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心理健康 >

專家解讀擺脫6種上癮症

專家解讀擺脫6種上癮症

本期《生命時報》請來陝西省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張天布、蘇州榮格心理諮詢中心高階督導王國榮、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副教授張一民等專家,為大家解讀各種新時代的上癮症。

專家解讀擺脫6種上癮症

沉溺於被需要、認可的感覺

壓力癮多參與合作

壓力上癮,這不是自討苦吃嗎?聽起來不可思議,可事實上,心理學家發現,有“壓力癮”的人並不少。職場上,我們經常看到這種“工作狂”:他們並不是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拼命,而僅僅是希望通過工作來體現自己的價值、證明自己的能力。這種人對工作的壓力,似乎達到了一種痴迷、狂熱的程度。可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如果工作變成了“沉溺”或“強迫”,則會將生命提前燃盡,失去幸福和快樂。

美國壓力研究協會主席保羅·洛克教授指出,壓力會讓一部分人更加“肆無忌憚”的投入工作。“這種人往往並不是沉溺於壓力,而是沉溺於被需要、被認可的感覺。” 蘇州榮格心理諮詢中心督導王國榮說,他們停止工作就會無所適從,覺得休假放鬆是可恥的事情……維持高壓狀態,往往是來自己內心的缺乏安全感和對自己的不認同。

那麼,如何讓自己對壓力“脫癮”呢?保羅·洛克建議,首先,要學會發掘自己在工作之外的價值,比如做一些慈善方面的義工、幫助周圍鄰居等;其次,多和親人朋友溝通,找出自己的優點和在生活中值得託付的人或事;再次,培養一些愛好,並且和朋友共享這些愛好;最後,工作中多參與一些團隊專案,減少對個人英雄主義的過度追求。

排解疲倦,填補心中空虛

零食癮喝水走一走

開啟周小姐的抽屜,就像打開了一個百寶盒:餅乾、牛肉乾、果凍、杏仁、奶茶……你能想到的零食幾乎全有。對於她來說,手裡隨時拿點零食,就像上班時拿著滑鼠那麼自然。根據“飲食健康調查網”顯示,61%的人(在三餐飯菜和高熱量飲料之外)偶爾或有規律的吃零食。26%只是偶爾吃零食,35%的人有長期吃零食的習慣。

“零食癮更多是女性的專利。”陝西省人民醫院心理門診主任醫師張天布說,很多人吃零食不停嘴,其實是為了排解壓力和疲倦,或是為了填補心中的空虛感。這種進食,並不是因為“餓”或者“饞”,更多是在食物垂手可得的情況下,對自己無意識的放縱。“零食癮”並不會給身體帶來多大危害,但長期積累,有可能造成熱量超標。

要對抗零食癮,首先要從規律三餐開始。很多人忽略早餐的重要性,才會在上午攝入大量零食。因此,一定要按時吃早飯,攝入足夠多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為整個上午的工作提供足夠的能量。第二,儘量準備低熱量、耐嚼的零食,通過咀嚼帶來飽腹感,減少熱量攝入。第三,多喝水,工作間隙多起來走動,都可以有效控制零食癮。

總是聚焦於下一個出現的異性

愛情癮欣賞身邊人

愛情,對有些人來說是愛上一個人,對另一些人來說,則是愛上了那種“熱戀”的感覺。不少妙齡少女,沉迷於各種美妙的愛情故事,嚮往自己也可以成為女主角,享受那種刻骨銘心的愛戀。當發現所謂“愛情”更多隻是柴米油鹽後,她們變得失望、沮喪,迫不及待結束一段“沒有激情”的關係,去尋找新的“真愛”。

研究顯示,有“愛情癮”的人並不在少數。這些人會對多巴胺、後葉催產素等愛情激素“上癮”。無論愛情生活是否幸福,戀人的愛,已經成為心理上和生理上不可缺少的部分。他們總是聚焦於下一個出現在生活中的異性,哪怕最後只剩下傷痛和損失。還有一些人,因為幻想而逃避現實,花費大量的時間讀浪漫小說、看愛情電影,在虛擬空間中追求美妙的感受。

