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健康生活 >

科學無法解釋的十行為

科學無法解釋的十行為

哭、笑等很多的行為,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就知道,而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有些行為並沒有別人教,我們自己就會做。像這樣的事情沒有人能解釋清楚,下面小編來為大家介紹科學無法解釋的十行為都有哪些?

科學無法解釋的十行為

行為習慣

1、臉紅

臉紅的經歷我們都應該經歷過,比如碰到喜歡的人、或者做錯了事情,大部分人都會臉紅,而這個連達爾文也未能通過進化論做出合理的解釋。有人認為,這是一種示弱的表現,還能令雙方感到親密。

2、笑

當人類笑的時候會釋放改善情緒的安多酚。雖然這個理由令人感到信服,但一項長達10年的研究發現,老調重彈似乎比笑話更能使人發笑,這又似乎與化學方法的解釋相矛盾,而令人感到迷惑。

3. 接吻

這一行為在人類族群中並不是非常普遍的,而且也不是與生俱來的。有人認為,接吻與母乳餵養,分享唾液等記憶有關。

4、做夢

偉大的心理學家佛洛伊德認為,夢表達了人類潛意識中的慾望。雖然很多人不相信這種說法,但他們也承認做夢能幫助人類釋放情緒,但到現在科學家還是無法解釋奇怪夢境是如何產生的。

5、迷信

它能使人們獲得平靜與安心,對其的研究至今沒有什麼進展。

6、挖鼻孔

這一行為會使旁人感到厭煩,但研究發現有將近四分之一的青少年要這麼做,他們平均每天要挖4次鼻孔。科學家猜測,這一行為或許能提高人的免疫力。

7、青春期

這是人類特有的行為,在其他動物身上目前還沒有發現類似的成長階段。有的科學家認為經歷這一階段有助於人類在腦在成年以前進行再構建,也有科學家認為,這是在成人前做的實驗。

8、利他行為

生活中我們會主動幫助他人,並不求回報,這種行為在科學家看來,這只是個人出於喜歡而做的。

9、藝術

人類喜歡繪畫、舞蹈、雕塑和音樂等藝術,並願意將其展示給世人,而在動物界,像孔雀等動物會通過開屏,歌唱等為行來向對方展示自己是個理想的伴侶。科學家認為,藝術還能傳播知識、分享經驗。

10、體毛

人類的體毛細小而柔軟,其他靈長類動物卻與人不同。有科學家認為,人類的體毛能散發氣味、保暖,甚至防止皮膚髮炎。

人的行為特徵

1、自發的

人的行為是自動自發的。外力能影響人的行為,但無法發動其行為。外在的權力、命令無法使一個人產生真正的效忠行為。

2、有原因的

任何一種行為的產生都是有一定原因的。行為同人的需求有關,還同該行為所導致的後果有關。就需求來說,人們的行為受他自己的需求所激勵,而不受別人認為他應該有的需求所激勵。對於旁觀者來說,一個人的需求也許是離奇而不現實的,但對這個人來說,這些需求恰恰是處於支配地位的。

3、有目標的

人類行為不是盲目的,它不但有起因,而且有目標。有時,在旁人看來是毫不合理的行為,對其本身來說卻是合乎目標的。

4、永續性的

任何行為在目標沒有達成以前,是不會終止的,也許會改變行為方式,或由外顯行為轉為潛在行為,但總是不斷地向著目標進行。

5、可改變的

人類為了達到目標,不僅常改變行為方式,而且經過學習或訓練而改變行為的內容。這與其他受本能支配的動物行為不同,人類的行為具有可塑性。之所以人類的行為具有這些特徵,是因為人類的行為都是有動機性的行為。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美好生活的基本,是有一個好的身體的基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

一日三餐不吃零食生命首先在於營養。營養是健康之本,沒有營養就沒有健康,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就會疾病叢生。生病時不僅要吃藥,而且要加強營養,病再重,只要吃得下,就有希望;病再輕,吃不下,就麻煩了。

“人是鐵,飯是鋼”。營養是保證人體健康的物質基礎,人體器官的功能和組織的正常代謝,依賴著必需的營養。營養對預防、消除亞健康,從亞健康狀態中走出來,走向健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營養好的人就健康,有一些人40歲不到卻表現出虛弱,容易疲勞、感覺遲鈍;有一些人,年過八旬仍像“年輕人”。因此,可以這麼說,決定生命生理性或機能衰老程度,在某種意義上說取決於營養狀況。也就是說,吃得下才健康。那麼,我國居民目前營養狀況怎麼樣呢?

生活有規律,就算工作再繁忙,也要注意休息勞逸結合。

堅持適當運動

生命需要運動,過少和過量運動都不利於健康。個人可根據自己的年齡、身體狀況和環境選擇適當的運動種類。

運動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最簡單的運動是快步走,每天快步走路3公里,或做其他運動30分鐘以上(如爬樓梯)。每週至少運動5次。運動的強度以運動時的心率達到170減去年齡這個數為宜。例如一個50歲的人運動時能夠使心率達到120次就比較合適。最好能夠保持

健康飲食

理安排膳食包括健康的飲食和良好的飲食習慣兩大方面。健康的飲食是指膳食中應該富有人體必需的營養,同時還要避免或減少攝入不利於健康的成分。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按時進餐、堅持吃早餐、睡前不飽食、咀嚼充分、吃飯不分心、保持良好的進食心情和氣氛等。

成年人每天的食譜應該包括以下4類食物:

第一類為五穀類。每人每天根據活動量和消化能力的不同大約需要250~600克(5~12兩)。重體力勞動需要的量可能更大。糧食的品種應該多樣,提倡多吃粗糧、雜糧,因為粗、雜糧比精細的糧食更有營養。

第二類為蔬菜水果類。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對健康非常重要。一個成人每天至少應該吃500克(1斤)的新鮮蔬菜及水果。

第三類為蛋白質類。豆腐、豆類、各種肉類、家禽、水產及蛋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成人每天進食200~300克(4~6兩)為宜;奶類(牛奶、羊奶、馬奶、乳酪等)也是很好的營養飲品,每天飲250~500毫升為宜。

第四類為油、鹽、糖等。烹調應該以植物油為主,儘量少吃或不吃動物油,每人每天不超過20克(兩瓷湯勺)植物油,不超過10克鹽,儘量少吃糖。

少煩惱 開心每一天

那麼怎樣才能符合人體的營養需要呢?營養學家認為,人是雜食動物,只有全面均衡適量營養,才能符合人體的生理需要。所謂全面均衡適量,全面,就是樣樣都吃,做到一日三餐飲食中各種營養素都有;均衡,就是要求各種營養素要保持一定比例,不能有的多,有的少;適量,就是要求各種營養素的數量,既不要欠缺,又不要過量。這三條原則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那麼簡單。作者根據現代營養學理論和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結合日常生活,編寫了一般居民的“健康膳食十則”。

結語:世界上還有很多無法用科學來解釋的,不過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因為人類是個神奇的種類。相信,總有一天能夠說明這一切!當然,在我們辛苦工作的同時更要注重健康,合理膳食,適量的運動,這樣才能快樂的過好每一天。

標籤: 無法解釋 科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jiankang/en7w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