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抗美援朝中的反坦克戰 51式火箭筒成美國噩夢

抗美援朝中的反坦克戰 51式火箭筒成美國噩夢

坦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誕生起就因為它那強大的火力、快速的機動力和堅固的防護裝置而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的“閃擊戰”更是把坦克的威力發揮得淋漓盡致。毛澤東同志指出:“必須增加反坦克武器,足以征服敵人的大量坦克,才能阻止敵人的猖獗和大量消滅敵人的步兵。”

抗美援朝中的反坦克戰 51式火箭筒成美國噩夢

在鬆姆河進行的第一次坦克戰結束之後,德軍第3軍團的參謀長對其上級作了這樣的報告:“在最近這次戰鬥中,敵人使用了一種新型作戰武器,這種武器極為有效但又十分殘酷”。

坦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誕生起就因為它那強大的火力、快速的機動力和堅固的防護裝置而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的“閃擊戰”更是把坦克的威力發揮得淋漓盡致。波蘭在一週內滅亡,法國的馬奇諾防線的迅速崩潰,蘇聯在蘇德戰爭初期損失了二百萬軍隊和一半的高階軍官都是由於坦克的巨大威力造就的。大量使用坦克,已經成為現代條件下作戰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戰術特點。對坦克的反剋制相應地也成為了現代戰爭中地面作戰的主要內容。積極組織反坦克,對於奪取攻防作戰的勝利,具有重要作用。反坦克的作戰行動,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年11月,在康佈雷戰役中,德軍首次以車載野戰炮並出動飛機用磷彈對付英軍坦克的攻擊。二戰時期,普遍採用火力與障礙物相結合並利用航空兵轟炸等多種手段與坦克周旋。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相繼出現了反坦克導彈、反坦克地雷攻擊坦克群,軍隊的反坦克作戰能力明顯提高,慢慢具有立體攻擊的特點。現代條件下,由於坦克、步兵戰車大量裝備軍隊,反坦克作戰的地位日益提高,攻擊直升機將被大量使用於反坦克作戰;使用反坦克制導炮彈、炸彈,已經成為反坦克的新手段。

朝鮮半島約有四分之三是山脈,這對坦克來說幾乎是致命的。大部分相對平坦的陸地也是潮溼的稻田,坦克在其上行動困難。而且朝鮮小溪上的單車道橋樑十分單薄,幾乎支撐不住坦克的重負,因而美國的軍事顧問才在1949年拒絕了南韓政權對坦克的要求。他們甚至推論,蘇聯和北朝鮮人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從北朝鮮的武庫中撤掉坦克。

當朝鮮人民軍的T34幾乎未受重大反制,滾滾推進、迅速馳騁並佔領了南韓的大部土地之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才重新重視對坦克的廣泛使用,並要求一旦條件許可,集中大量坦克配合步兵作戰。這給增援朝鮮人民軍,保家衛國但武器裝備嚴重落後,特別是坦克數量很少,並且缺乏反坦克武器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作戰,帶來了極大困難。尤其是剛入朝作戰階段,志願軍沒有坦克參戰,更不必說專門的反坦克武器了。能否解決反坦克的問題,成了志願軍能否爭取戰役作戰勝利的重要問題。廣大志願軍官兵就是靠著手中現有的步兵武器和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了許多打坦克的辦法,取得了反坦克作戰的光輝戰績。

