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真實關羽對政治一竅不通 不容別人超過自己

真實關羽對政治一竅不通 不容別人超過自己

關羽,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今山西臨猗縣解州鎮)人。逃亡到涿郡(今河北涿州)之後,為躲避官府追究,遂改字雲長,因什麼逃亡已無法考證,在鄉間抱不平打死豪強一說沒有依據也不可信。

真實關羽對政治一竅不通 不容別人超過自己

如真這樣,關羽將會把對豪強的仇恨,引申為對整個地主階級的仇恨,當時涿郡已爆發黃巾農民大起義,關羽會義無反顧地參加進去。至少,也會是起義的同情者。然而,他卻參加了劉備招募的鄉勇隊伍,對農民起義進行鎮壓,其鮮明立場與濃郁感情,已將後人編造的神話打得粉碎。桃園結義是羅貫中先生杜撰出來的,歷史上根本沒有這回事。早期的劉備雖然已十分破落、十分狼狽,但仍然處在先祖中山靖王劉勝的光環之下。

黃巾起義發生後,他懷著強烈的漢室情結,組織鄉勇參加了鎮壓。他把部曲(三國時地方豪強的私人軍隊)視為看家本錢,自然要極力籠絡軍官,所以與關羽、張飛“寢則同席,恩若兄弟”。陳壽在這裡使用了文學語言,文學語言誇大了三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帶著家眷的劉備,怎能把關羽、張飛拉上床去?

結義是流民階層幫派意識的反映,沒有積極可取的內容。由於專制制度的壓迫盤剝,中國歷史上始終存在著大批流民,還形成較為穩定的職業群體,土匪、兵痞、乞丐、妓女、盜賊是這個群體的核心。求生中,兵痞靠訛詐,土匪靠打殺,乞丐靠討要,妓女靠賣春,盜賊靠偷竊。為了加大實現獲取成功的保險係數,必須將弱勢個體變成強勢群體,從而產生了“拜把子”這一宗法血緣關係無機延伸的封建形式,是小人“同而不和”的體現。

為什麼降曹又叛曹?關羽一生是追隨劉備的一生,弄清劉備投奔曹操的脈絡,對了解關羽很有幫助。196年,劉備與呂布爭奪徐州之戰失敗後投奔曹操。由於此公有與公孫瓚、呂布一樣先投後叛的歷史,所以曹操格外警惕,雖給以“出則同輿,坐則同席”的優待,卻不肯外放。一次,曹操與劉備喝酒中間,忽然說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袁紹字)之徒,不足數也。”

冷不丁聽到“讚揚”,劉備嚇得連湯匙、筷子都抖落在地。劉備為什麼如此吃驚?“英雄”是一個含義十分寬泛又十分模糊的詞語,有對文治武功的肯定,有對政治、軍事實力的肯定,也有對政治、軍事才能的肯定,更有對雄心壯志的肯定。曹操將劉備與自己相提並論,只能是最後一種。

然而,這恰好又是對主人的威脅。所以與其說這是讚揚,不如說是警告。劉備掂出了“讚揚”的分量,韜晦既已被曹操識破,遂主動參加了董承的陰謀集團。在官渡之戰十分吃緊的時候,袁術率兵向袁紹靠攏。倉促間,未經慎重考慮的曹操派劉備、路招率兵攔截。劉備乘機奪取徐州並殺了刺史車胄,再次扮演了“食人之祿而謀其主,駐人地而奪其城”的梟雄角色。

曹操利用袁紹見事遲、慢半拍的性格弱點,從前線抽兵撲向徐州,劉備很快以失敗告終,妻子被俘虜,敗兵被收編,關羽也被活捉了。關羽被擒後投降了曹操,並受到特別的優待,“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至於被困土山時與張遼約三事之說,是羅貫中先生的杜撰。談判得有實力基礎,被擒之人,要麼投降,要麼受戮,沒有討價還價的籌碼。

劉備的這次叛曹是因禍得福,不久董承案發,其集團成員及家屬都被殺掉,劉備卻倖免。然而關羽卻留下了品德汙點。某地的關帝廟有這樣一副對聯:貶損他的下聯中,投降一節是最難堪的。 官渡之戰中,袁紹部將顏良率偏師攻打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北),曹操派張遼及關羽前往救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k48zv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