、孝靖二皇后的合葬陵,位於長陵西南2公里的大峪山下。這是十三陵中第一座被正式發掘的皇陵。也是我國正式科學發掘的第一座帝陵。

萬曆十一年(15幻年)春天,朱翊鉤趁祭陵之便,帶領文武官員、術士、欽天監等在天壽山親自選定陵址,確定建陵規制.翌年動工,歷時六年,役使軍匠、工匠達三萬餘人。主要建築有陵門、稜恩門、稜恩殿、明樓、寶城、寶頂和地下宮殿等部分。明末以後,除明樓、寶頂外,其他地面建築都遭到多次破壞。

定陵的地下宮殿,位於明樓的正後部,是埋葬朱翊釣和他的兩個皇后的地方,也是陵墓建築中的主要部分。封建皇帝為了長久儲存他們的陵墓,防止被人挖掘,不僅編制了許多神話,還把墳墓封藏得極為嚴密,因此揭開地下宮殿,是一件十分艱鉅的工程。1956年5月,定陵的試掘工作正式開始。

發掘工作從寶城內側開始。工作不到兩個月,發現了隧道,兩側是用磚砌成的極厚的兩道大牆,所以也稱“磚隧道”。這是下葬時運送棺槨的道路.隨後又在明樓西面開了一條探溝。當挖到隧道的盡頭時,又有了新的發現:在牆上嵌著一塊小石碑。小石碑上面刻著十六個字:“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這是一個重大發現,對下一步工作進展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根據隧道走向和小石碑的指引,又發現.了石隧道。石隧道呈斜坡狀,深入地面20多米。到1%7年5弓,在石隧道的盡頭擋著一堵大牆,這就是小石碑上所指示的“金剛牆”。仔細看去,“金剛牆”的中央有一處牆而顯露出曾經移動過的痕跡,好像是一座門,雖然它是用灰漿粘和著,由於隨道內填土的擠壓,牆面向內傾斜一點,這就是“金剛門”。取掉“金剛門”的封磚,便進入地宮的隧道券。隧道券西頭,緊接地宮前殿的第一道大門,進了大門便到達地下宮殿了。

地下宮殿的前、中、後三殿之間各有一道石門,石門背面,與門外鋪首相對的地方/有凸起部分,用以承託“向來石”。“自來石”是頂門用的石條,兩端刻蓮瓣,略寬,中間略狹,通高1.6米。在石門關閉時,“自來石”上端頂住門內凸起部分,下端嵌入券門地面上一個凹槽內。這樣從外面推石門,便推不幵了。發掘人員是從門縫伸迸鉛絲套,將自來石”套住移幵,石門才被開啟的。

最早科學發掘的帝陵 明十三陵建於1409-1645年 第3張

地下宮殿由前、中、後、左、右五個高大寬敞的殿堂組成。前、中殿為長方形,全用“金磚”(大型方磚)鋪地。中殿有漢白玉雕的寶座三個,作用同長明燈一樣的大型青花龍缸一隻,黃琉璃制的五供;後殿面積為地宮中最女,長30.1米,寬9.1米,高9,5米,地而用磨光花斑石墁砌,棺床中央放置朱翊鈞和孝端、孝靖兩後的棺槨,三具棺槨周圍放有玉料、梅瓶及裝滿隨葬器物的紅漆木箱。左、右兩配殿,或稱庫房,是存放隨蕎物的地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xiuxian/shijie/n7w7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