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人群 >白領健康 >

什麼是過勞?“過勞模”如何擺脫壓力成癮

什麼是過勞?“過勞模”如何擺脫壓力成癮

現代人的疲於奔命,也許並不完全是生活壓力所致,更多的是種強大的社會慣性。

什麼是過勞?“過勞模”如何擺脫壓力成癮

計程車司機黃師傅看了看錶,已經是晚上九點四十五。他像平時一樣守在地鐵十號線太陽宮站的站口,一批剛下車的乘客從地鐵的各個出口蜂擁而出,有些人站在出站口張望,還有一些則向等在地鐵口的幾輛計程車走去。“都是剛下班的,你現在去寫字樓附近轉轉,還有好多沒下班的。每天寫字樓下面都有計程車等著,這些白領加班加到沒地鐵沒公交,只能打車回。

有人說出租車司機是一個城市隱形的見證者,在黃師傅眼中加班已經成了公司白領生活的常態。每天晚上拉的客人裡總有幾個戴著眼鏡、穿著西服、提著公文包的白領,如果他們還有力氣聊,大都是說說自己公司的高管有多麼無良,說說自己一天的苦悶。

“他們工作到很晚,我們的工作又是把他們送回家,那你說我們這些開出租的是不是得工作到更晚?”說到自己的時候,黃師傅不由得發出了一聲苦笑,從他的笑聲中我們聽出了一個勞動者的無奈。

勞動者,這是一個總是和光榮聯絡在一起的詞語。在我們的記憶中努力勞動併成為其他勞動者的模範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勞模這個詞和它曾經所代表的精神追求一起銘刻在了一代人的骨子裡。然而,現在有這麼一群勞動者,他們工作時間比別人更長,操心、焦慮的事情比別人更多,得到的回報可能比別人還要低。用以前對評價勞模的標準來評價他們真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於是對他們的稱呼就比勞模多了一個字,變成了“過勞模”。這一個“過”字很好地代表了他們的生活狀態:過度的勞累,過少的休息,過大的壓力,過激的情緒……

現象

過勞不分階層

有人說如果一個公關公司的職員在9點鐘之前回家,那他不是放假了,就是不幹了。Lisa是一家媒體公關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手下有兩個職員。當被問到加班的事時,Lisa不自然地看了看她的員工,笑著說加班總是難免,但是作為上司她會陪著員工加班,員工什麼時候走她什麼時候走。“其實管理層的壓力更大,尤其是中層管理。下面職員加班的時候我們還得哄著,陪著,上面又會給我們很多壓力。現在加班的情況越往上越嚴重,沒有辦法。”

過勞死逐年增加

若干年後,當我們看到電影《理髮師》的時候,是不是會想到這部電影的背後有一個英年早逝的靈魂。2005年4月,正在拍攝《理髮師》的陳逸飛突然病倒,被送到醫院後幾日不治身亡,離開了這個他生活了不算太長時間的世界。

同陳逸飛一樣,企業資產達到25億元的均瑤集團原董事長、著名民營企業家王均瑤也在他38歲的時候離開了人世。除此之外還有彭作義、楊邁、湯君年……在這些過勞死的名人背後,還有很多我們不怎麼熟悉的人,他們的生命也同樣珍貴,而他們中斷的人生也同樣使人扼腕嘆息。

過勞背後,壓力成癮

在完成一個大單之後,Wendy享受著上班以來難得的清閒時光。每天在辦公室坐坐,拿著工資喝喝咖啡就是她這幾天工作的全部內容。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她自己卻輕鬆不起來,渾身軟綿綿總覺得缺了點什麼。“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就被一根繩子吊著,雖然腳尖能點到地上,但是自己卻還是浮在空中,沒有踏實的感覺。儘快回到工作中是我現在唯一的念頭。”

除了Wendy之外,還有很多人享受不了他們的清閒時間。尤其是在幾個法定的節假日,短暫的假期讓他們不知道該做什麼,享受著帶薪的假期同時心裡還覺得空落落的。但他們又不是單純享受工作的工作狂,工作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折磨,但是閒下來卻是折磨中的折磨。有人很生動地把這種狀態比喻成壓力成癮,或者說只有壓力才能讓他們腦子中某根神經分泌出讓人快樂的激素吧。

探因

壓力成癮是“變態”解壓

催生過勞模的是群體壓力和個體異變

新京報:過勞模的大範圍出現,只是因為生存壓力嗎?

藍楓(國家職業心理諮詢師):說起過勞的問題,員工可能都會怪中層管理,中層管理又會怪老闆,而老闆自己其實每天工作也在十個小時以上,老闆的背後也有巨大的壓力。所以不能單純地把過勞模的問題放在某一個階層上考慮。

催生過勞模的是一種群體性的壓力和個體的異變。造成過勞模的壓力不是個體的壓力,而是群體的大範圍的壓力。這種壓力現在在白領這個階層凸顯出來,如果你不加班,也許旁邊加班的同事明天就會取代你。而老闆如果不讓員工加班,也許明天就會有另外一個企業取代他的企業。尤其是在沒有完善的制度,或者說是社會環境不能保障白領基本的休息權利時,這種群體性的壓力更是無孔不入。

壓力成癮是個體對強大壓力的自我紓解

新京報:為什麼這種群體性的壓力會在某部分人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呢,甚至有成癮現象?

