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抗美援朝美國戰俘為何寧願去中國也不回國

抗美援朝美國戰俘為何寧願去中國也不回國

溫納瑞斯在戰俘營待了將近3年,與志願軍朝夕相處。後來談起戰俘營生活,溫納瑞斯對志願軍充滿感激和敬佩之情。他說:“我所以由敵人變為中國人民的朋友,我所以要留在中國,首先是由於志願軍。志願軍善待俘虜,把我們當朋友、當兄弟,教我們認識真理,熱愛和平。”他回憶道:“1950年志願軍入朝作戰,美國依仗他們的空中優勢對志願軍進行‘空中絞殺’戰,狂轟濫炸交通運輸線。

抗美援朝美國戰俘為何寧願去中國也不回國

中國物資運不上來,河水都結冰了,志願軍還穿不上棉衣,有的穿草鞋打仗。但志願軍卻想辦法保證戰俘穿得暖和,戰俘們棉衣、棉帽、棉鞋、棉手套,又新又厚。戰俘的伙房與志願軍的伙房離得不遠,志願軍在那邊吃玉米、高粱窩窩頭和炒麵,戰俘們在這邊卻吃大米、白麵、肉。美國飛機來轟炸,志願軍首先把戰俘轉到安全的地方,自己在野外站崗放哨。有一天,一輛馬車冒著飛機的轟炸向戰俘營飛跑,來到戰俘營停下了,沒人下來。我們跑過去看,只見滿車戰俘生活物資,趕車的志願軍戰士滿身是血,倒在車上死了。戰俘們哭了,脫下帽子致哀。”

抗美援朝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俘獲了成千上萬的“聯合國軍”士兵。 1953年7月,有21名被中國軍隊俘獲的美軍戰俘和1名英軍戰俘宣佈拒絕遣返回自己的國家,而是選擇到中國生活居住。事件公開後,世界輿論一片譁然。後來,這22名戰俘中有一名叫詹姆斯·喬治·溫納瑞斯的美軍戰俘一直留在了中國,在山東省濟南市生活了50年,人們都習慣稱他為“老溫”。2004年,溫納瑞斯在山東濟南去世,享年82歲。中國紅十字會等單位先後給他敬獻了花圈。

被俘時初次感受中方的溫和態度

入伍後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青年詹姆斯·喬治·溫納瑞斯,在太平洋上當了5年兵後,復員回到了美國。

不料,二戰結束後,美國又爆發了經濟危機,到處都是工人罷工。溫納瑞斯先是找了家電影院當服務員,後又當過鍊鋼工人、紡紗工人、建築工人、飯店酒吧的服務員,並不斷失業。為了生活,溫納瑞斯又跑到離家兩千多公里遠的加利福尼亞州一家汽車製造廠裡當工人。這時,朝鮮戰爭爆發。在生活極為困難的情況下,溫納瑞斯只得再次報名去當兵。當時,溫納瑞斯想與政府籤合同,要求只在國內當兵。但美國政府規定:當兵一定要去東方,到朝鮮戰場去當補充兵。

這年9月6日,溫納瑞斯第二次穿上了軍裝,兩個月後去了朝鮮,時年28歲。溫納瑞斯同大批的美軍一起,被派到38度線以北的平壤地區。

1950年11月底,美軍發動“聖誕節結束朝鮮戰爭的總攻勢”。中國人民志願軍將“聯合國軍”和南朝鮮李承晚軍隊引誘到預定地區後,發起了第二次戰役,“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隊戰敗四處潰逃。

當時朝鮮的冬天特別冷,達到零下42℃。11月27日,美軍部隊開始後撤,道路泥濘,志願軍切斷了美軍的後路。溫納瑞斯親眼看到聯合國軍中土耳其士兵被志願軍打得敗下陣來,整個軍隊士氣低落。

凌晨兩點多鐘,突然,一陣志願軍衝鋒號猛然響起,劃破夜空。溫納瑞斯和幾名士兵躲進一輛坦克後,害怕得渾身直髮抖。

天快亮的時候,溫納瑞斯和一名墨西哥籍的士兵爬到一個深山的山洞裡藏身。山洞裡的冷氣幾乎要把他們凍死,可他們又擔心成為叫中國人的俘虜而被槍殺。因為當官的一直告誡他們說,一旦被志願軍俘虜就意味著必死無疑。

