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人群 >老人健康 >

老年人常見的藥物副作用

老年人常見的藥物副作用

老年人常見的藥物副作用

老年人常見的藥物副作用

精神神經症狀老年人腦組織對藥物反應敏感,其原因是腦細胞數量減少,腦血流量下降和腦活力減退,因此對中樞神經抑制藥的反應敏感性增高。

例如利眠寧具有鎮靜、催眠、抗驚厥等多種功能。通常用量5~20毫克,就有嗜睡、便祕等不良反應。若大劑量服用,如青年人服600毫克,老年人服60~70毫克,即能引起共濟失調(站立不穩、左右搖擺、易跌倒)以及尿瀦留、皮疹、粒細胞減少等,若長期服用,可導致藥物的依賴性,突然停藥還會出現停藥反應症狀。又如鹽酸金剛烷胺,又叫金剛胺、三環癸胺,是一種抗流感病毒藥。口服1次0.1克,每天2次,服藥不得超過10天。如果自己任意加量,每天劑量超過0.2克,即可引起失眠、不安、共濟失調、頭痛、口乾、語言不清等精神神經症狀。癲癇、腦動脈硬化、老年痴呆症以及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疾患者禁用,否則會使病情加重。

體位性低血壓隨著增齡,老年人動脈粥樣硬化明顯,血管運動中樞調節機能減弱,因而不能靈活地調節變動的血壓。當使用某些藥物時,如血管擴張藥、降壓藥、利尿藥等,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故老年人使用這些藥物應慎重。

永久性耳聾老年人內耳毛細胞數目減少,此時如果用了某些易在耳液中積聚的藥物,如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紅黴素等藥物,均具有耳毒性。可導致小孩和老人永久性耳聾。上海市普陀區聾啞學校7年級學生53人中,藥物致聾者31人,佔58.5%。除3人屬母親孕期使用藥物致聾外,其他28人均為後天使用卡那黴素、慶大黴素、鏈黴素致聾。老年人內耳毛細胞數目減少,上述藥物容易在耳液中積聚,導致耳聾,而且這種耳聾常被誤認為衰老所致,應引起重視。

藥物性尿瀦留老年人使用抗帕金森病藥、三環抗抑鬱藥(如阿米替林、米帕明、鹽酸多塞平等藥),均可引起尿瀦留。特別是有尿道、前列腺功能紊亂的老年人更宜誘發尿瀦留。例如,阿米替林鎮靜作用和抗膽鹼能作用均較米帕明強,但服用後易引起嗜睡、口乾、便祕、視力模糊、排尿困難,老年人易引起尿瀦留和麻痺性腸梗阻。所以,有人主張,老年人用三環抗抑鬱藥時,開始劑量應分多次服用,以後逐漸加量,可減少副作用。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人使用強效利尿劑,也要格外小心。

此外,對特殊製劑的副反應也要熟悉,如地高辛過量和奎尼丁中毒對心臟的損害等。奎尼丁是一種抗心律失常藥,用於心房顫動、心房撲動及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也用於預防房性、室性早搏等。口服1次1~2片。但是,不良反應多見,安全範圍小,常有噁心、嘔吐、耳鳴、頭暈、視覺障礙;特異體質的人,可出現呼吸困難、發紺、心室顫動和心室停搏;大劑量可抑制心肌收縮力,直接擴張血管,造成低血壓。對心房顫動及心房撲動者甚至可致心室顫動;竇房結功能低下者,可出現心動過緩甚至停搏。所以,不可麻痺大意。

對藥物副反應的防範

停服無益或無病症的用藥由於臨床醫生對治療未進行隨訪,或患者錯誤地認為,如果停藥病情會變得更壞,因而病人經常服用無效的藥物。這種病癒仍服藥或無病服藥的情況,常可給老年人帶來藥害。治療是否有益,可通過體檢或臨床觀察來確定,也可採用停藥觀察法,如無症狀發生,即應停用藥物。

選擇副作用小的藥物在門診及住院病人中,藥物不良反應占40%,但由於缺乏強有力的檢測,這些反應經常被忽略,而老年病人往往更難識別。所以,病人用某種藥物後要仔細體會,如果症狀反而加重或引起了其他副反應,就應當立即停藥或改用其它藥物。

避免藥源性反應一種藥物的副反應常用另一種藥物來治療,但這又可能發生新的藥物副反應。這就會導致惡性迴圈。所以,開始用藥時就應當合理選擇,儘量消除或減少開始時的藥物副作用。

用藥種類要簡化藥物用量越大,療程越長,每天服藥次數越多,服藥品種越多,毒副反應就越大。服用2種以上藥物時,有6%發生相互影響;服用5種以上時,這種危險性增加至50%;服用8種以上藥物時,則增至100%。所以,患有多種疾病的老人,應根據病情輕重緩急,慎選主要藥物,應用最少藥物的最低有效量為上策。千萬不可多藥齊下,夢想一日之內百病皆除。須知有時一種藥可治多種疾病,如鈣拮抗劑可同時治療高血壓和心絞痛。新近研製的控釋劑,多數每天只服1次即可。如需同時合用藥物時,以不超過3~4種為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renqun/laoren/0yxz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