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宋美齡世紀婚禮背後政治與愛情 政治多過愛情

宋美齡世紀婚禮背後政治與愛情 政治多過愛情

人們對半個多世紀前第一家庭的評價,總是截然相反:有人認為他們只是權與錢的結合,有人卻認為他們有著真正的愛情。但無論敵友,都承認在他們長達半個世紀的婚姻中,他們彼此的結合都改變著對方,甚至影響著中國的改變。

宋美齡世紀婚禮背後政治與愛情 政治多過愛情

盛大婚禮 甜蜜表白

1927年12月1日,宋美齡大婚。

這是一場事先張揚的婚禮,也是日後註定要被過度闡釋的婚禮。《紐約時報》釋出了蔣介石與孫夫人的妹妹結婚的訊息,並稱一位英國裁縫正在替蔣介石趕製禮服。

為了給宋家三小姐一個風光正當的婚禮。在蔣介石赴日向宋母面見求婚之際,1927年9月28、29、30日,上海《申報》連續3天刊登了題為“蔣中正啟事”的單身申明,稱:“毛氏髮妻,早經仳離;姚陳二妾,本無契約。”

蔣介石、宋美齡正式在上海結婚,新郎實歲40,新娘30歲。結婚典禮先按基督教方式在宋宅進行,證婚人是中華基督青年全國協會總幹事餘日章;隨後又在上海大華飯店舉行傳統婚禮,證婚人是國民政府大學院院長蔡元培。

當日上海英文報紙《字林西報》詳細描述了宋美齡的婚紗:“新娘穿一件漂亮的銀色旗袍,白色的喬其紗用一小枝橙色的花彆著,輕輕地斜披在身上,看上去非常迷人。她那美麗的挑花透孔面紗上,還戴著一個由橙黃色花蕾編成的小花冠。飾以銀線的白色軟緞拖裙從她的肩上垂下來,再配上那件長而飄垂的輕紗。她穿著銀白色的鞋和長襪,捧著一束用白色和銀色緞帶繫著的淡紅色麝香石竹花和棕櫚葉子。”

新式婚禮現場,臺上置有孫中山畫像,邊綴國民黨黨旗和中華民國國旗,中間懸掛“福”“壽”兩字。婚禮由白俄管絃樂隊奏樂。蔣介石與宋美齡入場時,蔣著西式禮服,宋穿白色長裙婚紗。新人向孫中山像及來賓行三鞠躬禮。

當時有報道稱婚禮費銀30萬元,據其時上海《時報》採訪主任金雄白說:在戈登路的大華飯店,那是上海最豪華的西式大飯店。當時米價還是每擔3元的時候,大華飯店一碟牛排,就取價4元了。李宗仁回憶當時親眼見到的情形是:我和內子乘汽車去謁見蔣先生夫婦於其住宅,也照例說了幾句道喜吉利話,只見滿客廳都是各界贈送的豐厚禮物,琳琅燦爛,光耀照人。當時為蔣掌管婚事財務的奉化人孫鶴皋則說:婚禮熱鬧隆重,所接受的財禮大大超過婚禮費用。

不過,蔣宋在婚禮前宣佈將當日婚禮所收禮錢用來做慈善事業,建立榮軍院照顧在北伐中受傷的軍人。

蔣介石當日在報上發表《我們的今日》。文章稱:“今日得與最敬愛之美齡結婚,為有生來最光榮、最愉快之一日。”彼深信人生若無美滿姻緣,一切皆無意味,故革命當從家庭始。末歸結於今日結婚實為建築彼二人革命事業基礎。

但蔣氏這番言論,卻惹得當時公論力十足的《大公報》之報人張季鸞大為反感,張乃撰文於大公報,大論《蔣介石之人生觀》。文章直斥蔣介石:一己之戀愛如何,與“革命”有何關聯哉?