入朝作戰初期,美軍坦克狂妄逞威

美軍很快受到朝鮮人民軍的“啟發”,並考慮了朝鮮地形限制,決定坦克以營、連、排為單位配屬步兵戰鬥,並輔以空中和地面炮火掩護,空、炮、坦克、步兵密切協同,把坦克作為地面戰鬥的主力和核心。其大致編制及坦克配備如下:從國內裝甲師中抽調坦克營、連,將其分別編在陸軍師(或海軍陸戰師)內,每師編有1個坦克營,30噸以上坦克71輛;1個坦克搜尋連,20噸坦克12輛;師轄3個步兵團,每團還編有1個坦克連,中型坦克22輛。美軍每個師共計編配各種坦克149輛,另外還有裝甲車35輛。美第8集團軍雖然沒有直轄的機動坦克部隊,但直轄有裝甲車85輛,其所屬空降第187團編有裝甲車3輛。僅美軍在朝鮮的地面部隊共編有各種坦克1043輛、裝甲車333輛。此外,英第29旅編有重型坦克66輛、裝甲車6輛,土耳其旅編有裝甲車3輛;南朝鮮軍編有裝甲車50輛;其他“聯合園軍”部隊沒有坦克和裝甲車編制。總上所計,我軍在朝鮮戰場上面對著敵軍1109輛坦克和492輛裝甲車。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入朝初期的前四次戰役中,沒有專門的反坦克部隊,而且火炮數量少、型號雜、效能差,以小口徑迫擊炮為主。僅有的幾件反坦克武器也是解放戰爭時期繳獲國民黨軍隊的美製57毫米、75毫米無後座力炮、60毫米火箭筒。在志願軍參戰之前斯大林曾向毛澤東許諾,蘇聯將援助我國1個機械化師和至少2個坦克師的坦克裝甲車輛,但直到戰爭爆發,斯大林也沒有完全履行諾言。志願軍入朝作戰,一直堅持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的方針,在前幾次戰役中,每戰都集中幾倍於敵的絕對優勢兵力,對美軍實施圍殲,但由於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在遇到美軍坦克時無力對付,讓美軍依靠坦克突圍逃竄。這種情況,幾乎在每次戰役中都存在。

1950年11月6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首次遭遇大量不明軍隊一一志願軍的襲擊,10日,敵人從東西兩線發起瞪面反攻,我軍按照預定計劃採取誘敵深入的方針集中主力殲滅了大量敵人。至29日,不知所以的西線敵人開始全線退卻。我第38軍113師已經佔領龍源裡、三所裡陣地,擋住了美第9軍的退路,完成了對敵軍的合圍。美軍急調騎兵第1師和土耳其旅各一部增援接應,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被我圍困。30上午,困獸猶鬥的敵人拼命掙扎,每日都在大量飛機、坦克和炮兵掩護下,向我陣地猛攻,企圖從龍源裡向南逃竄,被我擔任阻擊任務的337團擊退。12時以後,美軍以飛機100餘架次、坦克100餘輛,從南向北增援被圍部隊,與第337團展開了激烈的戰鬥。337團在受到兩方面敵軍夾擊情況下,雖能阻止急於逃脫滅頂之災的步兵的逃竄,卻無力對付美軍坦克,致使被圍敵軍坦克、汽車200餘輛突圍南逃。這一仗雖然第38軍受到了志願軍首長的通令嘉獎,但也沒能全殲美軍,留下了些許遺憾。同一次戰役中,東線第20軍之第172團攻殲被圍在下碣隅裡的美陸戰第1師的部隊,成功攻下地堡後,因缺乏反坦克武器,在敵人大量坦克的衝擊下,自身遭受極大殺傷,而美軍步兵則在坦克引導突圍逃跑。第四次戰役圍攻砥平裡戰鬥時,美騎兵第1師第5團增援被圍的美步兵第2師第23團,志願軍阻援部隊第40軍第119師,因缺乏反坦克武器,僅擊潰了敵人增援的步兵,而對其坦克卻無可奈何,致使美騎兵第5團20餘輛增援坦克沖人砥平裡。入朝初戰階段,美軍依仗其絕對優勢的坦克裝備,橫衝直撞,不可一世,不但破壞了我軍的許多圍殲計劃,還給我軍造成了很大的人員損傷。

缺乏有效武器,我軍利用步兵裝備反坦克

入朝之初,志願軍反坦克兵器很少,主要以步兵反坦克器材打坦克。在步兵連內,組成數個反坦克殲擊小組,每個小組由2~3人組成,攜帶反坦克手雷、爆破筒、炸藥包等,必要時也採用以山炮、野炮直射的方法,打擊敵軍坦克。第一次戰役雲山戰鬥中,第39軍以步兵排反坦克小組為主,採取先打頭尾,後炸中間坦克的靈活戰術,充分發揮無後座力炮、火箭筒等多種火器的威力,擊毀和繳獲敵軍坦克28輛。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敵軍坦克所造成的危害,志願軍認真思考了反坦克作戰的問題,要求各部隊充分利用各種火器,邊打邊總結,創造有效的戰法,

廣泛開展反坦克作戰。進攻時,通常通過步兵攜帶反坦克武器(如手榴彈、炸藥包等)抵近敵軍坦克,將其擊毀或繳獲;在防禦時,則利用有利地形埋設反坦克地雷、設定工程障礙,先阻滯其前進,同時組織反坦克分隊,迅速將其消滅。

