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記第七軍軍長廖磊 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桂軍抗日名將

記第七軍軍長廖磊 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桂軍抗日名將

1939年10月12日,廖磊的日記上記著:晴。劉科長檢查餘之血壓,竟高至一五二——一七四度,比去年更高,血管已經硬化,最易犯血衝至腦,而至昏迷,頗可懼也!

記第七軍軍長廖磊 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桂軍抗日名將

而這一則日記在10天后卻成了廖磊的絕筆。

49歲,是男人正當壯年的季節,何況抗戰正酣,廖磊至死都在惦記著抗戰:“我不行了,希望你們努力抗戰,莫讓日寇竄進大別山。”沒有對妻子的交待,臨終遺言竟然是這樣一句話,這是一種摒棄了民族內部矛盾、希望祖國齊心抵禦外侵的軍人氣節。

廖磊及所屬的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是桂系的擎天柱,也是當時桂系與蔣介石及國共兩黨爭天下的工具,可面臨著國難之時,正如廖磊他在病中清醒時的遺言:吾乃軍人,治軍久矣。抗戰以來,一心殺敵報國,別無他念。

《中國的戰歌》中史沫特萊對廖磊的第一個印象是:除了一身樸素的軍服,他更像個古羅馬元老院的執政官,高貴、溫文有禮而又毫不誇張。

那是外國人看廖磊,可在中國人看來,廖磊的出身並不高貴。

1890年2月20日(清光緒十六年二月八年級日),廖磊出生在廣西陸川清湖鄉一個貧窮的農家,僅讀過三年私塾。輟學後考入桂林陸軍國小,1911年畢業後升入湖北陸軍第三中學,1914年畢業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步兵科二期就讀,1916年在保定軍校畢業後,到湖南唐生智部服役,時年27歲。廖磊剛到唐部只是箇中層連副,10年後,逐級晉升為營長、團長、師長、軍長。參加過北伐。1927年夏天,寧漢分裂,武漢方面的唐生智被南京方面的李宗仁、白崇禧打敗而辭職,唐部向李、白投降,廖也隨之歸順李、白。1929年蔣桂戰爭時,因救白崇禧有功受到李、白重用,被晉升為名噪一時的鋼七軍軍長,後在1931年10月25日移防柳州。

柳州人認識廖磊,也的是從這個時候開始。

從1931年10月到1937年11月參加淞滬抗戰,再到1938年10月率部北上建立大別山根據地,鋼七軍在柳州的7年時間裡,廖磊除了建好中山中路上至今柳州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的廖磊公館、柳侯公園裡的北伐陣亡將士紀念塔及魚峰山上的鋼軍亭外,還在柳州開展大規模的抗戰宣傳。

第七軍入駐柳州時正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發生不久,地處邊遠南疆的柳州,對於日軍入侵,好像與自己關聯不大,根本不擔心日軍會打到廣西山區,故當時的抗日救亡運動還只在學校師生中進行,市民對日本軍侵華產生的危機認識不足,大多置身度外消極觀望。廖磊感到,有必要採取相關的行動,來提高柳州市民的抗日救亡意識,

廖磊在部隊進入柳州幾天裡,即召開有各機關、團體、學校負責人蔘加聯席會議,要求所有單位“立即行動起來,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抗日宣傳”“積極投身到抗日救亡運動中去”“時刻聽從國家召喚,奔赴疆場殺敵!”。會後第三天(10月31日)他親自給柳州各單位職員及駐軍軍官作題為“倭奴亡我之心不死”的報告,號召“不忍坐視亡國,不甘滄為亡國奴”的國人,“誓同心一致,與日寇血戰到底!”為了提高抗日宣傳質量,他還多次到縣通俗教育演講所,指導演講員擬定上街下鄉演講的題目和內容。其夫人胡慧,也和大家一起走上街頭,開展抗日宣傳,併成立了“柳江婦女抗日後援會”,為全民抗日而努力。同時,第七軍還招募學生進行培訓,組成了廣西學生軍,為桂系部隊提供了抗戰後援。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廖磊升任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率第七、四十八兩軍北上抗日。

廖磊把湖南籍妻子及家人安頓在柳州,為的是更能安心抗日,而他還帶走了妻弟胡祥,留下了妻子與弟媳在柳州度過了8年抗戰。

淞滬會戰,日軍投入兵力約30萬人,中國參戰部隊約70萬人。中國軍隊奮勇戰鬥近三個月,斃傷日軍5萬餘人,給日寇以沉重打擊,有力地粉碎了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夢想。在淞滬戰役中,廖磊率部在陳家行、蘊藻濱、大場等地奮勇殲敵,打得日軍膽戰心驚。