藍楓:現代職業人在自己承受壓力而又無法改變的時候,往往會產生一些順從和依賴的心理。雖然加班的壓力讓他們忍無可忍,但是每當和別人說起自己的加班經歷的時候還帶著一種自豪甚至滿足。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長期承受壓力的人會出現壓力成癮的情況,這也是個體在面對強大壓力時自我紓解的一種方式。

這種方式也許很有效,但是完全稱不上健康,而且是對正常生活方式的偏離。用這種方式來紓解自己情緒的人最初可能會處於興奮期,覺得工作是自己的全部,生活也很有勁頭。慢慢就可能會出現疲勞,開始懷疑自己,表現出明顯的對抗性。這時候有些人雖然看到了自己的失敗但仍然麻木地支撐著,另外一些人則不願意相信自我暗示的失敗,然而向更深層次的自我暗示走去。於是這些人開始更賣力地工作,後果也會更加嚴重。

心理調節對個人的影響只佔40%,但這40%能改變你的狀態。

出路

壓力當前,做自己能選擇/決定/控制的事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表示,在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心理調節對於個人的影響只佔到40%,而外界環境對人的影響能佔到60%,我們尤其需要重視心理能調節的40%。因為那60%是公共的大環境,是人人都要面對的,而心理的40%則造成了個體差異。

彭凱平表示,個體在面對壓力時首先應該明白自己想要什麼。“這是一個what(追求)、desire(需要)和like(喜歡)的問題。我們追求的不一定是我們需要的,我們需要的不一定是我們喜歡的,我們喜歡的不一定是我們追求的。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要在工作中尋找到自己的幸福感。”

彭凱平認為,理性的選擇和經過思考的行為是幸福的前提。“人怎麼才能在工作中幸福,是滿足嗎?不完全是。對於慾望的滿足不等於幸福,打個不恰當的比方,豬總是很容易滿足,但是如果讓你像豬一樣生活你會幸福嗎?能帶來幸福的滿足是建立在自己的選擇和思考上,理性的選擇和思考後的行為才是幸福的源泉。

所以當我們面對外界給我們的壓力時,不應該在壓力面前盲目地去工作和追求。而應該發揮自我效能,做自己能選擇、能決定、能控制的事情。這是面對工作壓力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假期及工作中都要學會忘記

藍楓表示,目前大部分處於過勞狀態的白領都不能很好地處理工作和休息的關係。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假期也是紓解職場心理問題的有效方法。

五招減壓法

開會時被老闆點名你會感到大腦一片茫然無助嗎?芝加哥大學的心理學家西恩·貝洛克解釋說,壓力讓我們把事情搞砸。她就此提出五點減壓貼士。

1、你應當在重要時刻來臨前許久便承認心中的消極情緒,花幾分鐘誠實地寫下你的恐懼,寫下該怎樣糾正先前的糟糕表現。你甚至可以報名參加喜劇排練,在那裡盡情出醜,盡情宣洩工作上的記憶。

2、當處在危急關頭,不應轉身放棄。貝洛克認為最佳策略便是深呼吸,清理頭緒,仔細分析問題,就像在數學考試時解決難題一樣,找到所有的相關條件。

3、想象怎樣向老闆解釋為何值得給你加薪升職並不能減壓。你應該約好朋友在咖啡館見面,在她面前練習你的演說。即使在平和狀態下的練習也有助於防止在高度壓力下出現緊張場面。

4、一旦你已精通某種技能,最好不要再過度思考它。對於射擊高手的大腦掃描顯示,在瞄準時,他們的神經活動要遠低於初練者。因為之前已經歷過許多實戰,他們的思想和身體只在扣動扳機前那一刻才進入狀態。

5、工作或比賽時,可能難以讓自己停止思考後續表現,但這反而會產生更多想法以致慌亂。記得賽前帶著ipod的游泳冠軍菲爾普斯嗎?如果你不能帶耳塞,那就試著給自己唱歌吧,這能使你停止消極的思考,並有助於集中精力。

藍楓表示,學會忘記對於職場白領來說非常重要。首先,在自己的假期要學會忘記。“放假的時候不能進入放假的狀態,假期結束以後又不能進入工作的狀態,這在目前的職場中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很多人即使到了假期,仍然會感覺自己處於一種工作狀態,即使是睡一個懶覺醒來的時候還是覺得很空虛,惦記著自己的工作。而當假期快結束時又很恐懼,還是因為工作。所以,在假期的時候關掉手機和電腦,安安靜靜享受屬於自己的假期是過勞模走出心理陰影的第一步。”

第二就是在工作中學會忘記,不要將別人在工作上的責備衍生成個人的情緒。過勞模在承受很大壓力的同時,情緒上也會出現一定的對抗性。這時候很容易將身邊的同事甚至上司看成是自己的競爭對手,反應上也會有過激的表現。“我們應該學會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和別人的評價,隨時準備忘記來自工作上的指責,尤其是在回到日常的生活中來的時候。”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調節心理

除了工作和休假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瑣事也能對調節心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彭凱平表示,現代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注意到下面三個問題。

第一、評價自己的能力,不輕易許願

我們在生活上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輕易允諾或者給自己制定計劃。因為太多的失敗會對個人產生負面的影響,給人的打擊很大。

第二、給別人以善意是改善自我心理狀態最有效的方式,感染別人的同時還能給予自己幸福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實驗,當一個人接過前輩留給他的東西時,如果發現裡面有很多錢就會感覺很開心,而且也更樂意給自己的下一任留下更多的錢。幸福也是在給予中傳承的。

第三、健康的生活方式,即使面對壓力,也不要大吃大喝,縱情聲色

大吃大喝看上去很開心,實際上是心理脆弱的表現,是逃避。曾經有一個心理學實驗,在一所監獄裡將囚犯分成兩組,一組每天吃很多大魚大肉,另一組則是吃簡餐。在幾年之後發現大魚大肉的囚犯試圖自殺的概率比吃簡餐的囚犯高得多。如果工作是一所舒服的“監獄”,那你也不應該成為監獄裡大魚大肉的那個囚犯。

標籤: 過勞 成癮 勞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renqun/bailing/4kpd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