但如此一針見血的評論,對其時的蔣介石來說,則全顧不上,他正為自己的新娘所傾倒。“從禮堂出來,見吾妻姍姍而來,如霧中仙子,美奐美輪,如仙子之下凡也、騰雲駕霧而來。平生未有之愛情,於此一時間並現,不知餘身置何地矣……”蔣宋結婚當天,蔣的日記極為文學抒情化,這對一向嚴謹而古板的蔣來說,極為少見。對於三度結婚的蔣介石來說,此事之新鮮度當在於新娘別具一格。

據《蔣宋情與愛》作者、東華大學教授陳進金考證:“12月1號結婚,結果12月2號他整天都在新房沒有出來,蠻有意思的,他甚至在他的日記上寫道:乃知新婚之甜蜜,是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比擬的。”

為何選擇蔣介石?

根據多位蔣介石、孫中山研究專家以及多本中外傳記的記載證實:蔣宋初次見面在上海,宋子文在上海莫禮哀路孫中山家裡舉辦社群基督教晚會,蔣介石首次見到了宋美齡。宋美齡的美麗、大方、出眾的談吐和綽約風姿,給蔣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但蔣決定對這位美國學成歸來的“新女性”展開追求,則在1922年或1923年,孫中山蒙難廣州後,蔣介石親往支援,其後宋美齡應孫中山宋慶齡夫婦之邀來廣州玩,蔣遂開始對宋美齡展開追求。

從1917年到1927年,歸國10年間,上海名媛宋美齡一直待字閨中。儘管有過與劉紀文若有若無的婚約,但宋美齡卻一直未下決心。宋家兩位大姐的婚事,及美國式教育的影響,足以吊高美齡對未來夫婿的期望值。

直到蔣介石出現,宋家小妹的婚姻之路才峰迴路轉。

從宋家兄妹談述此事的記錄可知,蔣介石向三小姐求婚事,宋家曾召開家庭會議,討論美齡該不該嫁給蔣總司令。宋母倪太夫人不贊成這樁婚事,她的理由是蔣不信耶穌基督,且結過婚;宋家另兩個反對派是慶齡和子文,慶齡認為蔣是有婚之人,而掌管國民黨財權的宋子文則與蔣時有摩擦,他們並不看好蔣介石。不過,宋靄齡則積極推動婚事,她力排眾議,堅信蔣的前途不可限量。

從始至終,這樁婚姻既有兩人你情我願的互動,也有各自所屬陣營的認可與推動,但主動權握在未婚者宋美齡手中。據宋美齡祕書張紫葛所著《在宋美齡身邊的日子》一書透露,張曾當面述諸種流言以詢問宋美齡之婚姻真相,宋美齡說:“這樁婚姻自始至終都是我自己做主,與阿姐何干?至於說蔣介石和我結婚是為了走英美路線,那更是天大的笑話。”

宋美齡為什麼會選擇蔣介石?

在1934年,蔣宋婚後第7年,一個七年之癢的關鍵期。宋美齡在寫給美國一本雜誌的文章中,部分吐露出其隱藏的抱負及其婚姻選擇。她說:“回憶我若干年來的結婚生活,可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我極度的熱心與愛國,也就是渴欲替國家做些事情。我的機會很好,我與丈夫合作,就不難對國家有所貢獻了。”

她不經意間道出了心中的祕密。嫁給蔣介石,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一個可以滿足現代女性改變社會的最佳路徑。

在一個混亂而複雜的時世中,一個接受了美國貴族式教育的女性,會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

那時的宋美齡,不僅期望過著美國式的上流社會生活,而且希望做一個現代女性,在社會中發揮自己的能量。這一點,即便連旁觀者都洞若觀火,美國《時代》週刊在報道蔣宋婚禮時,特地分析了此時的宋三小姐,稱:“三小姐宋美齡,威爾斯里學院1915級畢業生。她和擔任漢口國民政府財政部長的弟弟宋子文一樣,與漢口國民政府立場相當一致。她很迷人,聰慧過人,言辭嚴謹,觀察家瞭解她的民族主義熱情,猜想她在上週與蔣介石結婚,可能會使他不再引退,而是重掌國民黨軍事力量的指揮權。”

