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民國軍閥馮玉祥為窮人積財 自養肥豬讓百姓過年

民國軍閥馮玉祥為窮人積財 自養肥豬讓百姓過年

關於馮公館自養肥豬讓百姓過年一節,人們還記得有一個小故事:馮玉祥每天早上要喝新鮮豆漿,咋辦?馮派人去四川隆昌縣訂製了一乘青石小磨,早上由小灶廚師張思樑負責加工磨漿,燒開後端進馮的臥室。濾豆漿的豆渣,則拿去豬圈餵豬。

民國軍閥馮玉祥為窮人積財 自養肥豬讓百姓過年

陪都時期,馮玉祥將軍住在重慶陳家橋白鶴村,留下許多感人故事。賑濟貧困百姓是最得民心的,也是至今人們記憶猶新的功德善舉。

馮玉祥住白鶴村七年(1938~1945),除繁忙的軍務政務外,馮玉祥四處奔走,大聲疾呼,為抗戰募集資金,支援前線。他還潔身自好,節衣縮食,用自己的行動賙濟老百姓,幫助困難鄉鄰渡過難關。村民張銀廷(我的大叔),生活困難,患了一種怪病:面黃肌瘦,皮包骨頭,肚子忒大,四肢縮小,行動遲緩,氣喘吁吁,瀕臨身亡,無力醫治。馮將軍得知後,派人將其送去城裡大醫院,自掏腰包為張銀廷治療。兩三個月後,終於病癒出院,鄉民們無不稱頌、無不讚嘆!後來,馮將軍又將我大叔安排在西院(當時馮公館分東院、西院,西院住部隊和勤雜人員,東院住馮本人、家屬和警衛人員)大夥房當了伙伕(解放後在勝利鄉公所當炊事員,1960年去世)。么叔張永林則當了馬弁,全家人生活皆有了著落。

每年清明節,馮將軍都要舉辦馮氏家族宗親會(俗稱清明會或族會),四里八鄉凡馮姓人家,都要如期赴會。名為族會,實則為抗日戰爭募捐,為窮人積“財”———參加清明會的馮氏家族,大戶人家每家出資500大洋、兩石黃谷;貧苦馮氏家族則免費赴會,反而受到饋贈的“財禮”。筆者的姑父叫馮思程,雖姓馮但與馮玉祥並無親情關係,他和他的父輩叔伯和親堂弟兄,曾多次到白鶴村參加馮氏清明會,飽食兩餐後還揹回幾升白米,喜得全家老小樂乎乎的。幾十年後,姑父全家老小依然念謝馮玉祥的恩德。

族會所集財糧,在清明會中開支不完,就留下在過年時發放給村民。凡衣食貧困者家庭,每戶一斤豬肉二升大米。為了不致漏發,也為了防止少數人多領冒領,馮將軍想出一個妙法:叫警衛員(我的祖父)張思棟找來一碗土紅(塾師號學生大楷用的紅顏料),每領一份,手指浸泡一下染紅(領肉染右手指,領米染左手指)。這樣,在短時間內,手指上的紅色是無法洗淨的———而絕大多數鄉民是規矩的,絕不會弄虛作假;少數投機者也望而生畏,不敢胡來。這樣,白鶴村及附近一帶百姓,盡皆受益。

關於馮公館自養肥豬讓百姓過年一節,人們還記得有一個小故事:馮玉祥每天早上要喝新鮮豆漿,咋辦?馮派人去四川隆昌縣訂製了一乘青石小磨,早上由小灶廚師張思樑負責加工磨漿,燒開後端進馮的臥室。濾豆漿的豆渣,則拿去豬圈餵豬。有一天,從鄉下來探望叔公的叔婆不知就裡,誤把豆渣當垃圾倒掉了。馮玉祥知道了後,狠狠把叔公剋了一頓,叔婆則“罰”去半邊山山腰打了一背野豬草,作為“賠償”。那乘小石磨,至今儲存在馮玉祥舊居陳列館裡,供人瞻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x1kzx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