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健康生活 >

癌症病人的家庭止痛法

癌症病人的家庭止痛法

目錄:

癌症病人的家庭止痛法

第一章:癌症晚期家庭止痛法

第二章:健康心臟“金指標”

第三章:改變糖尿病治療的見血標

第四章:糖尿病用藥例項

對於晚期癌症患者來說。疼痛是折磨患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如何才能止痛增強患者對抗病魔的信心就變成了癌症患者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了。

癌症晚期家庭止痛法

在癌症止痛的家庭治療中,對於病程較長和疼痛較輕的癌症病人,應採取心理療法和物理療法來止痛,這會給病人增強戰勝病魔的信心,提高生活質量。

癌症止痛心理暗示療法

此法主要是增強癌症患者自身戰勝疾病的信心。可結合各種癌症的治療方法,暗示病員如何進行自身調節,告訴他們如何配合治療就一定能戰勝疾病,使他增強生活勇氣,認真完成一日三餐和進行必要的康復訓練,以充分調動自身最大消滅癌細胞的能力,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放鬆癌症止痛法

全身鬆馳可以輕快感,肌肉鬆弛可阻斷疼痛反應。可以讓病人閉上雙目,作嘆氣、打呵氣等動作,隨後屈髖屈膝平臥、放鬆腹肌、背肌、緩慢作腹式呼吸。或者叫病人在幽靜環境裡閉目進行深而慢的吸氣與呼氣,使清新空氣進入肺部,達到止痛目的。

物理癌症止痛法

可通過刺激疼痛周圍面板或相對應的健側達到止痛目的。刺激方法可採用按摩、塗清涼止痛藥等,也可採用各種溫度的刺激,或用65℃熱水袋放在溼毛巾上作區域性熱敷,每次20分鐘,可取得一定的止痛效果。

轉移癌症止痛法

可讓病人坐在舒適的椅子上,閉上雙眼,回想自己童年有趣的樂事,或者想自己願意想的任何事,每次15分鐘,一般在進食後2小時進行,事後要閉目靜坐2分鐘;也可根據病人的愛好,選放一些快聲調的音樂,讓病人邊欣賞邊隨節奏作拍打、拍手等動作;還可讓病人看一些笑話、幽默小說,說一段相聲。這些都可以達到轉移止痛的目的。

健康心臟“金指標”

心臟健康與哪些健康指標最密切?美國《男性健康》雜誌最新載文,刊出多位專家總結的“健康心臟四大關鍵指標”及專傢俱體建議。

一、膽固醇:壞膽固醇(LDL)低於130毫克/分升,好膽固醇(HDL)高於40毫克/分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奇卡羅內心臟病預防中心主任羅傑·布魯門瑟爾比喻說,LDL如縱火犯,HDL如消防隊。

措施:1.早餐一杯橙汁。橙汁富含黃酮類物質柑橘黃甙,可以使LDL水平降低17%。每天3杯橙汁則可使HDL提高21%;2.將核桃仁加入酸奶或穀物食品中食用。《血管學》雜誌刊登一項新研究發現,吃核桃可使HDL水平提高9%。

二、血壓:低於120/80毫米汞柱。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特醫院心臟病專家保羅·湯普森博士表示,高血壓會增加中風、心臟病發作、心衰和腎衰竭危險。

措施:1.緩解壓力。加拿大一項研究發現,男人在工作壓力大時,如果得到妻子或女友的支援,其收縮壓可平均下降2.5毫米汞柱;2.睡前服用阿司匹林。西班牙科學家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睡前服用162毫克阿司匹林,可使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降低6.8毫米汞柱和4.6毫米汞柱;3.睡前靜思。經常這樣可使舒張壓降低3.5%。

三、靜息心率:每分鐘65次。湯普森博士表示,靜息心率是預測長壽的更佳指標。《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一項研究發現,靜息心率大於75次的男性比靜息心率更低者發生心臟病早亡危險高三倍。