蔣宋聯姻被視為政治婚姻在所難免,蔣通過婚約接通江浙財團,並遙控其已成羽翼的黃埔系,其手握軍、財兩權足以讓主政者側目。

在兩人雙手交握的那一刻,民國史上的黃金搭檔誕生了。美國《時代》週刊如此評價這樁婚姻:僅僅一個家族的觸鬚就分別伸向了中國偉大的首任大總統、今世的征服者、位高權重的財政部長以及中國先哲的75代孫。

其時的另一家報紙則在標題上一語雙關地寫道:中美合作。

宋美齡“改造”蔣介石

在嫁給蔣介石很長一段時間內,宋美齡都沒有出來正式工作。這位宋家小妹,並非要潛心當家庭主婦。她有著一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改造蔣介石。

“我只要就丈夫的需要,盡力幫助他,就是為國家盡了最大的責任。我就把我所知道的精神園地,引導丈夫進去。”宋美齡後來自己總結道,她的最大作用在於引導蔣介石。

在生活方式及文明禮儀方面的改造一直持續到蔣介石去世,胡佛研究所公開的蔣氏日記有大量關於宋美齡的記錄,顯示了二者之間的相互影響。1930年12月4日,婚後三年,蔣在日記中記錄稱:“自我有智識以來,凡欲出門之時,必戀戀不肯捨棄我母,到16歲時,必待我母嚴責痛擊而後出門,及至二十餘歲猶如此也。此天性使然,不能遽改。近三年來凡欲出門時,此心沉悶慘淡,必不願與妻樂別者,豈少年戀母之性猶未脫耶,餘誠不知所以然也。”

幼年失怙的蔣介石,從小在母親管教下長大,蔣母以嚴著稱,蔣氏所受女性之關懷甚少,其日記中自雲“戀母”情結,顯系真情流露,從中也可以窺到蔣氏夫婦婚後之感情。

他對宋美齡“勸進”頗為認可,其日記雲:“三妹愛餘之切,無微不至,彼之為餘犧牲幸福,亦誠不少,而餘不能以智慧、德業自勉,是誠愧為丈夫矣!”又云:“三妹待我之篤,而我不能改變凶暴之習,任性發露,使其難堪。”諸如此類者甚多。

曾強烈反對宋美齡與蔣介石結婚的宋慶齡,1940年在香港時,對美國記者斯諾說過一句頗為公允的話,她直言蔣和宋的婚姻,“一開始並無愛情可言,不過我想他們現在已有了愛情,美齡真心誠意地愛她,蔣也真心誠意地愛她。如果沒有美齡,蔣會變得更糟糕。”

推動“新生活運動”

除了“改造”蔣介石本人,宋美齡更熱心的另一工作,則是社會改造。1933年盛夏,宋美齡在廬山避暑時,有傳教士建言,南京政府如欲獲得外國政府的支援和貸款,應該使外國政府和旅華外人對蔣政權有好印象。美國正推行“新政”,中國應該也有改造社會福利方面的“新政”。一點就通的宋美齡將此轉述給蔣介石。

1934年2月19日,蔣介石在南昌行營舉行的擴大總理紀念週上,發表“新生活運動之要義”演講,宣佈“新生活運動”開始。

之後“新生活運動”促進會於南昌成立,蔣自任會長,7月1日改組為“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宋美齡則為婦女委員會指導長,併成為新生活運動的實際推動者和倡導人。在全國各省、直轄市、各縣設立分會或支會1333個。

