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孫中山最早使用“元旦” 邵飄萍發文為改元點贊

孫中山最早使用“元旦” 邵飄萍發文為改元點贊

2016年的元旦,轉瞬即逝。據考證,中國古代的新年第一天,多被稱為元日,又稱元旦、元朔、元春、元正、元辰等,那麼“元旦”一詞是何時被固定使用的呢?昨天,南京城市史研究者、江蘇省近現代史學會會員胡卓然告訴記者,他近日通過蒐集史料,整理出了“元旦”一詞“誕生”的前後經過。原來,元旦是源自一個“改元”的構想。“而最初這個構想就是由孫中山提出的。”他告訴記者,第一個元旦的前夜,改元的決議就已經傳達至南方各省。民國著名記者邵飄萍還以“元旦”為題,激情澎湃地發表評論,讚美了在南京通過的改元決議。

孫中山最早使用“元旦” 邵飄萍發文為改元點贊

1911年12月31日“誕生”於南京

元旦作為稱呼之一,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在多種稱呼並列的漫長歷史時期裡,元旦的使用頻率並不高。“到了清朝的時候,以‘元旦’作為新年第一天的記錄才漸漸多了起來,並且成為了正式的用法。”胡卓然以《雍正朝漢文諭旨彙編》為例,介紹道:“這裡面有一份上諭:‘元旦朝賀,凡三品以上之大臣年逾七十者,不必隨班行禮,俟百官朝賀後,朕回乾清宮,伊等至乾清門請旨。欽此。’”

而把公曆的1月1日命名為“元旦”,研究界往往誤認為源自1912年1月2日《臨時大總統改元通電》中的“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該通電又有“訂於陽曆正月十五日補祝新年”的內容,更讓人們認為現代意義上的“元旦”一詞的出現遲於1912年的1月1日,是後來補充追認的。

“實際上,通過歷史檔案的記錄可知,公曆元旦在此前的1911年12月31日已經‘誕生’於南京。於是,1912年1月1日作為第一個公曆元旦,也是實至名歸的。”胡卓然說。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之後,宣佈獨立的各省都督府派出的代表,於11月中下旬在上海組織了“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簡稱“各省代表會”)。12月12日起,代表們來到南京,在江蘇省諮議局(舊址大樓在今湖南路省軍區大院內)繼續召開會議,開始為組織南京臨時政府而努力

奉天省諮議局派出的代表吳景濂,在其記錄的《組織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會紀事》裡留下了當年農曆十一月十二日(公曆1911年12月31日)的一段會議記錄:“經議決:自陰曆十一月十三日起,即陽曆元旦,改用陽曆,以中華民國紀元,稱中華民國元年正月一日。”(見該書1913年3月鉛印本,第24頁)上海《民立報》當時駐南京的通訊員劉星楠,在其後來的記述《辛亥各省代表會議日誌》裡也記錄了這一天會議的上述決議。

胡卓然說,這即是“陽曆元旦”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

誕生第一天就從南京傳到各地

就在1911年12月31日決議通過的當天,代行“大元帥”職權的黃興從南京向上海的陳其美(時任滬軍都督)、于右任(時任《民立報》社長)發出電報,公佈了“參議院決議”(代理參議院)。與此同時,兩份帶有“南京”地名的通電《南京黃大元帥通電》、《南京參議院通電》也將“改用陽曆”的決議發向革命黨人控制的各省。

胡卓然表示,這其中,第二份電文尤其值得注意。“作為民國最早立法機關的南京臨時參議院,在1912年1月28日成立之前,由各省都督府代表於1911年12月底開始短暫代理過職權,時稱‘各省代表會代理參議院’。1911年12月31日在南京議決改用陽曆,即‘代理參議院’最早通過的有法律意義的決議之一,也是最早從南京向各省釋出的參議院文告之一。”

至此,在南京誕生的公曆“元旦”一詞,隨之又在誕生的第一天,就傳遍了國內十餘個省份。

上海的滬軍都督陳其美接報後,在12月31日當天隨即發出通告宣佈,“以本月十三日為陽曆元旦”,並且在這份通告裡,為次日在南京舉行的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發出了日期上的預告:

“孫大總統即擇於元年元旦就任,發號施令,與天下更始。”

“同樣也是12月31日的這一天,民國時期著名記者、時任杭州《漢民日報》主筆的邵飄萍,在杭州看到從南京發來的公曆元旦開始使用的訊息後,也緊急寫出了題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的評論。”胡卓然介紹,這篇發表於次日首個公曆元旦的《漢民日報》的評論,也是歷史上第一篇把公曆元旦寫進標題的文章。該評論用熱情洋溢的文筆讚美了在南京通過的改元決議。

孫中山最早正式使用“元旦”

從當年的史料可知,次日,即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從上海來到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晚10時,在位於兩江總督府舊址的臨時大總統府(今總統府)大禮堂內舉行就職典禮,各省代表公推的景耀月致辭:“請大總統就職,宣讀誓詞。”“孫中山登臺宣讀完誓詞的最後一句‘謹以此誓於國民’後,讀出的結尾日期即‘中華民國元年元旦’。”胡卓然說。

宣誓完畢後,景耀月又捧出大總統印信交給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接印後,又取出《中華民國大總統孫文宣言書》開始蓋印。這份宣言書文末的日期為“大中華民國元年元旦”,而大印就幾乎蓋在了“元旦”二字的位置。

這一天孫中山還頒佈了《通告海陸軍將士文》,勉勵“上下軍人,共勵初心,守之勿失”。這份文告的文末日期也是“大中華民國元年元旦”。

以上述在南京釋出的文告為標誌,公曆元旦就此開始正式使用。胡卓然表示,1912年1月2日,孫中山致電各省都督,下令犒賞軍隊時,又將前一天稱為“元旦”而寫進了電文開頭:“昨日元旦視事,軍民鼓舞歡欣,忠衛民國,總統念軍隊之勞苦,用頒犒賞。”

1912年元旦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來不及進行正式的慶祝儀式。第一個公曆元旦的國家慶祝儀式“賀年禮”,是1月15日在南京進行“補祝”的。《民立報》於次日(1月16日)報道:

“奉孫總統命令,於是日舉行補祝元旦。今晨十時,總統府及各部行賀年禮,海陸軍將校皆到,孫總統演說,勉勵有加。並於是晚,在總統府大宴海陸軍士數百人,以伸慶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702m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