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蔣介石眼裡孔祥熙是抗戰第一功臣 有哪些貢獻

蔣介石眼裡孔祥熙是抗戰第一功臣 有哪些貢獻

蔣介石讚譽孔祥熙對抗戰“貢獻為最大”

蔣介石眼裡孔祥熙是抗戰第一功臣 有哪些貢獻

在民國政客中,曾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財政部長等職的孔祥熙,其政聲輿論,實可謂“臭名昭著”。然當1967年8月孔氏病逝時,偏據臺灣一隅的蔣介石,卻親撰悼文《孔庸之先生事略》,讚譽其在“國家環境最為險惡,與軍民生計最感困窘之際”臨危受命,“卒能沉著籌維,屢使革命大業轉危為安,抗戰軍事轉敗為勝。”

《事略》並概括孔氏之歷史功勳有四:“其一、為統一全國幣制。其二、為統一各省財政。其三、為維護教育經費。其四、為充實軍隊餉糧。”

蔣氏尤其感念孔祥熙為抗戰勝利所做之努力。《事略》並分抗戰前、抗戰中兩個階段,分別陳述。前者,蔣氏以交通建設為例,讚譽孔氏在抗戰準備方面,“貢獻為最大”:

“依照當時所定戰略方針與經濟政策,籌撥鐵路公路建設經費為第一,在日本軍閥向我大陸侵略之前,(孔庸之)協同交通等部,將粵漢鐵路、浙贛鐵路、湘桂黔鐵路,以及隴海鐵路——由河南觀音堂至西安之線,如期完成;另並籌建成賓等重要幹路,以及西南之粵、桂、湘、贛、黔、滇與西北之豫、陝、甘、晉、綏、寧、青,暨隴新各公路,均依照戰略交通計劃,一一完成,其對於抗戰成敗關係之大,尤足稱道,……當時我政府決策,對日本軍閥之戰略,捨棄由北向南,而決取由東向西之計劃,使敵人在我大陸,不得不深陷泥淖,達八年之久,而無法僥倖得逞,並使我國以時間換空間,積小勝為大勝之戰略,獲得最後勝利者,實當時主持行政與財經責任之庸之先生之貢獻為最大。”

1963年,孔祥熙(右)80壽辰,何應欽(左)前來祝壽

後者,蔣氏高度肯定孔氏在抗戰期間努力維繫軍需供給之艱難,譽之為多難至危時刻的“興國”、“治國”之才:

“當日本軍閥侵華之初,沿海各港口皆被敵人封閉,我國陸海交通與貿易與國外完全斷絕,迨至民國三十一年太平洋戰爭既啟之後,國際交通路線仍在封鎖之中,而我前方軍需,後方民生,皆無匱竭之虞,更為其對國家貢獻最堪紀錄之時期,所謂‘興國者必於多難之時,治國者必於至危之地’,先生實足以當之。”

蔣還認為,孔祥熙被迫辭職,是國民黨敗退臺灣的重要原因

對孔祥熙在抗戰結束後,受到輿論鋪天蓋地的攻擊而被迫辭職一事,蔣氏深感遺憾,視之為國民黨丟失大陸的一大重要原因:

“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告終,……企圖推倒我國民政府者,必先推倒我財經當局……,於是其(輿論)矛頭乃集中於庸之先生之一人,使其無法久安於位,而不得不出於辭職之一途。……然當其辭職以後,國家之財政經濟與金融事業,竟皆由此江河日下,一落千丈,卒至不可收拾。”①

終蔣氏畢生,能獲其親寫悼文之殊榮者,僅孔祥熙與戴笠兩人而已。以孔氏政聲之惡劣,而蔣氏不憚於輿論壓力,公開發表如此盛讚之悼文,且於悼文內質問國人:“其為貪汙乎?其為清廉乎?其為無能乎?其為有能乎?”並宣稱:“先生一身之進退,對國家之安危,其關係之重大如此!當此蓋棺論定之際,世人與歷史,自有其公正之論斷。”不難揣見,悼文所寫,句句乃是蔣氏的肺腑之言,代表了他對孔祥熙在中國近代史上的歷史地位的切實認知。

蔣氏之言,亦確有部分史實基礎,以抗戰期間軍費之籌措為例,1939年全年財政預算,支出需28萬萬元,而收入只有2.9萬萬元,缺額全需由孔祥熙籌措到位,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②因是之故,當傅斯年於1939年攻擊孔祥熙時,胡適卻竭力勸說傅斯年不要如此,理由是搞掉孔祥熙,其他人上臺接手行政院長,國勢會糟糕得多,並以在美爭取貸款頗有成效的陳光甫一干人等為例,認為除孔祥熙外,他人均不能用人如此得心應手。末了,胡適質問傅斯年:

“當此和戰未決之局,若行政院長為精衛,其結果如何?若汪長政院而兼外長,其結果如何?若政院為宋子文,其結果如何?若為孫哲生,其結果又如何?”③

孔祥熙。孔氏留在史書中最顯眼的標籤,乃是“貪腐”。

儘管如此,將孔祥熙盛譽為抗戰第一功臣,亦僅系蔣氏個人之看法,並非公論。不過,由此當不難窺見蔣氏去臺後,總結丟失大陸之教訓時的基本思路。

註釋:

①蔣介石:《孔庸之先生事略》,轉引自:郭榮年:《民國孔庸之先生祥熙年譜》,(臺) 商務印書館1981,P240-245。②諶旭彬:《“極密”報告披露抗戰財政之苦》,《短史記》第52期。③王汎森等/整理:《史語所藏胡適與傅斯年來往函札》(臺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kle6d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