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郭鬆齡的死亡追殺令與張學良有何關係

郭鬆齡的死亡追殺令與張學良有何關係

與守田會晤後,郭鬆齡曾給吉田總領事發去一電,提出了自己“收拾戰局”的想法。在錦州時,“郭似乎已有穩操勝券的把握”(守田手記),所以才會如此強硬。請注意,這裡面也提及張學良,而並無“特別關照”,甚至其生命、財產都要“看著辦”。最後一條,則更見郭鬆齡之“決絕”,簡直就是“死亡追殺令”。如此說來,郭鬆齡就有些恩將仇報、刻薄寡恩了。

郭鬆齡的死亡追殺令與張學良有何關係

郭軍參謀處長王仁山的回憶也可資印證。在天津時,郭鬆齡曾對王仁山講:“我們是討楊以清君側,當然仍是張家的天下。”後來到了錦州,王仁山又問及張氏父子的“命運”,郭鬆齡變了口吻,說:“那得聽地方上的處理了”。(《瀋陽文史資料》第12輯,141頁)

筆者還注意到,兵變期間,郭鬆齡一直帶著饒漢祥、林長民、齊世英等一批文人,顯然“有所委任”的。劉鳴九說,郭鬆齡到錦州以後,就開始分配權力,內定了東北三省和熱河的“領導班子”。但具體差遣,現已無從查考,只知道“奉天省長”為林長民。後來,林長民就死在新民,一說中流彈而死,一說中了迫擊炮而面目全非。林長民有一個女兒,叫林徽因。

由此,也可推定郭鬆齡到省城後,可能並不會如通電所稱的那樣“竭誠翊佐”張學良。事實上,在錦州時,郭鬆齡曾對守田知生明確表示,他要把張學良送到日本“留學”。對此,守田是這樣記載的:“我(郭鬆齡)已經四十二歲,這樣的病軀,也許活不多久了,張上將軍若能悔悟前非而下野的話,請學良君到日本去留學三四年;在此期間,自己的經綸抱負實現一部分之後,願將地位讓給學良君,自己下野,度過閒雲野鶴的安靜餘生。

這不是假意,而是真情。為此,可以請吉田總領事、白川司令官做保證人。”如果這一記載屬實,也可證明郭鬆齡所謂的“竭誠翊佐”,不過是一種政治宣傳。

而相比之下,張學良卻一直對郭鬆齡心存仁意之念。據張學良的祕書劉鳴九回憶,張學良曾讓他擬寫電報,命人把郭氏夫婦送到他的司令部來,說:“郭是個人才,為國家著想,我把他送到國外去深造”。就現有資料分析,張學良確實沒有處死郭鬆齡的想法,當聽到郭鬆齡已遭槍斃的訊息後,張學良痛惜地說:“如郭不走,決不致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e74x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