“新生活運動”是要改造全民的生活,而婦女是家庭的中心,宋美齡大力鼓吹婦女為改造家庭生活的原動力,她推行“新生活運動”(當時簡稱為‘新運’)是不遺餘力的,開會、撰文、宣傳、演講、督導和接受國內外媒體訪問,忙得不可開交,但也滿足了她的成就感。初期的“新生活運動”除開展整齊、清潔兩項中心工作以外,還開展了識字、體育、守時、節約、禁菸、禁賭、服用國貨、造林、放足、舉行集體婚禮等三十多項活動。

在1940年“新運”暢行之際,宋美齡曾連續撰文給重慶的《中央日報》,集中而相當醒目地表明自己對“女性”社會角色的觀念。在“婦女與家庭”一文中,宋美齡直言中國女性“儘管只是在最近才確定了她們自己的地位,並證明她們的價值不僅限於家庭範圍以內的事務,但她們是人,是公民,也是婦女”。

真實生活中的宋美齡,與她所提倡的運動仍有差距,知行並未合一。

曾任過宋美齡祕書的張紫葛,在其回憶錄中曾記有郭沫若在“新生活運動”中的一次演講,郭在最後舉例說明“簡單樸素”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說到宋美齡。“你們看到的,我們中華民國的第一夫人——蔣夫人,身穿陰丹士林布的旗袍,足履布鞋。這在當今世界各國的元首夫人中,是絕無僅有的。……蔣夫人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從簡單樸素做起,執行新生活運動……”

演講後,宋美齡招待郭沫若等人吃飯,飯畢宋美齡說:“郭先生,你今天的演講很精彩。只是不該拿我做材料。說得太過分了……”郭沫若走後,陳紀彝對宋美齡說:“你太叫郭沫若先生下不了臺了。”宋美齡:“嗯,是有一點兒。”

宋美齡把推廣“新生活運動”當做其政治事業來看待,試圖使國人在生活習慣和精神上“脫胎換骨”,不要讓西方人“看不起我們”。最初,這一運動曾對國民生活的改變起了推動作用,但隨著形式化、官僚化、表面化,並沒有在實際上促動社會變化,也無法根治基本社會問題,最終在15年後無疾而終。

一次著名的演講

宋美齡的另一次作為主角登場,則是在1943年訪美期間所製造的“東方旋風”。

45歲的宋美齡風華正茂,當她出現在華盛頓國會山莊,以典雅流利的南方口音向美國國會參眾兩院500多位議員演說,敘述四萬萬五千萬中國人民,在沒有友邦協助的困苦情況之下,獨立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侵略,苦撐了有近6年之久的狀況。其不卑不亢的姿態顯示中國政府的決心和努力,看起來完全不像是一個來求助的人。

她柔弱的身姿暗合了美國人對中國的想象,但她鏗鏘的聲音卻顯示了一個國家的尊嚴,美國國會精英們聞之動容,演講後竟全體起立掌聲雷動。若干年後回放電影紀錄片,人們都會重睹宋美齡無法阻擋的光芒。

在演講結束時,美齡斬釘截鐵地說:“我中國人民根據5年又半之經驗,確信光明正大之甘冒失敗,較諸卑鄙可恥之接受失敗,更為明智。”眾院議事廳爆出了歷久不歇的掌聲,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勃羅姆說:“蔣夫人演講時態度之優雅,揭示世界局勢之透徹,運用英語之流利靈巧,不但使每一聽眾能瞭解其意義,且能與其抱取同一見解,蒞美外賓之影響美國民眾者,從無若蔣夫人之甚!”議員凡登堡被宋美齡的演說感動得流下眼淚,並說:“蔣夫人在參議院之即席演講,為本人列席國會17年以來最佳之演講詞,預料國會必能實際援華,不徒以空言塞責。”

這場演說通過美國的4大廣播網現場直播,估計有25萬人收聽了這次演講。美國各大報紙則全文刊出,在美國公眾中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紐約時報》的評論則稱,“宋美齡是地球上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之一。”

