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戰後漢奸為己辯護 不顧名譽回淪陷區保衛同胞

戰後漢奸為己辯護 不顧名譽回淪陷區保衛同胞

演說煽動民眾情緒

戰後漢奸為己辯護 不顧名譽回淪陷區保衛同胞

說來,周佛海天生便有口才,在學及從政後復加以鍛鍊。譬如早年留日在鹿兒島第七高等學校就讀之際,便曾糾集十多位中國同學,組成一個講演會,由他每週演說一次,當日即大受同儕讚賞,自己也就自命不凡,居然以中國的列寧自命。這天在庭下,他仍憑其口齒便給,侃侃而談,如果對他煽動汪精衛叛國的真相不大明瞭,只聽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辯白,還以為他是國府派往汪偽組織臥底的老大哩!

再說,中國司法界在審案時一向注重書狀,歷來,常聽說某法官的判詞寫得好,某訟棍的狀子撰得妙,卻極少出現過包龍圖這樣口才上佳、問案條理清晰的法官。如此這般,就在這種多刀筆而乏辯士的傳統下,庭上的趙琛、金世鼎、葛之覃諸公既乏辯才,便不由得增長了慣扯歪理的周某的氣勢!

其實這天審訊,雖然一路高潮迭起,但“潮峰”卻意外地出在庭外,記得當天的報紙、廣播,對此都因忌諱而未加報導,六十多年之後,且容我寫在這裡,以供未來史家參考。

審訊那天一早,周佛海從老虎橋監獄被一群法警押解向朝天宮高院,囚車一轉進到法院左鄰的白下路,他便發現路上湧現一片人潮,一俟囚車轉過朝天宮左邊角門,宮前廣場更已結集千計男女,最後,進入大門,映進眼簾的更是密集人海。

一看路上院內群眾對他不但並無敵意,而且表情大多和善,聰明如周,當已察覺這多半是當日的南京平民,也即是當年陷區百姓。於是當審訊告一段落,審判長循例問他還有什麼話說時,周某居然變調,改以悲天憫人語氣,發表了一段激情煽動的演說。

首先,他語帶悲切地說,七七抗戰開始未久,平津京滬穗漢各地即相繼陷入日軍之手,國軍既捐棄國土撒手西走,留下一億五千萬哀哀無告的子民便只有赤手空拳地待人宰割……此語一出,庭內一片靜寂,但庭外天井裡以及大門外的廣場上,漸次便有嘈雜議論之聲。

周佛海是何等聰明的人,他一見上述言辭激起了反應,找對了傾訴的物件,馬上便打鐵趁熱接了下去,改以狡辯方式,自我臉上貼金,繼續以慷慨激昂語調陳述,大意約為:眼看著上億同胞陷入水深火熱險地,我們這批人不顧自己名譽,犧牲自己前途,趕回淪陷區來照顧他們、保護他們,給他們阻擋日軍,做了一層緩衝,以減輕他們所受苦難……而今,國軍回來了,我們卻變成了萬惡不赦的漢奸!

周某這番煽動性的供詞還未說完,庭外即已爆發了一陣歡呼喝彩鼓掌之聲。如果不是審判長反應靈敏,一發現情況有異,連忙轉換了訊問話題,才及時阻斷了周某激情式的發言,否則繼續讓他煽惑,受審的便不是被告,而是面對群眾的法官了。

這一切意外的發展,也正好說開在前文中在下何以要用“盛況空前”而“詭譎多變”來形容審判過程的緣故了,這種變化,相信趙院長和法院其他官員事先都未料及,否則他們就不會在庭外各處費力地裝置好擴音機,讓周某煽動式的供詞得以越過法庭四向傳播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6lkmx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