措施:1.積極鍛鍊。美國體能協會會員,體育科學專家尼爾·亨德森表示,經常進行低強度心肺運動者,每週增加1—2次較高強度運動,可降低靜息心率;2.間歇交替鍛鍊。每週3次,每次30分鐘。跑步或騎自行車都可以,開始慢跑一段距離,之後以最快速度返回原點,多次反覆,直至感覺疲勞;3.在跑步機上進行間歇交替鍛鍊。全速跑300米,然後半速慢跑300米,之後再依次快慢結合跑640米、480米、800米和300米。

四、空腹血糖:低於100毫克/分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教授喬納森·薩米特表示,糖尿病會增加心臟病、腎病和眼病危險。《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登一項研究發現,空腹血糖超過140毫克/分升會導致死亡危險增加29%。

措施:1.減肥和舉重。可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增強身體對血糖的利用能力;2.吃黑巧克力。義大利研究發現,以黑巧克力取代飲食中的600卡路里熱量,兩週後可使胰島素敏感性提高4倍。

改變糖尿病治療的見血標

有沒有一種藥,既能降血糖,又不引發低血糖?這大概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疑問和期待。如今內分泌科醫生可以很負責任告訴您:這種藥有,而且還不止一種。

智慧的生理性腸促胰素

近年來的研究證實,糖尿病的另一發病機制是腸促胰素不足。腸促胰素是一種腸源性激素,進食時隨著血中葡萄糖濃度的升高釋放入血。也就是說,腸促胰素僅在葡萄糖濃度高時釋放;葡萄糖濃度不高時,則不釋放。

這種血液中的腸促胰素除了促使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外,同時還作用於胰島α細胞,抑制其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與胰島素相反,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所以,腸促胰素是通過雙靶點調控,發揮降血糖作用。

GLp—1的一藥多用

人體內源性腸促胰素因半衰期時間過短,無法直接應用於臨床。那麼,設法補充外源性腸促胰素就成了解決問題的良好途徑。

目前已經研發成功的GLp-1類似物有利拉魯肽(諾和力)和艾塞那肽(百泌達),均通過皮下注射給藥。

近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GLp-1在糖尿病患者體內還有著“一藥多用”的意義。GLp-1可作用於大腦,讓人降低食慾;作用於肝臟,使肝糖元輸出減少;作用於胃腸,減緩胃排空。GLp-1不但可以更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還可以降低他們的體重和血壓,對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也有積極作用。

因此,補充GLp-1,是從源頭上著手治療,抓住了治療的要害,其他盤根錯節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對於那些歷經傳統藥物治療,血糖與其他危險因素難以持久、平穩達標的2型糖尿病患者,應該更新思路,換用GLp-1收穫更多的治療效果。

Dpp-4抑制劑

腸促胰素易被體內二肽基肽酶-4(Dpp-4)快速降解,所以使用Dpp-4抑制劑,從而使人體內的GLp-1發揮作用。最新研發上市的Dpp-4抑制劑,如西格列汀(捷諾維)、沙格列汀(安立澤)及維格列汀等,通過抑制腸促胰素的降解,發揮降糖作用,成為近年來異軍突起的一類新型降糖藥。

此類藥物在血糖升高時,可刺激胰島素分泌,能快速有效降低血糖,而血糖水平一旦恢復正常,則不再發揮作用,不刺激胰島素過多分泌,從而保護胰島功能。這種只在血糖升高時才發揮作用的藥物,大大降低了低血糖的風險,從而保證血糖得到持久的控制。另外,與大多數傳統口服降糖藥物受進餐影響相比,Dpp-4抑制劑不受進餐影響,在一天的任何時候都可以服用,且每天只需服用1次,大大提高了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糖尿病用藥例項

得了糖尿病,最怕血糖等代謝紊亂,控制不好會導致急性併發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滲性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昏迷;慢性併發症,如大血管病變,如冠心病、腦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等和微血管病變,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等。