捱到下午4點半的時候,溫納瑞斯聽到附近有人說話,探身一看,發現一隊志願軍押著幾百名聯合國軍戰俘,在附近的一所民房周圍坐了下來。這時,他看到一個志願軍拿著一大捆錢送給朝鮮老百姓,買了一些白菜、大米、豬肉和辣椒等吃的東西,做給俘虜吃。親眼看到如此真切的情景,溫納瑞斯很不理解,感到不可思議:世界上哪有這麼好的軍隊?這些東西去拿去搶不就行了嗎,根本用不著花錢買。眼前發生的事和美軍的宣傳截然不同,美軍的宣傳給溫納瑞斯等造成的印象是:志願軍要用共產主義征服全世界,讓他們當奴隸。

看到這些後,溫納瑞斯逐漸打消了顧慮和害怕。於是,如釋重負的他和那個墨西哥籍的士兵把槍扔掉,爬出山洞,舉著手下山向志願軍投降。這時,一名高個子志願軍軍官用英語對他們說:“你們要是投降,就坐下。”然後,他還給了溫納瑞斯等一人一支香菸。他告訴溫納瑞斯:“你們不要怕,我們會待你們很好,等停戰和平以後,我們要將你們送回家。戰爭的責任不是你們,而是美國一小撮搞政治的人。”聽了這番話,溫納瑞斯的心裡就更沒什麼可怕的了。

之後,志願軍帶溫納瑞斯等到附近村莊農戶取暖,找飯吃。吃完後,志願軍還掏出鈔票付給那個朝鮮老百姓。這些事,溫納瑞斯等都覺得很新鮮,感到志願軍和別的部隊不一樣,這就是溫納瑞斯對志願軍的第一印象。

隨後,溫納瑞斯同大批戰俘一起隨志願軍跑了三個月,主要是為了躲避美國飛機轟炸。最後,溫納瑞斯等被送到鴨綠江畔的一個朝鮮碧潼第五戰俘營安定了下來。此時,溫納瑞斯來到朝鮮才一個多月。這些俘虜中有美國兵、英國兵、德國兵、希臘兵、比利時兵、加拿大兵和土耳其兵、印度兵等,分別來自十幾個國家。

在戰俘營裡倍感中方人性化管理帶來的溫暖

一提起戰俘營,人們往往會想到惡劣的生活條件,陰森寒冷的牢房,戰俘們在看守的皮鞭和刺刀監督下從事著沉重的勞役,稍有不順從,等待著他們的將是打罵刑罰甚至於被殺害。虐殺戰俘,可以說是人類自有戰爭以來的伴生物,一直被視為戰勝者理應享有的特權,是向交戰對手報復洩憤的一種本能行為和消滅後患的特殊手段,也是各國人民和新聞媒體關注的熱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有大量戰俘慘死在虐待、苦役、酷刑、活埋和集體槍殺的暴力之下。比如臭名昭著的奧斯威辛戰俘營、扎達鮑斯捷爾集中營、聖費南多俘虜營和奉天俘虜收容所,都是戰俘的屠宰場。就連前蘇共中央政治局也曾集體作出決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製造過血腥屠殺21800多名被俘波蘭軍官的“卡廷森林慘案”和相關血案。

然而,回憶起在戰俘營的那些日子,溫納瑞斯則說,他的戰俘生活並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樣充滿了恥辱、打罵和體罰,相反,而是充滿了快樂和友愛:志願軍不讓戰俘幹活,也不搜他們的口袋。至於金錶等貴重物品,則由管理人員統一登記、管理,等遣返時還給他們。對那些犯了錯誤的戰俘,管理人員也從不打罵,而是採用教育溝通的方法,最多關關禁閉,但決不超過一週。俘虜營沒有鐵絲網,更沒有當時一些美國媒體說的“密佈的電網”。昔日戰場上的敵人變成了朋友。因此,溫納瑞斯認為,他的被俘對他來說並不是一種恥辱,而是他人生中的“解放”,正是戰俘營的兩年半時光使他逐漸獲得了真理,有了真正的人生理想。

戰俘營是在極端艱苦的環境裡、冒著美軍飛機不斷轟炸襲擾的情況下建立起來的。儘管供應補給緊張,前方戰士一把炒米一把雪,但在戰俘營裡戰俘們的生活仍然不斷得到改善。生活步入正軌後,志願軍俘虜管理部門定出了俘虜的伙食標準:每人每天糧食875克,白麵、大米取代了初期的玉米、高粱;食油50克,肉50克,魚50克,蛋50克,白糖25克。普通灶每人每天伙食費1545元(人民幣舊幣),輕病號灶2313元,重病號灶3634元。這個伙食標準相當於志願軍團以上幹部的中、小灶標準,比志願軍一般幹部、戰士的伙食標準高出很多。為了照顧俘虜們的生活習慣,還特地從中國運去麵包烤箱。信奉伊斯蘭教的俘虜,在生活上則另有特別照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l7ll7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