1951年1月3日,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三次戰役中轉人追擊作戰。“聯合國軍”令英軍第29旅皇家奧斯特來複槍團及英皇家重坦克營,在議政府地區擔任掩護。3日拂曉,志願軍第149師以2個連的兵力,展開先鋒攻擊,僅經半小時戰鬥,佔領195.3高地。橫亙在企圖由議政府經高陽向漢城撤退的英軍第29旅皇家奧斯特來複槍團第1營和皇家重坦克營的必經之路上。是夜,議政府方向派出1000多人,動用200多門大炮配合英軍開始撤退,志願軍第149師先頭追擊分隊,在佛彌地、三下里之間的公路上,與英皇家重坦克營展開激戰。“聯合國軍”中重型坦克營是屈指可數的,英軍在朝鮮戰爭中投入戰場的有兩個坦克團,其中“皇家重型坦克營”不僅裝備好,而且名氣大,它裝備著效能優越的“丘吉爾”重型坦克,在多次進攻戰中大顯鋒芒,是“聯合國軍”公認的“裝甲勁旅”。被認為是其精銳中的精銳,因此他們拼死老命也要力爭保全此精銳。

志願軍這回遇到了大塊頭,更不會輕易放他一馬,所以迅速作好了反坦克作戰的基本準備,準備和這個大塊頭周旋到底。指揮員迅速佈置,要求其用炸藥包、爆破筒、手榴彈炸坦克,先炸燬其先頭坦克,再將其隊形攔腰斬斷,趁其混亂之際,再以單兵、小組進行攻擊。志願軍第149師第446團第5連機槍班副班長李光祿,機智勇敢,利用坦克盲點,炮彈、子彈打不著他,想用履帶壓他也不可能,隻身衝入坦克群。將爆破筒塞到坦克履帶中間,先後炸燬敵2輛坦克。第4連戰士顧洪運炸燬2輛坦克後,爆破筒用完,他爬上第3輛坦克,掀開炮塔倉蓋,高舉手榴彈,迫敵投降。此地公路緊貼河道,敵軍坦克只要一離開公路,稍不小心,就會順著陡坡滾下河去。顧洪運炸燬的坦克已經成功封堵住了英軍坦克的去路,其餘坦克不敢亂動,只有垂死掙扎,胡亂地開槍放炮,隨即均被繳獲或擊毀。經3個多小時戰鬥結束。全殲英第29旅皇家來複槍團第1營及皇家重坦克營,斃傷俘其690餘人,繳獲和擊毀坦克31輛。

1951年2月22日第四次戰役時,英軍3輛偵察坦克,附步兵兩個排,向志願軍第50軍第443團5連防守的廣壯裡陣地接近。該連反坦克小組隱蔽於工事內,待英軍第一輛坦克靠近時,連投5枚反坦克手榴彈,將該輛坦克炸燬燃燒,親眼目睹同夥被毀的其餘2輛坦克和偵察步兵見其形勢立刻掉頭回竄。

3月2日,美軍坦克12輛,吉普車1輛,沿公路向志願軍第26軍第234團9連風陽裡陣地行進。9連1個反坦克班12人早有準備,預設了障礙,隱蔽待機。等敵坦克遇障礙靠攏時,每人迅速靠近一輛坦克側後方,在班長統一號今下,連續3次甩出手榴彈,創造了1個班一舉擊毀美軍坦克9輛的光輝範例。該班被授予反坦克英雄班稱號。

但上述這些方法主要是在戰鬥中使用的戰術性行動,是利用地形地勢對坦克造成的不利影響來對付少量坦克,當面對敵軍大量坦克在廣闊地帶展開協同進攻時,仍然無可奈何,難以大規模地有效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無法從根本上扭轉戰場態勢。只有有效的反坦克武器的規模使用才能解決問題。當時毛澤東同志就指出:“必須增加反坦克武器,足以征服敵人的大量坦克,才能阻止敵人的猖獗和大量消滅敵人的步兵。”

