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常見疾病 >

手術後病人的護理怎麼做

手術後病人的護理怎麼做

手術後病人的身體是很虛弱的,但是很多人都由於沒有做好術後的護理工作,導致了患者病情的加重。術後的護理工作中最重要就是我們先了解一下這一內容的知識。因此我們就要詳細的瞭解一下這一內容。那麼到底手術後病人的護理怎麼做?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權威的專家依據多年的臨床經驗是如何解答這一問題吧。

手術後病人的護理怎麼做

(一)心理護理

應根據病人麻醉和手術的具體情況,做好病人的接收工作及病人和家屬的解釋工作。避免各種不良刺激,緩解不良心理反應,做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創造安靜、舒適的病區環境,保證病人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以利早日康復。

(二)觀察生命體徵

1.血壓大手術後或有內出血傾向者必要時可每15~30分鐘測血壓1次,病情穩定後改為每1~2小時1次;中、小手術後每小時測血壓1次,直至平穩,並作好記錄。

2.體溫體溫變化是人體對各種物理、化學、生物刺激的防禦反應。術後病人體溫會略有升高,但一般低於38℃。1~2天后恢復正常體溫升高。

3.脈搏隨體溫而變化。失血、失液引起迴圈容量不足時,脈搏可增快、細弱、血壓下降、脈壓變小;若脈搏增快、呼吸急促,可為心力衰竭的表現。

4.呼吸隨體溫升高而加快,有時可因胸、腹帶包紮過緊而受影響。若術後病人出現呼吸困難或急促時,應先檢查胸、腹帶的鬆緊度是否適當,同時應警惕肺部感染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發生的可能。

(三)體位

全麻尚未清醒者,取平臥位,頭轉向一側,。避免口腔分泌物或嘔吐物誤吸入氣道,清醒後且血壓平穩者可取半臥位;椎管內麻醉者,應平臥6~8小時,以防因腦脊液外滲而出現頭痛;區域性麻醉者,可視手術和病人需求安置體位。顱腦手術後,無休克或昏迷,可取15°~30°頭高腳低斜坡臥位;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頸、胸部手術後,多采用高半坐臥位,便於呼吸和有效引流;脊柱或臀部手術後,可採用俯臥或仰臥位;腹部手術後,多采用低半坐臥位或斜坡臥位,既能降低腹壁張力,減輕切口疼痛,又利於呼吸;腹腔內有感染者,若病情許可,應儘早改為半坐位或頭高腳低位,以利有效引流。

(四)引流管護理

多置於體腔(如胸、腹腔等)和空腔臟器(如胃、腸、膀胱等)。隨時觀察引流是否有效,引流管是否通暢,有無阻塞、扭曲、摺疊和脫落,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並記錄引流物的顏色、性狀和量。乳膠引流片一般於術後1~2天拔除;單腔或雙腔橡皮引流管放置的時間主要根據引流的目的而定,大多要1周內拔除。胃腸減壓管一般在胃腸道功能恢復、肛門排氣後,即可拔除。

(五)飲食

視手術方式、麻醉方法和病人的反應決定開始飲食的時間和種類:①局麻下實施手術,體表或肢體的手術,全身反應較輕者,術後即可進食;②蛛網膜下腔阻滯和硬脊膜外腔阻滯者,術後3~6小時即可進食;③胃腸道手術,待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後開始進水、少量流食,逐步過渡到半流食、普食。

(六)活動

原則上應該早期床上活動,並儘早離床活動,但有休克、心衰、嚴重感染、出血、極度衰弱或實施特殊的制動措施的病人則不宜早期活動。早期活動有利於增加肺活量,減少肺部併發症,改善全身血液迴圈,促進切口癒合,減少下肢靜脈血流緩慢所致深靜脈血栓形成,有利於腸道和膀胱功能恢復,減少腹脹和尿瀦留的發生。

以上是對“手術後病人的護理怎麼做”的簡單介紹,我們瞭解到了手術後病人的護理的大概知識。我們除了要有關這一問題的相關解答。在生活中我們的是都是很擔心手術後患者們的身體健康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及時進行手術後患者們的身體的保養。最後也希望患病的人們擁有一個健康的人生,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標籤: 護理 手術 病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jibing/zxy8n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