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野史祕聞 >

張仲景為什麼被稱為醫聖 關於張仲景的故事

張仲景為什麼被稱為醫聖 關於張仲景的故事

張仲景醫聖

張仲景為什麼被稱為醫聖 關於張仲景的故事

張仲景是一個喜歡給人看病的官老爺,他的大堂不像別的大堂一樣難進,反而七年級十五門庭若市。東漢末年的戰亂橫行,疫病橫生,許多百姓生了病之後因為不能及時醫治導致最後病情惡化,只能等死,張仲景看到這種情況十分痛心。

張仲景是世襲的長沙太守,他從小就不喜歡做官,沒有官場老爺的做派。他醫術遠播,但是在封建時代百姓不能輕易地接觸官員,官員也不能隨隨便便的進到百姓家裡去。於是張仲景就在不上班的時候在自己家裡開設診堂,可是這樣人數比較少。醫生醫術的長進和大量的病例是脫不開的,只有不斷接觸病人,看到不同的病情,才能積累自己的經驗。

後來張仲景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將衙門大堂當診所,釋出告示出去,七年級十五,太守老爺開大堂為百姓看病,這兩天他不問政事,就只給人看病。這一訊息公佈出去之後在長沙乃至全國都引起了轟動。到了七年級這天,他就在大堂上端端正正的坐著,百姓一個一個的進來,他細心地問病人的病情,然後給他們開藥。一時之間救人無數,老百姓對他格外擁護,張仲景七年級十五坐堂的名聲就這麼傳了出去,人們對他更加欽佩。

到了後來,這七年級十五成了慣例,每逢這天,衙門口聚集了各地來看病的群眾,甚至還有人帶著行李來,人們稱他為“坐堂醫生”,以此來紀念張仲景。

張仲景的故事

相傳餃子是張仲景為了百姓不受凍傷之苦,用麵皮包裹藥材分發給百姓,因為形狀像餃子,所以叫餃耳。據說吃了餃耳喝了湯之後,身體就會不懼寒冷,能夠安穩過冬了。

張仲景在長沙任職已滿告老還鄉,正值大雪紛飛的時候,寒風凜冽,大雪紛飛。在河邊上,張仲景看到了很多難民凍得手腳生瘡,心存不忍。在回到家鄉之後,雖然他也一直在掛診,但是心裡還是紀念著那些凍爛耳朵的人。

經過潛心研究之後,他發明了餃耳,可以去除溼氣,增強自身抵抗力,其實餃耳最主要的就是裡面的材料,是一些禦寒的藥物,他把這些東西在鍋裡面一直煮、搗爛,然後用麵皮包裹成耳朵的形狀,再用原湯將麵皮煮熟。凡是吃了餃耳的人都會覺得體內有一團火焰在燃燒,再也不會將耳朵凍傷了。

張仲景一生行醫,但是醫者不自醫,他在冬至那天生命走到了盡頭。百姓們都紀念他,他以前在長沙做官的那些朋友也來看望。他對別人說把他的棺材抬著一直從南陽往長沙走,在什麼地方繩子斷了,就把我安葬在哪裡。

然後人們就抬著他的棺材走啊走,一直走到了他分發餃耳湯的地方,突然繩子斷了,人們都認為這是天意,於是就把他在這裡安葬,然後餃耳就成了人們紀念張仲景的一種方式,雖然後世不再提及,但是張仲景確是餃子的第一創始人。

張仲景巧治府臺

東漢末年的張仲景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神醫,有一天南陽有個府臺請他去看病。這個府臺為人奸詐,做了許多不好的事,人們私下裡都恨他,但是又不敢爆發。

有一天府臺的女兒生病了,病的太挺嚴重,一連幾個月都感冒發燒不見好轉。府臺很疼愛這個孩子,府臺家裡派人去請張仲景,因為聽說他醫術很高明。有一陣子傷寒流行,張仲景為人很好,去給別人出診去了,所以府臺家的人撲了一個空,但是又不能空手而歸,只能把張仲景的兒子請去了。

張仲景的兒子一直跟隨著父親學習,也學習了很多醫術。他來到之後問了病人的情況,府臺夫人說:“我女兒面黃肌瘦的,已經好多天沒有吃下飯了,不僅吃不下,還老是吐,您看看怎麼辦呢?”然後不斷哭泣。但是當時男女有別比較嚴重,年輕的女子是不能露面的,所以只好用一根紅線牽出來。張仲景的兒子一試之下就知道了,原來是懷孕了,於是就把情況跟府臺說了,誰料府臺一怒之下將人痛打一頓趕了出去。

張仲景回家之後知道了這個情況,他問兒子是不是確定,兒子說確定。張仲景眼睛一轉,第二天帶著禮品上了府臺門,正好一些名流都在。

張仲景施了一禮說:“我那個兒子不明醫理,我今天來為小姐親自診脈。”府臺一聽說:“勞駕您了。”張仲景見了那個小姐之後,明白兒子所說不假,但是面上還是說小姐身體沒事,給她吃了一粒藥。

誰成想過了一會,裡面大亂,不久聽到了一聲嬰兒啼哭。外面的賓客都驚呆了,張仲景哈哈大笑:“好你們一家男盜女娼!”府臺眼睛一翻昏了過去,周圍百姓拍手稱快。

標籤: 張仲景 醫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yeshi/48pdr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