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休閒 >世界之最 >

世界最早水車 在三國時期由馬鈞發明

世界最早水車 在三國時期由馬鈞發明

世界最早水車是什麼樣子?水車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充分利用水力發展出來的一種運轉機械。根據文獻記載,水車大約東漢時期出現。水車作為中國農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創造力,見證了中國農業文明,為水利研究史提供了見證。水車的發明奠定了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世界最早水車等相關內容。

世界最早水車 在三國時期由馬鈞發明

世界最早水車

馬鈞水車(別名翻車,龍骨車,龍骨水車),三國時發明。車山車桶、車葉、車軸等構成。使用時以人力轉動車軸,讓車軸拖動車桶內車葉,車葉即將進入長車桶底的水,提上高處,以灌溉農田。它距今已約1800年,是世界最早的水車。

馬鈞,三國時機械製造家,宇德衡,魏扶風(今陝西興平東南)人。曾任博士、給事中。史載,他不僅改進了絲絞機、連弩,提高效率五倍,試製出轉輪式發石機、指南車,“水轉百戲”而且發明了水車。他“居京都,城內有地,可以為園,患無水以灌之,乃作翻車(即水車)令童轉之,而灌水自覆,更入列出,其巧百倍於常”。他是世界最旱發明水車者。

磨是把米、麥、豆等糧食加工成麵粉的一種機械。開始用人力和畜力,到了晉代,中國發明瞭用水作為動力的水磨。

世界最早水車 在三國時期由馬鈞發明 第2張

水磨的動力部分是一個臥式水輪,在輪的主軸上安裝磨的上扇,流水衝動水輪帶動磨轉動,隨著機械製造技術的進步,後來人們發明一種構造比較複雜的水磨,一個水輪能帶動幾個磨同時轉動,這種水磨叫做水轉連機磨。

水車簡要介紹

水車是一種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水車也叫天車,車高10米多,由一根長5米,口徑0.5米的車軸支撐著24根木輻條,呈放射狀向四周展開。每根輻條的頂端都帶著一個刮板和水斗。刮板刮水,水斗裝水。河水衝來,藉著水勢的運動慣性緩緩轉動著輻條,一個個水斗裝滿了河水被逐級提升上去。臨頂,水斗又自然傾斜,將水注入渡槽,流到灌溉的農田裡。

中國自古就是以農立國,與農業相關的科學技術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水利作為農業中最不可缺的一環,各朝政府雖致力於興修水利工程,不論是灌溉渠道或是運河都動員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營建。但是這些渠道大都分佈在各大農業區,至於高地或是離灌溉渠道及水源較遠之地,顯然是無法顧及。於是中國勞動人民善用其智慧,發明了一種能引水灌溉的農具——水車。

水車外形酷似古式車輪。輪幅直徑大的20米左右,小的也在10米以上,可提水高達15-18米。輪幅中心是合抱粗的輪軸,以及比木鬥多一倍的橫板。一般大水車可灌溉農田六、七百畝,小的也可灌溉一、二百畝。水車省工、省力、省資金,在古代可以算是最先進的灌溉工具了。

中國民間最早的汲水用具該是“桔槔”。《莊子.外篇.天地篇》中,載子貢南遊,反途路過漢陰時,看到一個老丈人辛苦的抱甕汲水灌溉,事倍而工半,於是告訴老翁一種省力的器具,名曰之『槔』。它的製作方式是:『鑿木為機,後重前輕,掣水若抽,數如沃湯。』也就是用一條橫木支在木架上,一端掛著汲水的木桶,一端掛著重物,像槓桿似的,可以節省汲水的力量。從抱甕灌地到桔槔汲水初步利用器械,可以說是水車發明的先軀。

水車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

中國正式記載中的水車,則大約到東漢時才產生。東漢末年靈帝時,命畢嵐造“翻車”,已有輪軸槽板等基本裝置。又有一說三國時魏人馬均也有“翻車”的製造(見《三國志.魏志》卷二九杜傳裴松之注)。不論“翻車“究竟首創於何人之手,總之,從東漢到三國”翻車“正式的產生,可以視為中國水車成立的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水車的發展到了唐宋時代,在輪軸應用方面有很大的進步,能利用水力為動力,作出了"筒車",配合水池和連筒可以使低水高送。不僅功效更大,同時節約了寶貴的人力。南宋張孝祥〈題能仁院壁詩〉中大讚其曰:『轉此大法輪,救汝旱歲苦。』可見此水車對農事幫助之大。這是中國水車發展的第二個階段。

第三階段

到了元明時代,輪軸的發展更進步。一架水車不僅有一組齒輪,有多至三組,而有"水轉翻車"、"牛轉翻車"或"驢轉翻車",可以依風土地勢互動為用。這項發展,使翻車的利用更有效益。翻車打東漢三國時代發明以來,一直停滯在人力的運轉。至此,利用水力和獸力以為驅動,使人力終於從翻車腳踏板上解放。同時,也因轉軸、豎輪、臥輪等的發展,使原先只用水力驅動的筒車,即使在水量較不豐沛的地方,也能利用獸力,而有所貢獻。另外,則有"高轉筒車"的出現。地勢較陡峻而無法別開水塘的地方,也能低水高送,有所開發。這是中國水車發展的第三階段。元明之後,中國水車的發展便再沒有多少特殊的成就了。

世界最早水車 在三國時期由馬鈞發明 第3張

水車一物在中國農業發展中有很大貢獻。它使耕地地形所受的制約大為減輕,實現丘陵地和山坡地的開發。不僅用之於旱時汲水,低處積水時也可用之以排水。後來作為農業建築物,深受農民喜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xiuxian/shijie/p8pr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