糖尿病治療始終執行的治療標準是血糖達標,即在不出現低血糖的情況下,空腹血糖≤6.1mmol/L;餐後血糖≤7.8mmol/L;糖化血紅蛋白<6.5%;糖尿病所有治療均應基於科學的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的基礎治療。

用於控制血糖的國家基本藥物有:二甲雙胍(Metformin)、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格列吡嗪(Glipizide)、動物源胰島素(Insulin)。

二甲雙胍(Metformin)

0.25 g~0.5g,一日2~3次;可從小劑量開始服用;餐前、餐中、餐後即服均可;效果不理想時,可與格列本脲或格列吡嗪以及胰島素配合使用。

用藥過程中常見不良反應有:腹瀉、噁心、嘔吐、胃脹等消化道症狀及體重減輕,一般無需處理,2周~4周後可緩解,或行減量;罕見乳酸性酸中毒,應立即停藥,並按急症處理。

注意以下情況應禁用或停用:10歲以下兒童、80歲以上老人、妊娠及哺乳期婦女;肝腎功能不全者或肌酐清除率異常者;心功能衰竭(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嚴重心、肺疾病;嚴重感染或外傷、外科大手術、臨床有低血壓和缺氧等急性或慢性代謝性酸中毒,包括有或無昏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併發嚴重糖尿病腎病或糖尿病眼底病變;需接受血管內注射碘化造影劑時,檢查前應暫停用本品3天~7天;對本品過敏者。

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

1.25mg~5mg,一日2次~3次;可從小劑量開始服用,最大劑量為每天15mg;餐前20分鐘服用;可單獨使用或與二甲雙胍聯合應用。

用藥過程中常見不良反應有低血糖反應,症狀較輕可以進食者,立刻進食含糖食物直至症狀緩解;嚴重不能進食者,需送至醫院靜脈推注葡萄糖液;少見皮疹、嚴重黃疸、肝功能損害、骨髓抑制、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症等,若有發生,應停用該藥並對症處理。

注意以下情況應禁用或停用:1型糖尿病、糖尿病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者;嚴重的腎或肝功能不全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對本品及其他磺醯脲類、磺胺類或賦形劑過敏者。

格列吡嗪(Glipizide)

2.5mg~10mg,一日2次 ~3次;可從小劑量開始服用,最大劑量為每天30mg;餐前20分鐘服用;可單獨使用或與二甲雙胍聯合應用。

用藥過程中常見不良反應有低血糖反應,症狀較輕可以進食者,立刻進食含糖食物直至症狀緩解;嚴重不能進食者,需送至醫院靜脈推注葡萄糖液;少見皮疹、嚴重黃疸、肝功能損害、骨髓抑制、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症等,若有發生,停用該藥,對症處理。

注意以下情況應禁用或停用:1型糖尿病、糖尿病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者;嚴重的腎或肝功能不全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對本品及其他磺醯脲類、磺胺類或賦形劑過敏者。

動物源胰島素(Insulin)

胰島素製劑包括短效、中效、長效及預混胰島素,動物源胰島素常見劑型有短效製劑(RI)和長效製劑(pZI)。

不同患者對胰島素敏感性不同,需行個體化調整。一般每公斤體重每天需0.4IU~0.8IU(單位)。劑量分配比例可從以下經驗方案開始,早:中=2:1;晚:睡前=2:1;(早+中):(晚+睡前)=2:1。

短效胰島素(RI)分別於三餐前30分鐘皮下注射,用於控制餐後血糖。

長效胰島素(pZI)於睡前皮下注射,用於控制空腹血糖及基礎血糖。

RI+pZI的混合方案可一日兩次注射,分別於早晚餐前30分鐘。

注意1單位的pZI可將0.75~1單位的RI轉換為pZI。可從RI:pZI=2:1(實際比例:1:2)的經驗比例開始,並據其所管理的兩次進餐後的血糖水平調整劑量比。

