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野史祕聞 >

中國盛行數千年的朝儀 原來源自漢七年級場酒會

中國盛行數千年的朝儀 原來源自漢七年級場酒會

西漢的都城,自然是長安。但因為長樂宮與未央宮尚未落成。在工程期間,劉邦只好逗留在洛陽。朝廷的各項建設,也處於草創階段,尤其是朝會禮儀的缺失,讓身為皇帝的劉邦煩惱不已。

中國盛行數千年的朝儀 原來源自漢七年級場酒會

劉邦的部下,多數出身下層,連丞相蕭何當初也不過一個縣吏,更何況屠狗的樊噲、販絲的灌嬰、編席的周勃,知道什麼是禮?御前會議,討論國事,都是大呼小叫、吹鬍子瞪眼。然而這都不算什麼,金鑾寶殿御宴上那才叫熱鬧。宴會初始,酒喝得不多,功臣們正襟而坐,還算斯文。等到酒過三巡,那就不得了,倒頭呼呼大睡的也罷了;即興起舞、歌唱的,弄得劉邦哭笑不得,這也罷了;最不能忍受的是居然有拔出佩劍,在大殿柱子中亂刺亂劃的,成何體統!

劉邦的煩惱,被一個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誰?那些武將麼,武將們喝得高興,哪能體會皇帝的心情。此人複姓叔孫,單名一個通字。

叔孫通是山東薛縣人,以儒家身份,在秦朝末年被朝廷取為吏。當時形勢大亂,二世皇帝派叔孫通等人去巡察天下大勢,巡察回來別人都如實報告危機如何嚴重,唯獨叔孫通斬釘截鐵地說外面的形勢一片大好。結果二世皇帝殺了其他幾人,唯獨留下叔孫通做皇家顧問(博士)。

其他儒生不理解叔孫通,指責他阿意逢迎,叔孫通回答說:“我只是為了儲存自己的性命將來做大事罷了!”

五年前,叔孫通投奔到劉邦旗下,但劉邦向來不喜歡儒生,對叔孫通頗為怠慢。但如今叔孫通看到金鑾寶殿上的亂象,覺得到了自己露一手的時候到了,他立刻向劉邦報告說:“禮,是我們儒家的強項。請陛下給叔孫通一個機會。”

劉邦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批准了叔孫通的報告。

說了就幹,叔孫通即日開始籌備。缺乏教師,叔孫通起程前往山東招募,儒生們失業很久了,看見叔孫通好像看見了祖師爺大救星,欣然應聘。也有硬骨頭,說叔孫通是個馬屁精,不是真心要振興儒家學說,拒絕參加。叔孫通對這些人極為不屑,不識時務,喝西北風去吧!從孔夫子的家鄉招募了30人,又回京城湊了些,先把教師培訓起來,搞了一個月,有點意思,向皇帝報告說:“可以了,陛下。”

一瞧還真不賴,劉邦很高興,正式許可叔孫通開班招生,大小官員都要接受培訓。

冬季,十月,長樂宮落成大典暨大漢帝國新年朝會在天亮時開始,這是漢帝國朝廷的一次盛會,也是對叔孫通這幾個月來禮儀培訓效果的考試。

大會由謁者(司儀官)掌禮,來訪者依次進入殿門。戰車、騎兵、步兵在宮中列隊守衛,兵器鋥亮,彩旗招展。殿上傳言官說:“趨(小步上前)”官員分成兩列行進,功臣、列侯、將軍及其它軍官在西列隊,向東而立;文官自丞相以下在東列隊,向西而立。大行(外交兼禮儀部長)宣佈:“來賓上殿!”於是皇帝乘著輦車出來,大小官員,從諸侯王到六百石的科級幹部,按尊卑依次向皇帝祝賀。

史書記載說:“各人無不肅然起敬。”九觴酒後,謁者宣佈「罷酒」。御史在場內執法,見到不依禮儀的人便立刻把他帶走。整個酒會過程中都沒有人敢喧譁失禮。劉邦一拍大腿,老子到今天,才曉得做皇帝是多麼過癮!從此對儒生刮目相看。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儒家是最講規矩的一種學說,君君,臣臣,一點都亂不得。不過漢初的君臣氣氛實在還是很不錯的,雖然談不上平等,但絕不是後世奴才萬死的德性。只是叔孫通修禮,實質上就是抬高皇帝、貶低大臣,可以說是為君臣關係的主奴化開了頭,從漢到清,儒家的某些知識分子,在歌頌、包裝帝王這項事業上很努力很上心。為尊者諱,孔夫子的這一點教誨,徒子徒孫們都沒忘——直到今日,很多知識分子或自居為知識分子的人對此還領會頗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yeshi/l7lgg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