這場演講的成功使宋美齡收到了更多的邀請,她前往美國各州進行了多次演講,所到之處無不爆滿。唯一的不和諧之音來自胡適的日記。這位剛剛卸任的駐美大使在3月2日去旁聽了一場宋美齡的演說,在其日記中記稱:“晚上到麥迪遜廣場聽蔣夫人的演說,到者約有兩萬人,同情與熱心是有的。但她的演說實在不像樣子,不知說些什麼!”演說家胡適或許指出了宋的演講缺點,但同時也難免雜有自己去職時的怨氣。

這或許是苛求,此時宋美齡的“東方秀”已經足以打動美國人。

在宋美齡出訪美國前,在中國的政治傳統上尚無“第一夫人”軟性外交的先例。是以,當《時代》週刊的發行人盧斯之前勸說蔣介石,美齡訪美的作用可抵得上40個師時,蔣介石仍半信半疑。但在宋美齡出訪1年後,美國援華空軍飛機超過500架,通過“駝峰”的來華美援物質每月達到46600餘噸。

極具爭議的民國“統戰部長”

“人生實很簡單,是我們把它弄得如此紛亂而複雜。”宋美齡後來講到自己面對政治生活時的態度,以中國舊式繪畫來比喻:每幅畫只有一個主要題材,譬如花卉畫軸,其中只有一朵花是主體,其餘不過襯托輔助而已。

在確定要做蔣氏的綠葉時,宋美齡確乎傾盡其力。以宋美齡八面玲瓏、善於交友的特點,在蔣介石剛性統治時期下的民國,她無疑是最佳的柔合劑,她以個人的風格成為蔣氏內政、外交上不折不扣的“統戰部長”。

但是這種個人魅力也最容易失去人們的信任。這位未授頭銜的“統戰部長”憑個人魅力可以贏得達官貴人、社交名流、甚至其時的大學生們的喜歡,卻不足以挽救整個國民黨人心的喪失,而在庇護其家族方面的負面效應,則更要遠遠超出她所付出的正面努力。

一手將宋美齡帶上世界頂峰的羅斯福夫婦原本熱情款待宋美齡,後來卻轉為厭惡。羅斯福夫人回憶錄中說,宋美齡“談起民主頭頭是道,其實根本不知何謂民主”。民主在她口中幾乎就是“反共”“抗日”的同義字。有一次白宮晚宴,談到工會罷工,有人問宋美齡:“在貴國將如何處理?”羅斯福夫人回憶:“她一語不發,舉起美麗小手,在喉間比了一個優美的‘咔嚓’姿勢。”這種東方式的優雅暴力的確讓人震驚。

美國著名漢學家費正清對於羅斯福夫婦的“由愛生厭”,有極生動的描述:“蔣夫人雖是羅斯福總統的客人,其表現卻儼如桀驁不馴的公主。”“聽她說話,好像舞臺上裝腔作勢的女演員,擺出貴婦姿勢,似乎很有教養,其實一舉一動刻意做作。”

宋美齡從30歲隨蔣介石步入中國的權力中心,在蔣氏執政中國的22 年中,以其特殊的交際才幹、身體力行的風格,不僅參與社會運動宣佈演說,而且深入到基層,深入到戰爭火線,即便有做秀的痕跡,但仍開啟了一個極其鮮明的現代女性的參政模式。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與蔣氏夫婦的友好關係一直保持到了1972年,這位曾與蔣氏夫婦有過多次近距離接觸的總統在自己的回憶錄裡寫道:“蔣夫人的作用遠遠不止是丈夫的翻譯。人們往往低估領導者妻子的歷史作用和個人作用,因為她們的名望完全得自於她們的婚姻。這種觀點不僅忽視了領導者的妻子們經常發揮的幕後作用,而且低估了她們經常具有的品質和個性。我認為蔣夫人憑她的智慧、口才和精神力量,也足以成為一個重要的領導人。”