用藥過程中常見低血糖反應,症狀較輕可以進食者,立刻進食含糖食物直至症狀緩解;嚴重不能進食者,需送至醫院靜脈推注葡萄糖液;少有過敏反應,偶見過敏性休克,需對症處理,換用其他胰島素製劑,必要時行脫敏治療。

注意事項:未開瓶使用胰島素製劑應在2℃~8℃條件下冷藏儲存。已開始使用的胰島素注射液可在室溫(最高25℃)儲存最長4周~6周。冷凍後的胰島素不可使用。

如何選用糖尿病治療藥物

2型糖尿病超重和肥胖者首選二甲雙胍,如果治療不理想,則應該加用如格列本脲或格列吡嗪等磺脲類藥物,仍不理想則使用胰島素。

對於非肥胖患者,根據患者情況可選擇任何一種降糖藥或二甲雙胍與磺脲類藥物聯合,如果3月仍不達標應開始胰島素治療。出現急性、慢性併發症時,須採用胰島素治療。

1型糖尿病患者,須終身使用胰島素。

妊娠期糖尿病合理飲食及適當運動血糖控制仍不理想,加用胰島素治療。

真實病例一

女性,48歲,2型糖尿病,病程3年,未行藥物治療;主食5兩~8兩/日,活動量小;有巨大兒產史;母患2型糖尿病。

查體:身高1.65 m,體重72 kg,BMI 26.4 kg/m2;血壓130/85 mmHg。

實驗室檢查:空腹血糖:7.8mmol~8.7 mmol/L;

餐後2小時血糖:10.0mmol~12.0 mmol/L;糖化血紅蛋白:8.3%;TG 4.2 mmol/L,TC 3.4 mmol/L,LDL-C 2.1 mmol/L;肝、腎功能未見異常;輔助檢查:眼底檢查顯示DR0期

治療

控制飲食:少食多餐,飲食清淡,主食一日5兩,肉蛋一日4兩;

增加有氧運動(散步、游泳、騎車、太極拳等);二甲雙胍250 mg,一日3次。

2周後監測血糖:

空腹血糖:6.8mmol -7.9 mmol/L,餐後2小時血糖:8.8mmol -9.7 mmol/L。

4周後監測血糖:

空腹血糖:5.8mmol -6.1 mmol/L,餐後2小時血糖:6.8mmol -7.7 mmol/L,體重下降4 kg。

真實病例二

男性,52歲,乏力、口渴、多尿、面板瘙癢3個月;主食9兩~12兩/日,活動量不大;生活規律。

查體:身高1.75 m,體重85 kg,BMI 27.8 kg/m2,血壓140/95 mmHg。

實驗室檢查:空腹血糖:8.9mmol~10.8 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3.0mmol ~16.0 mmol/L;糖化血紅蛋白:11.4%;TG 5.2 mmol/L,TC 4.3 mmol/L,LDL-C 3.2 mmol/L;腎功能未見異常,GGT 65 IU/L;餘未見異常。輔助檢查之眼底檢查:DR0期。B超:左側頸A斑塊形成。

治療:

1.格列吡嗪2.5 mg,一日3次,血糖不滿意;2周後加量至 5mg、2.5 mg、5 mg,三餐前20分鐘口服。

4周後監測血糖:

空腹血糖:7.2mmol~8.8 mmol/L,餐後2小時血糖:8.8mmol~10.5 mmol/L。

2.加用二甲雙胍500 mg,一日3次。

監測4周後的血糖:

空腹血糖:5.6mmol~6.5 mmol/L,餐後2小時血糖:6.9mmol~8.3 mmol/L,糖化血紅蛋白:7.3%。體重無增加。

3.加用降壓、調脂藥。

結語: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即使的發現癌症的早期症狀是非常有助於癌症治療的。體檢就是一種發現癌症的最好的方法。(文章原載於《中外健康文摘》《健康世界》《益壽寶典》,刊期:2012.06,2012.05,2012.04,作者:謝曉,李濤文亞,趙維綱,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jiankang/2ez3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