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蔣介石的風雨二十年 走得坎坷的“總統夢”

蔣介石的風雨二十年 走得坎坷的“總統夢”

從當上黃埔軍校校長開始,蔣介石的政治地位上升之快,是令人驚訝的。這既是蔣介石政治軍事才能的體現,又是他對權力不斷追逐的結果。蔣介石權力慾望極強,對總統之位垂涎已久,但其當選之路卻是充滿波折。

蔣介石的風雨二十年 走得坎坷的“總統夢”

中原初定 通過約法欲“訓政”

中原大戰後,蔣介石戰勝了以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為首的地方實力派。蔣介石權力慾日益膨脹,認為“訓政”時期已到,想挾軍事餘威,召開國民會議選舉總統,登上總統寶座。

1930年12月,在國民黨三屆四中全會上,國民黨元老吳稚暉秉承蔣介石旨意,提出迅速召集國民會議、制定約法的提案。1931年初,提案通過後,民國四老吳稚暉、張靜江、蔡元培、李石曾等人聯名致電給廣東籍中央監察委員古應芬、鄧澤如等人,希望以國家前途為重,擯棄前嫌,促成國民會議早日召開。

抱著“自古武人只能馬上得天下,沒有文人就不能馬上治天下”的理念的胡漢民,雖在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之初幫了蔣介石不少大忙,但看到蔣介石想當“五院”之上的總統,見人就大發牢騷表示不滿,想用立法院院長之職行使法律權力限制其獨裁。蔣介石不吃文人這一套,1931年2月28日,將胡漢民騙至南京湯山軟禁起來。

蔣介石開始著手起草約法。被軟禁的胡漢民通過文官長古應芬,祕密策動陳濟棠、李宗仁,聯絡孫科,決定反蔣。反蔣勢力暗流湧動。古應芬辭職南下,孫科帶領再造派骨幹去了廣州,新任立法院院長林森、司法院院長王寵惠也都離開南京。4月底,反蔣派以蔣介石非法扣押胡漢民為由開始發難。胡漢民、孫科、汪精衛、陳濟棠、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形成反蔣大聯合。蔣介石苦心策劃的國民會議有流產的危險。

蔣介石也管不了夠不夠法定人數,合不合法定程式,於5月5日,硬著頭皮照樣在南京召開了“國民會議”,討論並通過了《中華民國訓政時期臨時約法》,用民主的形式粉飾了法西斯主義統治,確立了國民黨一黨專政,加強了蔣介石的專制獨裁。

蔣介石操縱國民大會,引起了反蔣派的極大不滿。5月27日,反蔣大同盟在廣州會集一堂,聯合成立中央執監委員會非常會議,同時成立國民政府,與蔣介石的南京政府對峙,形成寧粵分裂局面。反對聲勢不斷加大,蔣介石處於不利地位,但沒有亂手腳,使出以守為攻、拉攏分化的老招術,但收效甚微。在這種形勢下,蔣介石只好表示:“國民會議只應制定約法,不必且不應提出總統問題。”

就在蔣介石將精力用在對付反蔣派和“剿共”之時,日本趁機發動了“九一八”事變。蔣介石結束了胡漢民8個月14天的軟禁並道了歉。寧粵雙方開始議和談判,粵方提出的合流條件是:蔣介石必須下野。

面對困局,蔣介石以退為守,於12月15日請辭國府主席和行政院院長之職。12月22日至29日,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召開,林森當選國民政府主席,孫科當選行政院院長。蔣介石出席開幕式後,就帶著宋美齡到溪口老家“還鄉歸田”去了。

孫科還沒有走出“公子哥”的狀態,面臨財政外交兩大難題,很快感到支撐不下去了。1932年3月1日,國民黨在洛陽召開四屆二中全會,決議成立軍事委員會,以代替原先負責軍事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由蔣介石出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在第二次下野幾十天后又重新上臺,雖然收服了汪精衛,逼走了胡漢民,玩弄了孫科,而且還當上了權力更大的“蔣委員長”,但是面對內憂外患,加上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當總統的事看來是要擱一擱了。