相關閱讀

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舉行婚禮,一段見證以後中國近半個世紀風雲變幻的婚姻自此而始。由於他們身在當時的顯赫的政治地位,因此,這一樁婚姻打一開始,就被人們認為是不平凡的政治婚姻,以至於直到八十二年後的今天還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宋美齡在美國衛斯理學院讀書時,也算引人矚目。滿身散溢著名媛的高貴氣質,追求她的異國學生很多,也有讓她動心的。

在美玲青春的歲月裡,愛過並想嫁的男人並不是蔣介石。

其中傳的最盛的版本是,宋美齡的初戀情人劉紀文。劉紀文一表人才,談吐風趣,是美玲哥哥哈佛大學的同學。相識後,兩人一度商及訂婚,但最終在現實面前劉紀文自動選擇退出,理由是蔣介石出現,而劉的權勢根本無法與蔣比,據說分手讓宋美玲難過很多時日。

另一個版本則是美玲從美國返滬,在船上邂逅一位荷蘭建築師Van Eiveigh。這個有據可考的是他寫給好友米爾斯的信。信中幾次提及,表達自己對他的感情,說見到他:“頭都昏了。”這位荷蘭建築師船上一別對美玲也很好感,美齡給好友的信裡說:家裡人知道這件事簡直氣瘋了,因為他是外國人而瞧不起他,好像他是個野蠻人

後來Van Eiveigh提出要來上海找宋美玲,也被宋的家人拒絕。美玲在寫給米爾斯的信中再次提及這件事:“他們擔心要是他來了,我就會嫁給他,他們可真說對了。我好想一頭倒在你的沙發靠墊上哭。”

這些傳說過的,美玲想嫁的男人與蔣介石無關,那是純的不摻一點雜質的情感。是有著青春女子激情與夢想的,與後來對蔣的感情有著質的區別。

不過在遭到家人的反對後,宋美齡的這個願望算是破滅了。愛情的打擊,一度讓宋美齡情緒惡劣,無以排遣,只能給米爾斯寫信傾訴。加之回國後,生活上很不習慣,重讀國文,忍受教書先生的嘮叨,行動也受到限制。

讓宋美玲沮喪的還有,她不能象新派人物一樣去做記者的工作,只能待在家裡。對愛情的念想從憧憬變為失望。甚至說,“我要是結婚,絕對不會為了愛情結婚。”

蔣介石遇到宋美齡時,還與前妻陳潔如感情尚好。但自見到美玲後,用陳潔如的話說,發現蔣心情明顯愉悅。除了宋美齡的美貌,還有宋家的強勢背景都有著讓他巴不得想與孫中山搭上關係的念頭。

陳潔如雖14歲嫁給蔣介石,跟了他7年,但還是無法用他們之間微薄的情感來抗衡宋美齡的入侵。事實上,這時宋美齡的感情已不純粹,有與大姐二姐攀比的念頭,她也變得入世。可以說,宋蔣結合,政治聯姻至少佔了大半。

蔣介石的前三任女人都是犧牲品,原配毛福梅給蔣生了蔣經國後即被冷落,後在戰亂中炸死,結局悽慘。側室姚氏就更是孤獨終了。曾經被蔣介石愛過的女人陳潔如21歲就被迫離開,一生再未嫁人。

而宋美齡和蔣介石,兩個並沒有多少愛情基礎的人,因為政治聯姻,婚後有過紅燈,也以責任為重,相伴下來。蔣介石還是很愛宋美齡的,在抗戰最艱苦的日子裡,他還為她弄來牛奶喝,就因為她喜歡。而她對他,又何嘗不好。尊重他的意見,不參與政治。有一度減肥抽菸,因蔣不喜歡,她總是躲在書房裡抽,後來還是戒了。這些微小又恩愛的細節,都是婚後慢慢培養出的感情。

人生往往如此,最後陪在身邊的,不一定是最愛的,但也許是最適合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k4lvg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