前方後方齊努力,美軍坦克威風不再

1951年初,為適應抗美援朝的需要,我國先後三次從蘇聯進口火炮共142門,其中主要為107毫米以上的大口徑火炮,新組建了火箭炮兵師和防坦克炮兵師。炮兵力量從入朝時的9個團(285門火炮),迅速增加到25個團,2000多門火炮。新組建的2個防坦克炮兵師,每師72門蘇制76.2毫米野炮,代替原來的少量美製37毫米戰防炮,口徑增加1倍多,穿甲厚度增長78%,射程增加93%,初步改變了我軍反坦克力量較薄弱的局面。

另外,我軍還加強了自己獨立生產的能力。為了加強生產的針對性,志願軍首長在前線組織部隊進行了反坦克試驗。試驗後主要得出了以下結論:57mm口徑無後座力炮破甲力最強,射程達800-1000米。射擊距離在200米以內效果最好;90mm口徑火箭筒破甲力也好,有效射程300米,100米以內效果最好,60mm口徑火箭簡,射擊距離為50-70米,可打輕型坦克,打中型以上坦克威力不足;92步兵炮延期信管彈,穿中厚度僅1釐米,打坦克效果不好;磁性地雷在距坦克10米處投擲,距坦克1米時即被吸住,可爆破直徑15釐米的炸孔;反坦克手榴彈投擲於坦克油箱或機械部位,可炸出8-10釐米直徑的圓孔。這些資料為我軍後方反坦克武器的生產提供了重要依據。

1951年2月,中央軍委和剛成立的重工業部兵工辦公室,向各地區兵工分局下達了反坦克武器研製任務,確定了生產重點。在兵工局的組織下,東北地區負責步炮、山炮用破甲彈及反坦克火箭筒、火箭彈的研究設計;西南地區負責57毫米和75毫米無後座力炮炮筒的設計,華北地區配合研究炮彈;山東地區負責反坦克手榴彈和反坦克地雷。各地區選擇技術條件好的企業,抽調技術骨幹,展開工作。

1951年5月試製成功我軍第一代反坦克火箭彈-135型90毫米反坦克火箭破甲彈,彈重5.5公斤,採用渦輪式火箭發動機,初速達100米/秒,有效射程250米,破甲力達100毫米厚度鋼板。當年8月,又研製成功了241型90毫米尾翼式反坦克火箭彈,彈重4公斤,採用單孔噴火發動機,有效射程150米,破甲力達152毫米厚度鋼板。兩種破甲彈各有所長,都配用90毫米火箭筒。仿美57毫米無後座力炮和配用彈也於同期在497、743兩個廠分別完成。

這些反坦克武器投產後即大量運往朝鮮前線,志願軍利用國內兵工廠生產的反坦克武器和蘇制反坦克炮,組建了各級反坦克分隊,軍師編有反坦克炮營,團、營編有無後座力炮連、排,各連編有火箭筒排,形成了完整的反坦克體系。使我軍的反坦克火力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第四次戰役結束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考慮到世界形勢,怕無限制擴大戰爭,把原來計劃的區域性小範圍戰爭擴大發展成為世界大戰的後果不堪設想,決定在不擴大戰爭範圍的前提下,穩步向朝鮮北部推進,侍機佔據有利地位後,即“以實力政策為基礎”,或與我進行外交談判,或繼續其軍事行動,以保持美國在亞洲的地位。侵朝敵軍根據杜魯門政府的這一政策,當即於4月初再次越過“三八線”,並計劃以側後登陸配合正面進攻,試圖將戰線推進至三十九度線及以北地區。志願軍決定立即反擊,發起了第五次戰役。至24日,我軍各部隊已全部進抵“三八線”附近,志願軍63軍一部將英軍29旅“格洛斯特營”圍困在雪馬裡一帶。“格洛斯特營”擁有一個重坦克連和一個炮兵連,裝備精良,坦克的火力和機動力都很強。24日拂曉,圍殲雪馬裡守敵的戰鬥打響。英軍29旅得知“格洛斯特營”被困,一面令其固守待援,令航空兵空投食品和作戰器材,一面出動地面部隊救援接應。iH6楓網_生活從50歲開始