對於愛情上癮的人,首先需要學會的是愛自己。只有愛自己、相信自己,才能走出對幻想的依戀。其次,多關注親情、友誼,讓自己從愛情的死衚衕中走出來。再次,再美的愛情也終究要度過平淡如水的日子。最後,學會欣賞身邊的伴侶,他們雖然沒有想象中完美,可卻是在你生病時照顧你、在你跌倒時攙扶你的那個人。

哪天沒鍛鍊,就會坐臥不寧

運動癮換個新口味

王先生最愛的運動就是跑步,每天早上都會堅持晨跑,風雨無阻。如果哪天沒鍛鍊,就會坐臥不寧、心情鬱悶。有一次,他感冒了還堅持晨跑,結果病情拖了半個多月才好。

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每天都運動鍛鍊身體的人對此可能會上癮。因為運動可以促進被稱為“快樂激素”或“年輕激素”的內啡肽產生,使身心處於輕鬆、愉悅的狀態,產生像酗酒、賭博類似的快樂感。美國《about》雜誌特約撰稿人、心理學博士伊麗莎白·哈尼指出,運動值得提倡,但過度運動則可能正正得負,不僅對維持健康無益,還有可能給心肺功能、肌肉骨骼系統帶來損傷,影響睡眠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副教授張一民介紹,要克服運動癮,可以採取以下幾個方法。第一,選擇豐富的運動形式,別長期從事一種運動,比如只跑步、游泳等。第二,多參加一些群體專案,如乒乓球、籃球等,增加競技性。第三,挑戰一些有特點、有難度的運動,比如攀巖等,給自己換換新口味。第四,運動時帶上父母、配偶、子女,多和家人交流,避免注意力過度集中在運動本身。

缺乏目標,就會無限地瀏覽

資訊癮立刻關電腦

“只要坐在電腦前,我就會每隔兩三分鐘重新整理一下BBS論壇、新聞網站,生怕錯過什麼訊息。”小劉告訴記者,他並不是想獲取什麼資訊,有時只是下意識地去看網站,為此每天浪費大量的時間,影響正常工作。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部孫彼得教授把這種“症狀”定義為“資訊成癮”,多發於年齡在25歲到40歲之間的高學歷者。他們每天都花大量時間上網瀏覽資訊,看報紙、雜誌,即便如此,心裡還是不踏實,生怕漏掉“重大訊息”。一旦網路堵塞、停電等,就會焦慮不安、心情浮躁,同時可能出現軀體症狀,如失眠、頭痛、噁心嘔吐等。

大量無意識收集資訊的人,往往是因為對生活和工作都缺乏目標。王國榮說:“沒有明確目標,我們就會無限地瀏覽資訊。”還有一些人可能是出於一種控制慾,希望獲得資訊掌握身邊人或社會的一舉一動。另有一些人,可能是因為“追求完美”,希望自己面面俱到。

要戰勝資訊癮,應該為自己的時間做更好的規劃。比如說,規定自己每天工作1小時,看10分鐘新聞;把重要工作先做完,然後再發微博,讓生活更有序。同時,也可以給自己每週設定一個“無資訊日”。關掉手機、電腦,收齊報紙、雜誌,用一天的時間去爬爬山,或者把家裡重新佈置一下,轉移注意力。

缺乏安全感,過於看重人際利益

交際癮讀書養寵物

很多人有過類似的感受:因為拉關係、怕寂寞等原因,總是把自己放在“人堆”裡,習慣了與各種各樣的朋友、客戶在一起。日子長了,不與別人保持聯絡,就會心神不寧,總覺得生活裡少了點什麼。一到週末,他們就開始忙著安排聚會、活動;網路一上線,就挨個和好友打招呼……彷彿一落單,自己就被整個世界拋棄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的人可能患上了“交際強迫症”或者“交際成癮症”。他們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一旦與外界失去聯絡,就會覺得異常寂寞、空虛甚至恐懼。另一方面,可能是過於看重人際交往之間的利益得失,害怕交際圈維護得不好,會給自己帶來損失,因此將大部分精力投入於此,時間長了,形成一種依賴。

如果“朋友”成為生活的依賴,只會失去自我。對於這樣的人,最好告誡自己,朋友之間是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而產生思想共鳴,而不要為了某種利益而走到一起。另外,可以試著找一些可以令自己愉悅、開心的事情,比如讀讀書、養個小寵物等,學會享受“一個人的快樂”。

標籤: 上癮 解讀 專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xinli/rdm96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