二、國府還都 迫不及待忙制憲

抗戰雖然擱置了當總統,卻使蔣介石實現了以前難以完成的國內政治軍事力量的統一,還作為中國戰區抗戰的最高指揮官,有了“民族英雄”的美譽,其威望和權力達到頂峰。

蔣介石集黨(總裁)、政(國防最高會議主席、行政院院長)、軍(委員長)大權於一身,是中國實際掌權者,但許多職務都是“中國特色”的,參加外交活動時需要翻譯老半天,還會讓西方認為他是個“軍事獨裁者”。那個能夠普遍得到國際認可的“國民政府主席”,早已讓老蔣設成虛職,不經意間已經給林森當了十多年,一時也不好意思收回。好在1943年8月1日,林森因車禍病故,蔣介石順理成章地第二次出任國府主席。雖早已大權在握,蔣介石當總統的慾望依然強烈,看來他還需要一個表面民主、政黨政治集中,實際依然專制的“新包裝”。抗戰勝利後,處於政治巔峰的蔣介石認為機會成熟,不想再拖了。但當總統當應有個程式,否則,又要讓西方人笑話了。

中共和進步力量提出抗戰勝利後召開國民大會,先使老蔣開放部分民主和權力,組成聯合政府,然後再重組能夠體現中共和國民意志的國民政府。蔣介石順勢開始部署召開國民大會,想當“民選”總統,但避免內戰爭取民主的主張他是斷然不會接受的。國共雙方分歧明顯,談判沒有進展。為了限制蔣介石的權力,聯合政府擬實行內閣,總統被設為虛位元首。

1946年,為了國民大會正常召開,中共作了讓步,1200名10年前的代表和850名新選舉代表,共2050人成為國民大會代表。蔣介石得寸進尺,要求以《五五憲章》為藍本通過憲法。《五五憲章》照搬歐美資本主義國家條文,賦予蔣介石極大權力,還要取消中共合法地位。中共和民主進步團體當然無法接受。全面內戰爆發後,中共反對召開國民大會的態度更加堅決。

蔣介石一邊打內戰,一邊不顧中共、民盟及其他愛國人士抵制,籌備召開國大。1946年11月12日為國大預定開幕日,為表“誠心”,歡迎中共參加,南京政府發言人還表示會議推遲3天,在大會主席團成員中為中共、民盟分別保留了5個和4個名額。在中共的影響下,許多代表沒有出席,最後到會的只有1355人。

國大召開的第二天,中共談判代表周恩來在南京梅園新村舉行談判期間的最後一次記者招待會,強烈譴責蔣介石操縱召開“國民大會”準備通過偽憲法,宣告中共不承認這次大會。

蔣介石增加了兩個大會主席團名額,把青年黨和民社黨拉了進來。國大開得“有聲有色”,制定了採用議會制的憲法。12月25日,《中華民國憲法》通過並於1947年1月1日公佈,隨後成立了全國及各省、市選舉事務所,並籌備舉辦制憲後的首屆國大代表和立、監委員的選舉。根據選舉法,國大代表和立法委員的選舉為直接普選,監察委員則由各省、市參議會以間接選舉法選出。

三、戰事不利 “迴光返照”當總統

由於種種“剿共”不力,蔣介石籌劃已久的“行憲國大”延期至1948年3月底才匆匆開場。洪友蘭喪氣地說,東北只剩下長春、瀋陽等大城市,如不提前召開,兩地被共軍佔領,國大就沒有東北代表了。蔣介石打氣說,實行憲政,選舉“總統”,就能爭取到更多美援,消滅共黨就不難。

軍事上的失利和經濟上的危機,已經使蔣介石的威信大打折扣,甚至受到了美國的指責。蔣介石“以退為進”,表示“不參選總統”,提出希望胡適當選。這樣做,原因有三,一是為了“忽悠”美國人,二是因為“總統”並沒多少實權,三是蔣介石想通過自己的“以身作則”,讓李宗仁放棄競選“副總統”。

