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中醫養生 >

心悸胸悶氣短的中醫療法

心悸胸悶氣短的中醫療法

我們有時候會出現心悸胸悶氣短的症狀,大家一旦發生這樣的症狀肯定是非常擔憂吧,不知道應該怎麼處理才好,其實我們應該找出心悸胸悶氣短的原因,能夠導致我們出現心悸胸悶氣短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高血壓和冠心病就是主要的病因,下文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下心悸胸悶氣短的中醫療法

心悸胸悶氣短的中醫療法

1. 心與脾《胃)生理、病理上的相關性心屬火 ,脾(胃)屬土,二者之間存在著火土相生的母子關係,相互滋生,相輔相成。有云“子能令母虛,母能令子實”。

2 .“心脾(胃)同治”的同步性與治脾(胃)愈心的實踐性“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衰則諸病叢生,心氣、心血失養,心病乃生,故有“心胃同病”之說。對於心病,一定要病人注意調理脾胃,切忌膏樑厚味、勿令飽餐等,即便是心力衰竭的病人,也不忘健脾和胃導滯之法,確可在心病治療上收功,遠比心病只從心來治效果高出許多。護心膠囊,首先溫中理氣,就是著重於脾胃功能的調理,而後活血化瘀進一步治療心臟病。就從現代醫學的觀點論,調理脾胃可改善脂質代謝,降低血脂、血粘度,阻止動脈硬化形成,這不僅有治療上的意義,而且有抑制病情發展和預防的重要意義。

3 .重視脾胃升降治療心病的重要性“脾居中焦,為氣機升降之樞”升降出人是機體生理活動的基本形式,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必然過程。即脾(胃)功能失調,飲食精微不化,擾亂脂質代謝,聚而生濁,或為溼熱,或為痰溼,濁痰交織,滯而化癖,阻礙心機不能運轉,成為所謂“痰溼阻滯心脈”的“胸痺”證。因此,升降脾胃,阻斷病理形成,可謂“不治已病治未病”。其病位在心,但其根在脾。不言而喻,升降脾胃愈心病的重要意義就寓於其中。護心膠囊,溫中理氣,活血化瘀。調節脾胃氣機,降脂抗凝,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從根源上調治心臟病。而大多中藥通過補氣利水是有欠缺的,治標不治本啊。

4. 心脾(胃)同治中“標本緩急”的從屬性無論從病因,還是從治法上,中醫學均認為:心病發生多由脾胃病在先。這是因為“脾(胃)為生痰之源”。心雖主血和脈兩個方面,但只有脾(胃)運化與升清正常,血的化生之源不斷,脈管得養,血質正常,無濁痰溼熱之邪漪溜於體內,才能使心的功能活動正常,反之則脾(胃)病及心。

在上面的文章裡面我們介紹了常見的一種症狀,那就是心悸胸悶氣短,我們知道心悸胸悶氣短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危害,不過我們可以採用上文介紹的中醫療法來治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zhongyi/n7l3v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