24日上午,英軍一個營的兵力在10架飛機、20多輛坦克的掩護下,向雪馬裡開進,企圖營救被困之敵,途中遭志願軍561團3營的阻擊,坦克全部癱瘓在狹長險要的公路上。英軍步兵失去坦克的掩護,潰散而逃。志願軍官兵果斷出擊,殲敵一部,繳獲坦克18輛。下午,韓軍一個營的兵力再次向雪馬裡增援。志願軍561團3營憑藉有利地形,炸燬敵汽車,打擊敵步兵,然後以反坦克小組從側後攻擊敵坦克。敵坦克見勢不妙,倒車後撤,結果汽車與坦克、坦克與坦克互相擠壓,亂成一團。25日拂曉,英軍以8輛坦克夾護著6輛滿載著步兵的汽車,由神巖裡西北側向雪馬裡增援。志願軍559團9連迎頭痛擊,將英軍5輛坦克、6輛汽車擊毀,全殲援敵百餘人。25日8時,560團向“格洛斯特營”主陣地發起攻擊,一舉攻佔了主峰,全殲守敵。這一戰,志願軍取得了殲滅敵人一個重坦克連,繳獲坦克18輛的光輝戰績。

1951年9月29日,美軍為增加其在停戰談判中的籌碼,又發動了“秋季攻勢”。10月8日,美軍乘我志願軍與人民軍換防之際,首先以美第2師、南朝鮮第8師全部,向文登公路至北漢江地段發起進攻,同時集中配屬的美坦克第72營、南朝鮮坦克第31大隊的全部40多輛坦克,沿文登公路向北突擊,實施所謂的“坦克楔入戰”,企圖攻佔我東線要點魚隱山。我軍為了阻敵坦克,決定以204師加強的1個野炮營12門野炮、1個山炮連4門山炮,以及57無後座力炮、火箭筒49具(門)編為一個防坦克大隊,在文登裡上下深浦和百峴地區組織防坦克地域。

10月11日,美第2師首先以坦克10餘輛在12架飛機及炮兵火力的支援下,沿公路成一路縱隊,掩護步兵向我防禦陣地衝擊。我軍先是以加農炮和山炮直接瞄準射擊,阻敵坦克快速前進,然後用手雷炸燬敵先頭的兩輛,同時我無後座力炮、火箭筒分隊分別在50-150米的距離擊傷敵軍3輛坦克,其餘狼狽逃竄。12日8時,敵軍48輛坦克在飛機和炮火的支援下,以梯次隊形,沿公路兩側的溝渠、稻田向我突擊,企圖引導美23團,一舉突破我防禦縱深,當即遭到我軍炮火的攔阻射擊。10時25分,敵先頭坦克行至下深浦地區,被我軍用無後座力炮、火箭筒、加農炮擊毀5輛、擊傷4輛。美軍坦克連續遭我打擊後,以部分坦克炮火,壓制我防坦克火器,掩護其被擊傷坦克的修理,其餘30輛坦克,仍向我防禦陣地衝擊。當敵先頭坦克進至下深浦以北約700米處時,我軍以直接瞄準射擊的方法,擊毀2輛,無後座力炮、火箭筒採取遊動射擊的方法,又擊毀敵坦克3輛,擊傷2輛。16時敵坦克無力再進行攻擊,便大量施放煙幕掩護逃竄,又被我軍攔頭堵截,先以炮火擊毀2輛,繼之反坦克小組又以手雷、爆破筒擊傷2輛。17時,敵丟棄18輛坦克倉惶逃竄。

13、14日,敵不甘心失敗,又集中30餘輛坦克繼續攻擊。14日7時50分,敵以8輛坦克編成“人”字形的戰鬥隊形,互相掩護且戰且進,當距我陣地約200米時,被我炮彈擊毀4輛,其餘4輛調頭回竄,中途又被我擊毀2輛。同時我反坦克小組以手雷、爆破筒擊毀1輛,另1輛竄入我雷區觸雷炸燬。至此敵8輛坦克全部被我擊毀。經過3天的連續戰鬥,予敵以沉重打擊,敵人不敢輕舉妄動,就採用逐段破壞,逐段前進的戰術手段向我進攻。16日至31日,每日以20餘輛坦克向我軍進行破壞射擊,我反坦克大隊就採取佈雷的方法對付敵人。截至31日,共炸燬敵坦克10輛,給敵以有力打擊。11月4日,敵又出動27輛坦克,掩護其步兵向我防禦陣地進攻。被我軍用無後座力炮、手雷、爆破筒炸燬5輛,其餘逃竄。至此,經過24天的激戰,我軍共擊毀敵坦克38輛,擊傷9輛,敵人叫囂的“坦克楔入戰”被徹底粉碎,進佔我文登裡的企圖也化為泡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ne4w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