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中國為什麼放棄日本鉅額的戰爭賠款?後悔了吧?

中國為什麼放棄日本鉅額的戰爭賠款?後悔了吧?

每一次戰爭結束之後,在戰後條約的內容裡都會包括戰爭賠償一項,這種由戰敗國向戰勝國繳納的賠償金,是國際慣例。

中國為什麼放棄日本鉅額的戰爭賠款?後悔了吧?

一般來說,戰爭的損失是巨大的,而戰敗國向戰勝國所繳納的賠償金也是鉅額的,例如甲午戰爭中國失敗之後,就曾向日本繳納了兩億兩白銀。

而在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戰勝日本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令人不解的是,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承受了戰爭帶來的巨大痛苦,忍受了日本人的巨大蹂躪,但是最後卻沒有收取一分錢的賠償金。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1945年8月15日,伴隨著廣播中日本天皇的宣佈投降,在中國大地上飛揚跋扈了14多年的日本終於滾蛋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雖然美國和蘇聯均對日本有不小的打擊,但是中國的抗日戰爭卻貢獻最大的,當然損失也最大。據統計,在這場歷時持久的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人數總計高達三千五百萬,各種損失摺合當時美元計算數額高達一千億以上。面對如此慘重的經濟損失,要求罪魁禍首日本給予中國戰爭賠償是天經地義的。為此,中國政府特意成立了一個調查委員會,負責調查和統計戰爭中各項人力、物力損失的情況,以便對日本提出賠償要求。

中國要求日本賠償的政策,與盟國戰後對戰敗國總的政策是一致的。早在1945年2月,英美蘇首腦舉行雅爾塔會議時,便制定了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給予盟國戰爭賠償的原則。對於日本,以美英蘇中為首的同盟國在日本投降後成立了一個賠償委員會,專門協商日本賠償問題。1945年11月5日,該委員會一致認為,為了剝奪日本進行戰爭的產業能力,防止軍國主義復活,決定加重日本的戰爭賠償。方式是把日本工業裝置的一大半拆遷給各戰爭受害國作為賠償。為此,指示各國分頭調查、統計戰爭期間的損失,以便具體確定賠償的方案。

1947年10月25日,經過兩年多的調查核實,同盟各國向日本提出了索賠要求,總計金額為五百四十億美元,中國也在其中。但是在賠償如何分配的問題上,各國意見不一,英國要求佔有賠償的25%,美國要求34%,蘇聯要求14%,法國要佔12%,澳大利亞要佔28%,僅這幾個國家,還未包括受害最重的中國的要求,分配比例總和已超過了100%。

中國在會上據理力爭,堅持應獲日本賠償總數的40%,但各國不依,僅同意佔30%,此後各方爭執不休,問題一拖再拖,久而未決。國民黨政府由於忙於打內戰,僅有張群一人在呼籲賠償。而日本方面,直到舊金山對日和約簽字,從未向任何國家提起過戰爭賠償問題。這中間一晃就是四年。

1951年7月12日,日漸壯大的美國公佈了對日和約草案,並向同盟各國發出了召開舊金山會議的邀請函,從而把一度被擱置的對日和約問題再次提上日程。但是,令世界各國大為驚訝的是,在美國起草的對日和約草案中,所列的對日作戰國家的名單沒有中國,其後中國也沒有收到出席舊金山和會的邀請函。這就意味著中國,將不得參加盟國對日和約的擬定和簽署工作。

儘管中共十分斥責美國的這種行為,但是退居臺灣的國民黨卻在這時追隨美國的意願走上了與日本單獨締約的道路。為了遏制共產主義的發展,也因為在這期間,中國與美國發生的種種不愉快,壯大後的美國在態度上發生了改變。此後,美國走上了重新武裝日本的道路。

1951年9月8日簽訂的舊金山和約,極大地改善了日本戰後所處的不利地位,為了等待時機,日本政府在與中國締和問題上採取了拖延的對策,但為了防止盟國指責它蓄意拖延,吉田政府煞費苦心地搞了一個民意測驗,讓日本國民就同北京還是臺北締結和約表態,但得出的結果卻令人哭笑不得:支援與臺北或北京締約的比例一模一樣,均為38%,而餘下的24%則是無所謂的。這樣,吉田政府便以民意難辨,難以作出決斷為由,理直氣壯地拒不表態,靜觀事態的發展。而私下裡針對臺灣急於與之締約的心理,不時散佈一些可能與北京締和的言論。

國民黨方面,當時為了與日本締和十分心急,多次找到日本,日本也就這樣抓到了中國的小辮子。就這樣,國民黨在草擬的對日和約當中廣作讓步,特別是在日本方面尤為敏感的賠償問題上更為明顯。就這樣的步步緊逼,日本堅持在和約中取消有關賠償問題的條款,否則採取拖延的方法,拒不與國民黨締和,臺灣當局無可奈何,於是答應了日本的要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omr2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