當淞滬抗戰取得勝利之時,國民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屈辱的《淞滬停戰協定》,一時間,柳州的抗日救亡運動由高潮跌入了低谷。面對如此局面,廖磊在一次軍政聯席會上,號召大家“牢記國難情勢”“勿悲觀,勿氣餒,勿上當”“用臥薪嚐膽精神雪國恥”“將抗日救亡這把火再燒旺起來”。還發動部下開展“聯絡軍民感情,擴大抗日宣傳”的大型遊藝晚會,演出話劇《民族之生路》、桂劇《侵略者的末路》以及粵劇清唱,重新鼓起了民眾的鬥志。在駐軍的帶動下,柳州的抗日救亡活動又蓬勃開展起來。

1938年春,廖磊率部渡江北上,據淮為守,駐節合肥,他多次派部隊向皖東出擊,不斷殲擊日寇,使皖中、皖西的局勢得到穩定。

臺兒莊戰役是李宗仁親自佈署的一場激烈抗戰,廖磊部隊作為桂系的主力,在其中的配合作用尤其關鍵。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後,日軍派出3個師團沿津浦鐵路北上,企圖與南下的日軍合擊徐州。廖磊奉命率第七軍、第四十八軍在津浦路南段逐次抵抗,雖有重大犧牲,仍堅持浴血奮戰,在友軍的支援下迫使敵軍滯留於淮河南岸達3個月之久,使李宗仁、白崇禧能夠贏得時間調集優勢兵力,取得臺兒莊大捷,殲敵1萬餘人。

臺兒莊戰役後,日軍按照原定意圖,加緊部署進攻徐州,1938年5月7日,日軍繞道進襲蒙城。廖磊所部守軍第一七二師副師長周元,奉廖磊命令率領一個團展開激烈抵抗,與日寇鏖戰三晝夜,最後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殉國。為避免與敵人在不利的情況下作戰,儲存實力,第五戰區司令部下令主力向徐州西南撤退。廖磊奉命率部保衛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安全撤出徐州,抵達阜陽。

在武漢保衛戰中,廖部奉命以大別山為依託,在黃梅、廣濟地區構築工事,頑強抗敵,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使其不能越過一步。

1938年7月7日正是“七七”事變一週年,廖磊在日記上感嘆:……抗戰已一年,祗以軍隊裝備太差,民眾無組織訓練,雖雲全面抗戰,實只軍隊抗戰,故犧牲大,失地多。今寇大舉侵擾武漢,已陷馬當……

1938年9月,李宗仁曾召集李品仙(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和廖磊等商討在大別山開展游擊戰爭問題。當時大別山孤懸敵後,處於日軍包圍之中,正像一位民主人士形容的那樣:“淮泗之間,敵蹄縱橫。大江南北,滿目哀鴻。” 堅守大別山,無後方依託,無糧餉彈藥供應,且距日偽統治中心南京很近,危機四伏,困難重重。會上李品仙默不作聲,廖磊慨然允諾願留大別山打游擊。李宗仁遂拍板,通過國民黨中央政府任命廖磊以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的身份,兼任鄂豫皖邊區遊擊總指揮、安徽省政府主席、省保安司令等職。統歸廖磊指揮的有第二十一集團軍所轄第七、第四十八、第八十四軍3個軍和省內的地方武裝。1938年10月22日,廖磊抵達立煌(今金寨縣)正式就職。

廖磊從就職到去世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但這卻是抗日戰爭從戰略防禦轉折到戰略相持階段的重要時期;從大別山說,則是從無到有建立抗日根據地的關鍵時期。

在此期間,廖磊繼續動員廣大民眾投入抗日戰爭。李宗仁當時的思路是,只有把廣大群眾動員來,廣泛開展抗日救亡活動,抗日戰爭才有堅實的基礎;從新桂系來說,才能保住安徽這塊來之不易的地盤。

廖磊接任後,按照李宗仁的意圖開展工作。1939年5月統計,省動委會工作團、省動委會委託工作團、縣屬工作團共有107個,團員2400餘人。經動委會宣傳、動員,組織到農抗會、青抗會、婦抗會等抗敵協會的有40萬人,廣泛開展了包括參軍、支前、捐獻、宣傳等工作。有些接敵地區一個縣在24小時之內就能集中數千副擔架,投入運輸戰鬥。群眾動員的規模和作用都大大超過初建時期。

1939年10月23日,廖磊因突發腦溢血病逝於立煌。中共領導人周恩來、朱德、葉劍英、彭德懷送去輓聯,新四軍領導人葉挺、項英、張雲逸、戴季英、羅炳輝、彭雪楓等發了唁電,表示對這位愛國將領的深切悼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e77o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