胡適終於被說服候選“總統”,但李宗仁是鐵了心地要當“副總統”。蔣介石似乎有點後悔“偷雞不成蝕把米”。好在國民黨內要求蔣介石候選總統的呼聲很高。很快,“總統”在法理上被授予實權。蔣介石被眾人“勸駕”,欣然接受中央“總統”候選人提名。

既然是選舉,總不能只有一個“總統”候選人吧,好在終於有居正陪選。選舉結果可想而知,蔣介石終以2430票當選“總統”,居正以269票落選。

“副總統”選舉競爭十分激烈。最後李宗仁終以1438票對孫科的1295票微弱勝出,當選“副總統”。李宗仁是實力派,其桂系實力在當時僅次於中央軍,蔣、李之間的關係十分微妙,既是“兄弟”,又是“對頭”。李宗仁當選“副總統”後,有白崇禧在外手握兵權,在內參與政權上完全可以與蔣介石抗衡。這怎能不讓老蔣心存餘悸?就連於右任向李宗仁表示祝賀,都算得罪了蔣介石。蔣、李之間的矛盾此後更加白熱化。蔣介石在就職典禮上戲弄了一下李宗仁,自己穿著長袍馬褂,使一身筆挺軍服的李宗仁,活像一個大副官。

有人以兩位“總統”候選人名出上聯“蔣中正居正”,意為蔣介石當選“總統”,位居正中。不久就有一下聯對出:“周恩來徐來。”徐來是位電影明星,與周恩來並列是有點牽強,但卻能讓人想到共產黨部隊就要打過來了!

蔣介石當選“總統”後,沒有忘記光宗耀祖。他在總統府內專闢修譜辦公室,聘請吳稚暉為總裁,陳布雷為總編纂,將自己出任由國家“憲法”選舉產生的第一位“總統”之職寫進族譜。

四、悔改初衷 好夢難圓再下野

5月20日,是蔣介石正式就任“總統”的好日子,但他沒有一點好心情:“今日為餘就總統職之日,心緒愁鬱,精神沉悶,似乎到處都是黑暗,悲傷悽慘未有如今日之甚,每念國家前途、人民苦痛以及革命責任,惶惑不能自解,當選以來,無時不作辭退之想,而今日就職更切辭職之念矣。……黨員之跋扈囂張,只顧爭權奪利而不能存有革命歷史與民族利益之存在也。黨紀掃地,黨性蕩然,如何能維持現局,戰勝共匪,無奈只有決心辭職下野之一途而已。”

圓了“總統夢”的蔣介石很快就從夢中驚醒,戰局的發展十分不利,開始後悔當“總統”了。6月27日,蔣介石在西安對張治中說:“從四月到現在,是最黑暗的局面。癥結就在我當了總統,我在廬山已決定不當總統,希望胡適之出來當選。這是一種轉機,一個重大的關鍵,能夠照我的願望做到便好了!但是大家不贊成這樣做,這是最大的失敗!這個失敗是一時挽轉不過來的。”

經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間的三大戰役,解放軍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東北、華東、中原地區已經被共產黨部隊佔領。

蔣介石的“敗相”早就給美國人看出來了。美國在華官員們的報告,詳細揭示了蔣介石種種劣跡和南京政府的腐敗現象。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向馬歇爾提出由李宗仁接替蔣介石的建議,並開始與桂系密訂計劃。

李宗仁等人知道蔣介石主張與共產黨決戰到底,但在戰場上一敗塗地,又不被共產黨看成和談物件,正處於戰不能勝、和沒人談的尷尬局面。美國也公開出面逼蔣下野,12月25日,司徒雷登親自出馬來到蔣介石官邸勸其下野。宋美齡在美國爭取美援依然沒有進展。沒有夫人陪伴的蔣介石度過了一生中最難過的聖誕節。

