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抗日名將呂正操 新中國最後一位辭世的開國上將

抗日名將呂正操 新中國最後一位辭世的開國上將

戰爭是瞬息萬變、你死我活的競鬥,兩軍對壘如若沒有十分把握,也得有八九分勝算才能一搏,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不過智勇雙全的將領,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也能險中取勝。被中央軍委譽為“平原游擊戰堅持村落防禦戰的範例”的掌史村之戰,是呂正操直接指揮的。

抗日名將呂正操 新中國最後一位辭世的開國上將

1942 年6月11日,部隊正開飯,掌史村外突然響起了密集槍聲。呂正操立即下令:“部隊馬上進入工事。一、敵人進攻只許用步槍和手榴彈還擊;二、非緊急情況不準 使用輕機槍;三、沒有上級命令不許出擊;四,絕不許用重機槍和迫擊炮,不能讓敵人摸清我們的實力,更不能暴露我們是冀中的主力和領導機關。要‘裝孫’示 弱,同敵人打一場‘蘑菇戰’、‘頂牛戰’。”

不久,蓄意報復的400多個日本兵騎著東洋馬接近村莊,接著又調來增援部隊包抄了掌史村。幾個壓不住火的營、連長接連跑到指揮部請求用重武器還擊,呂正操說:“不能妄動!一定要堅持到傍晚!絕不允許拿戰士生命去冒險。”

晚上7時左右,原野逐漸被黑暗籠罩,此時呂正操下令出擊,戰士們一個個如下山猛虎操起輕重機槍和迫擊炮向敵人猛烈開火。當晚9點戰鬥結束,我軍以一個團的兵力保衛了領導機關的安全,此仗敵人傷亡300多人。

呂正操在冀中平原站住了腳,建立了受老百姓擁護的抗日民主政權,老百姓和軍隊水乳交融,軍民抗日士氣大振。

熟悉軍事地理的人都知道,6萬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缺少天然屏障,歷來被兵家視為死地,尤其是面對擁有汽車、裝甲車、騎兵的敵人快速部隊,平原的地形更是有利於敵而不利於我。但是冀中地區戰略位置特殊,誰能保有這塊土地,誰就握住了勝利之神的手。

開 始敵人並沒有把呂正操這位青年將領放在眼裡,直至共產黨在冀中平原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創立起來後,敵人才恐慌起來。冀中的抗日部隊和人民武裝不僅直接威脅 著他們盤踞著的大城市,而且嚴重破壞了他們“以戰養戰”的陰謀。於是日軍任命鷹隼式的岡村寧次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對我根據地採取了割裂、封鎖政策,並利 用各種手段製造無人區,妄圖切斷軍民聯絡。

呂正操指揮冀中軍民以多種戰術與岡村寧次周旋較量:有時對敵人猛然襲擊,使之束手無策;有時避敵 銳氣蓄盈待竭,使之入我彀中。並在游擊戰、運動戰的原則下,衍生出地雷戰、地道戰、開門戰、麻雀戰、交通戰等等,打得出神入化,美國駐華使館武官、美聯社 記者韓森說:“明天,中國軍隊很可能以此為根據地,進而收復北平和天津,收復華北的失地,收復東北富饒的田野和森林。”

1942年5月1 日,岡村寧次下了最大的賭注,集結9萬日軍和偽軍,配合飛機、坦克、大炮對冀中進行“十面出擊”、“鐵壁合圍”式的“五一大掃蕩”,妄圖兩個月時間摧毀冀 中抗日根據地。這期間敵人在冀中8000多個村莊建軍事據點1753座,挖封鎖溝4187公里,把冀中區分割成2670多個小塊。此時呂正操和政委程子華 將部隊巧妙地化整為零,組建成靈活機動的武工隊與敵人周旋。在“大掃蕩”的兩個月中,大戰272次。在與敵酋岡村寧次鬥智鬥勇中,呂正操從容對敵,勝利跳 出敵人的包圍圈,以“腳丫子閃電戰”使岡村寧次的“鐵壁合圍”破產,創造了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蹟。

抗日戰爭是中國從弱國地位站立起來的重大轉折。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舉行了投降簽字儀式,號稱日本軍界鐵腕人物的岡村寧次低頭蓋下戰敗國印鑑。以後,呂正操挺進東北,作為非主力部隊參 加了遼瀋戰役和東北解放的工作,憑著建立冀中平原抗日根據地的赫赫戰功,1955年他被授予上將軍銜。人們尊稱他為“抗日名將”,對此年逾百歲的呂正操 說:“我不過是戰爭的倖存者,老百姓才是真正的英雄。如果沒有冀中人民的英勇戰鬥和流血犧牲,我們這些人能不能剩下來就很難說了。如今我們勝利了,絕不能 忘記曾經付出無比重大代價的人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dl3g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