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抗日時期日本人如何與漢奸交流?原來還有協和語

抗日時期日本人如何與漢奸交流?原來還有協和語

不管你是不是抗日神劇的愛好者,也許你都會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抗日神劇中的高階軍官都只說日語,而那些走街串巷的低階日本軍官,卻每天只會哇啦哇啦的說:“大大滴有”、“花姑娘滴”和“你滴”呢?

抗日時期日本人如何與漢奸交流?原來還有協和語

那麼,歷史上的日本軍官來到中國之後,都是這樣與漢奸交流的嗎?

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原來,這樣的語言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自1931年日本佔領中國東北到1945年抗戰結束期間,日本侵佔中國土地,並有大量的日本人湧進中國,這時候日本人就不可避免的要與中國人民,尤其是漢奸們打交道,語音不通自然成為了問題。

據史料記載,抗日戰爭期間,為了“促進”與中國人的交流,日本人曾在中國的佔領地區推行“皇民化教育”,主要教中國人說日語,但是,由於日軍在中國長期處於戰爭狀態,所以日語並沒有推行開來。

此時,日本的高階軍官自然是有高階的隨身翻譯,但是那些低階的日本小軍官就慘了,沒有翻譯,還要與中國漢奸交流,聽不懂彙報不明白情況還要被上級責罰,實在是有些難堪。但是,人還會被尿憋死了?於是乎,日本人和中國漢奸說著說著就產生了這種新的中介語言。而且還有了一個十分正規的名字,叫協和語。

這種協和語作為兩個人群的臨時交流工具,與一般所說的語言相比,具有鮮明的特點。其中,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詞語比較簡單易懂,在使用的時候雙方都不會追求言語的豐富精確,目的就是讓對方聽懂就行。什麼不要”、“你的”、“我的”、“他的”、“買不買”、“多兒錢”、“幹活計”、“來”、“什麼”、“王八”、“沒有”之類的語言,因為簡單,都是協和語的首選。

此外,協和語受日語影響,出現了混亂不清的語法特徵,更多的在表達強調語氣、例如一句簡單的“你把這個給我”,用協和語表示就成了“你滴、這個、我滴”。這樣看來,抗日神劇中,日本人所說的“你滴、大大滴有、花姑娘滴”,而漢奸同時回答“這裡、花姑娘、大大滴有”,就可以合理的解釋了。

那麼,為什麼日本人不去學習漢語,反而只使用簡單的協和語呢?從歷史上來講,要麼是被征服者的文明程度遠遠超過征服者,征服者覺得應該主動學習。要麼是征服者人口數量極少,在長期傳承中慢慢同化。無論如何,改學被征服者的語言並不會發生在征服過程中。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中國語言博大精深,日本人當然學不會了,就算要學短期內也絕對搞不定。

在日本戰敗之後,中國處決了大量的漢奸,這種中日雜交語言也就此消失了。現在想一想,當初的日本在中國的土地上,將漢語改成了如此難聽的雜交語言,還是真是拜咱們自己的漢奸所賜啊!如果當年的漢奸再使使勁兒,“花姑娘滴”、“大大有滴”豈不就成了我們的國語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k60k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