面對桂系逼宮,蔣介石不但表示“餘欲引退,必由自我主動”,決不接受任何方面壓力,還曾密令軍統特務暗殺李宗仁,後覺不妥而取消行動。

形勢對蔣愈加不利。1949年1月17日,司徒雷登對李宗仁明確表示,如果一週內蔣介石不肯下臺,美國政府將支援李宗仁到武漢發表主張和平的宣告。

蔣介石看到美國的態度如此,知道是該下臺的時候了。21日上午,蔣介石在美齡宮三樓基督凱歌堂默禱告辭,中午,宴約五院院長,表示辭行之意,下午2點,在憩廬官邸主持召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緊急會議,表示引退,“讓德鄰(李宗仁)兄依法執行總統職權,與中共進行和談”,並且“五年之內絕不干預政治,但願從旁協助”。李宗仁在接職文稿上簽字後,會議結束。當天,南京中央社正式播發蔣介石第三次下野文告。下午4點10分,蔣介石面容憔悴,穿上淺色長袍、深色馬褂,一手拄著柺杖,與送行的官員一一握手後,攜宋美齡登上“美齡”號專機,往東南方向飛去。他知道這一去很難再回來了。蔣介石惱羞成怒,對當初勸駕的人抱怨道:“當初自己不願當總統,就是你們這些人硬將我推上總統寶座,這是個天大的錯誤,才搞到這種局面!”蔣介石的這次“總統”任職只有9個月。

李宗仁於21日便成了“代總統”。白崇禧不愧為“小諸葛”,早有預言要當就當“真皇帝”,如果“代理”則將一事無成。李宗仁上任後很快就知道了有職無權的滋味。

五、兵敗大陸 復職“總統”居一隅

蔣介石的“總統”辦公室就在李宗仁的“副總統”辦公室對面,雖然空著,李宗仁始終沒搬過去。李宗仁還是常在傅厚崗官邸辦公。過去是不想與老蔣碰面,現在是看到老蔣的空位子都不舒服。蔣介石的戎裝照還掛在總統辦公室牆上,就像是幽靈一樣,掌控著一切。

蔣介石在溪口頻頻會見國民黨軍政領導,對軍事、政治、經濟、人事仍在掌控。來溪口的國民黨將領絡繹不絕,如何應欽、顧祝同、湯恩伯、林蔚文、李彌、閻錫山、劉斐、劉安琪、袁守謙、熊笑三、萬耀煌、陳誠、宋希濂、關麟徵、俞大維、周至柔、胡宗南等,溪口儼然才是軍事指揮中心。李宗仁請閻錫山和居正帶信到溪口,表示對蔣幹擾和談的不滿。

4月20日,國共和談破裂。23日,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李宗仁離開南京後,沒有隨國府遷粵到廣州履職,而赴桂林老家閒居,向蔣提出條件。蔣介石在閻錫山等人調解下表示:“一切權力交出,五年之內,亦不復過問政治。”李宗仁繼續收拾著殘局。

蔣介石以國民黨總裁身份指揮著頑抗。國民黨在大陸的地盤不斷縮小,國民政府由南京遷至廣州。蔣介石出訪菲、韓後於7月14日飛抵廣州,任“非常委員會主席”。蔣、李關係日益緊張,張發奎還曾勸李宗仁“把蔣介石扣起來”。李宗仁沒有扣留蔣介石,卻以國家元首的身份,教訓指責了老蔣一番。一向只會教訓人的老蔣面對詰責,只能默默聆聽。8月,蔣介石在臺灣成立“總裁辦公室”,負責實際指揮。

蔣介石離粵返臺後,又兩次赴粵指揮防務,但一點沒有減緩國民黨的潰敗速度。10月14日,廣州解放。國民政府又遷到了重慶,後又遷至成都。李宗仁面對敗局,既不辭職,也不表示退意,以“治病求醫”為名一走了之,去了美國。蔣介石負隅頑抗,於12月10日午後,從成都鳳凰山機場乘專機離蓉赴臺。

李宗仁移居美國,又未宣佈放棄“代總統”之職,這就給蔣介石的復出製造了“法律”上的障礙。為了清除這種障礙,1950年2月12日,國民黨監察院為了替蔣介石的復職製造“法理”上的依據,提請臺灣“國民大會”彈劾李宗仁。許多“國大代表”請議決蔣總裁早日恢復行使“總統”職權。3月1日,蔣介石“不負眾望”重新上臺,宣佈恢復行使“總統”職權。但這個“總統”只不過是個地方行政長官而已。(陳寧駿 陳寧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36dy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