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少數民族 >

哈薩克族:馬背上的民族是怎樣走下馬背的

哈薩克族:馬背上的民族是怎樣走下馬背的

這是哈薩克族人歷史中最新的一頁,這一頁紙上是一些普通人平凡的生活,它記錄著哈薩克族通向未來的腳步。

哈薩克族:馬背上的民族是怎樣走下馬背的

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東南邊緣遼闊的草場上,13歲的哈薩克少年烏森別克策馬飛奔,1000米馳騁下來,胯下的棗紅馬並不十分氣喘,優雅地小跑著,背上細密光亮的短毛折射出太陽耀眼的光芒。雖然沒拿第一名,少年依然很滿足,騎在心愛的馬上開心地對記者說,我非常喜歡賽馬,兩年前就開始參加比賽了。

這是我們從烏魯木齊出發赴烏拉斯臺口岸途中看到的一幕。詢問後得知,這是阜康市為參加8月份將在伊犁舉行的全疆民族風情運動會而舉行的賽馬選拔賽。記者看到近千人和數百匹駿馬還有百十輛摩托車沿著紅旗插成的賽道兩邊綿延開來。賽道上不時騰起滾滾黃煙,一匹匹各色的駿馬載著騎手飆風絕塵而去。在據賽會組織者介紹,比賽的專案分為1000米、3000米、5000米和走馬,也就是看哪匹馬走得快,不準跑,跟競走有點象。

比賽正在緊張地進行,檢錄處用哈薩克語和漢語招呼著進入起跑線的選手們。隨著發令槍響,選手們策馬揚鞭,捲起一溜飛塵。

用彩旗標註起來的跑道一圈下來是1000米。1000米、2000米、3000米、5000米和10000米競賽。

幾乎每一個參賽小組都有不習慣這種劇烈競賽的馬匹,不是離開跑道,就是進入不了狀態,甚至還有一匹馬把選手從身上掀下來,絕塵而去,乾脆當了“逃兵”。

國小六年級的卡吾和他的爸爸,今天一起早早趕路來到賽場,參加3000米的比賽。爸爸是“教練”,戴著哈薩克小花帽,身體已經發福,挺著個大肚子。他不時提醒兒子比賽中要注意的事項,並且一直牽著馬韁繩不離左右,直到發令員喊預備才把韁繩交給兒子。

卡吾一馬當先衝出起跑線,前500米還處於領先狀態。可是後來好像這匹馬缺少後勁,儘管堅持跑完全程,但只拿了個小組第三名。兒子盡了力,可是不免沮喪,爸爸則拍拍兒子的肩膀鼓勵他多努力,不要灰心,回去好好練,以後還有機會。

賽馬的現場像節日一樣,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除了參賽選手,大部分人是騎著摩托或是乘坐拖拉機和汽車趕來的。很多選手都把自己的“賽馬”裝扮一新,大約三分之二的馬尾巴被編成辮子,還紮上五顏六色的布條條。有些選手還在馬頭和馬脖子上裝飾了彩條。

跟平時騎乘不同的是,選手不能用馬鞍子,這也是對選手騎技的一個基本要求。記者問一位市文體局的姓宋的同志,為什麼選手絕大多數是小學生,他笑著說:孩子身體輕,賽馬的負擔小,跑得會更快些。

到了北塔山牧場,八一牧場正在慶祝成立50週年。這是從50年代9戶外遷到這裡的牧民起家的,隨後增加到50多戶,一直髮展到今天的4000多人的大牧場。他們屬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不是屯墾戍邊,而是放牧守邊。

就在我們路過的公路兩側,一對對的男女正在冒雨表演“姑娘追”。我們還以為也是選拔賽,一問才知道是慶典的一部分。儘管雨下得很大,可比賽仍照常進行。對於哈薩克牧民來講,沐浴在珍貴的雨中也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草場上跟先前我們在阜康賽場見到的一樣,停著很多牧民的卡車、拖拉機、摩托車。其實,平時人們騎馬的機會和時間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人棄馬乘車,馬背民族越來越“名不副實”。在賽場我們看到,很多選手和馬匹對於比賽比較陌生了。從馬文化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損失,但這反映了一個民族巨大的社會變遷和歷史進步。

許多哈薩克族的馬上競技專案現在成了旅遊品牌,已經逐漸從日常生活中消失了。代步工具從馬匹變成飛奔的摩托車、汽車,千百年來的馬背民族在新世紀正在開始他們的新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minzu/mmg99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