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人群 >老人健康 >

對保健品說拜拜 老人並非是那麼好騙的

對保健品說拜拜 老人並非是那麼好騙的

老年人被忽悠的現象現在普遍存在,很多人為此懊惱不已,但是又沒有好辦法。有些家裡老人甚至迷戀上保健品。商家吹噓老年人補鈣等等,老年人天天關注著保健品排行榜,明明自己吃不完還是不停的買。家人反對還招來一頓痛罵。您是否對此很無奈,小編給您支招。

對保健品說拜拜 老人並非是那麼好騙的

對保健品說拜拜 老人並非是那麼好騙的

老年人防騙10點注意

1.老年人上街或外出散步,如突然有人自稱是您或家人的熟人,主動與您握手、擁抱時,您應留意您的金銀首飾或財物,防範被竊取、搶走;

2.在自己家或在路上,遇有和尚、尼姑、道士打扮的陌生人敲門或打招呼,並極力向您討好求救時,您千萬不可輕信或帶其進家門,這可能是陷阱的第一步,接下來便可能使用花言巧語引誘您,最終詐取您的錢財。

3.若有殘疾人到您家或店鋪兜售物品、求助時,您一定要謹慎,嚴防被假象迷惑而被侵財;

4.平時自己的身份證、戶口簿、房產證或其他證照應妥善保管,萬不可轉借他人,否則將可能有意想不到的麻煩或損失;

5.當有人向您兜售金銀財寶或文物、古董時,一定要警惕,謹防花鉅款買來的竟是一文不值的破銅爛鐵;

6.無意中突然發現地上有貴重財物,同時又有人要與您平分時,您一定要頭腦清醒,也許這正是騙子設的圈套;

7.當您帶有錢財準備購物、看病時,不要與陌生人搭腔,也許他將以有生意要合作,以高額回報為誘餌把您騙至人煙稀少的地方,然後再與同夥配合,實施搶、騙或偷盜您的錢財;

8.從銀行或郵局支取現金時,一定要謹慎,防止有人窺視您。如有人提示您錢掉地下了,您一定要警惕,防止卡被人調包;取錢後,若有陌生人主動跟您搭話,應及時脫身或報警求助;

9.一旦有人向您兜售假幣、殘幣、錯版幣、外幣時,萬不可輕信,其巧妙的手段會讓您因發財心切而上當受騙;

10.如有人擺地攤賣藥,周圍又有人稱效果不錯等,您要小心了,這有可能是托兒在誘騙您.

老年人“痴迷”保健品 兒女當反思

80歲的潘阿婆每天凌晨4點多就出門,和老伴一起去參加保健品講座,幾年來風雨無阻……

還有中華街道的陳阿婆,每月3000元的收入,大部分都用於買保健品,子女反對她買,她還威脅要為此和兒子“斷絕母子關係”……

這些平日節儉的老人,為何一擲千金痴迷購買養生保健產品?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老人們如此“瘋狂”?

“情感營銷”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懷”

陳阿婆月收入約3000元,省吃儉用的她,每月花費僅幾百元,剩下的錢幾乎全用於購買保健品。

阿婆家住中華街道,她的老伴已去世多年,孫輩或在北方唸書,或出國,雖然子女均在廈門,但終日在外忙碌,難得回來看望她。她說:“我把聽講座當做老人聚會,比一個人孤零零地在家發呆要強。

離開冷清的家,陳阿婆在組織方處得到的是“無微不至的關懷”。“‘老師’把我們當做自己的父母一樣,天天噓寒問暖,反覆叮囑我們要按時吃飯睡覺,身體稍有不適就要檢查。”

用甜言蜜語讓老人們感受到親人般的關懷,很多銷售人員因此取得了老人的信任。針對當下社會的“空巢老人”現象,組織方利用老人因子女不常在身邊所引起的空虛、失落,組織講座、聚會,大打“親情牌”,從而掏空老人的口袋。

除了“情感營銷”,面對老人的生活習慣,商家還開發出各種各樣的 “誘銷”方式。他們在社群裡發展老人來做產品的“托兒”,建立“社群營銷網路”,通過熟人發展熟人的模式來進行傳播。

“老人瘋狂”每天凌晨準時聽講座

同樣經常購買老年人保健品的潘阿婆很信賴那些銷售保健品的“老師”,她說:“講座上,‘老師’的話總能說到老人的心坎上。”因此,有的老人乾脆把“老師”請到家裡吃飯、聊天。

“有人向‘老師’訴說子女不願和自己交流,自己很孤獨,一邊說一邊抹淚。”潘阿婆說,“有時我們這些老人們感覺,‘老師’比子女還貼心,又怎麼好意思拒絕他們推銷的東西呢?”

潘阿婆80歲高齡了,近來,她和老伴每天凌晨4點多就起床往劇院趕,去聽老年保健品“講座”。她的兒女們急了:真擔心爸媽的錢又被騙走了。

這些聚集在推銷老年保健品講座上的老年人,由於關愛缺乏、資訊閉塞等原因,更容易被“流行觀念”或“權威專家”誤導。而商家正是看到老人需要向人傾訴、想人陪伴的心理需求,組織各種活動,投入大量情感,讓老人掉入圈套,自覺自願購買各種保健品。

對此,一家保健品銷售企業的負責人道破 “天機”:“最主要的是親情服務,就是把這些顧客當家里人一樣去服務。”

子女無奈一反對買就捱罵

雖然不少“健康知識講座”都存在虛假宣傳、誇大功效的現象,讓老人花了不少冤枉錢,但鮮有老人向有關部門投訴,投訴者多為老人的晚輩。

“我媽騙我說這些保健品都是送的,自己沒花一分錢!”潘阿婆的女兒尤女士鬱悶地說,她認為保健品所謂的“效果”,源自父母的心理作用。

尤女士還說,老人平時節衣縮食,只為購買高價保健品,導致子女想為老人改善生活條件,卻不敢過多給父母錢——怕父母轉身拿去買保健品。

雖然媒體報道過涉嫌虛假、誇大功能宣傳的“健康講座”。然而,竟然沒有老人投訴自己上當受騙。另外,當工商、藥監等部門執法檢查,叫停 “健康講座”時,還經常遭到老人的不理解,甚至謾罵。

陳先生的母親痴迷保健品多年,有記者曾多次試圖採訪其母親,但卻連遭陳先生的拒絕。陳先生說:“我反對她購買保健品,都遭到她的斥責,威脅我說要脫離母子關係。你們一旦上門採訪,我母親肯定和我鬧翻,還是算了吧!”

無奈之餘,陳先生對組織者深惡痛絕,他說:“這些保健品健康講座把老人給‘洗腦’了。”

老人“瘋狂”迷戀“健康講座”,並且為買保健品掏空了口袋,兒女們不能一味地抱怨父母無知、痛斥商家可恥,還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整天忙於工作和應酬,是不是忽略了老人的情感需求?如果平時能像那些“老師”那樣,對父母能多一些關心的話,怎麼會被推銷保健品的商家鑽了空子?

總結:無論老年人發生些什麼,子女多少都有自己的責任,我們應該把老人被忽悠的事情關注起來。預防此類事情的發生。關注老人情感生活,物質並不能給老人帶來他們想要的。(文章原載於《益壽文摘》,刊期:2012.08,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標籤: 保健品 老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renqun/laoren/pzl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