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職場 >投資 >

離岸金融中心-離岸金融市場的型別

離岸金融中心-離岸金融市場的型別

以美元為中心,離岸金融市場起源於歐洲美元交易。1973年和1979年,石油輸出國組織兩次大幅度提高油價而獲得了鉅額國際收支盈餘,積累了大量石油美元,石油美元投放到歐洲美元市場生息獲利,使得歐洲美元市場存款總額急劇增加,市場規模迅速擴大。

離岸金融中心-離岸金融市場的型別

離岸金融中心-離岸金融市場的型別

什麼是離岸金融市場

離岸金融市場(offshorefinancemarket),是指主要為非居民提供境外貨幣借貸或投資、貿易結算;外匯黃金買賣、保險服務及證券交易等金融業務和服務的一種國際金融市場,亦稱境外金融市場,其特點可簡單概括為市場交易以非居民為主,基本不受所在國法規和稅制限制。離岸金融市場在60年代的興起,使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簡介

離岸金融市場(offshorefinancialmarkets),是指非本地居民之間,以銀行為中介,在某種貨幣發行國國境之外,從事該種貨幣交易的市場,也有人將它稱為歐洲貨幣市場。

發展歷程

以美元為中心,離岸金融市場起源於歐洲美元交易。1973年和1979年,石油輸出國組織兩次大幅度提高油價而獲得了鉅額國際收支盈餘,積累了大量石油美元,石油美元投放到歐洲美元市場生息獲利,使得歐洲美元市場存款總額急劇增加,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同時,因油價上漲而造成國際收支逆差的石油進口國,紛紛向歐洲美元市場舉債,形成歐洲美元的現實需求方。因此,石油美元充實和擴大了歐洲美元市場。

20世紀70年代以後,美元霸權地位日益衰落,美元危機頻頻爆發,美元地位極其不穩定,各國中央銀行為了保持儲備價值的穩定,也紛紛將原來持有的單一的美元儲備轉換成持有多種貨幣的組合,降低外匯風險。全球外匯儲備中非美元資產的比重明顯上升。人民幣匯率的上升是由於人民幣國際購買力的上升而必然發生的,導致國際貨幣市場人民幣的外流和囤積。如果中國經濟繼續快速發展,人民幣國際化不可避免。

為提高本國金融業在國際金融中的地位,爭奪國際金融市場份額,參與國際金融利潤平均化過程,從20世紀70年代起,一些國家開始由政府推動建立本國的離岸金融市場。20世紀50年代,倫敦成為全球非正統貨幣金融交易中心。一個在美國境外經營美元存貸款業務的信貸市場最初是在倫敦出現的。近年來,倫敦的歐洲美元市場日益發展成為一個大規模的國際性美元融通市場。後來,不僅美元,各國貨幣也在此成為直接交易的商品,並且形成了受供需關係調節的貨幣價格。(印證了馬克思“貨幣即商品”。)

離岸金融市場是在傳統國際金融市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又突破了交易主體、交易範圍、交易物件、所在國政策法規等眾多限制。第一,離岸金融市場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金融市場,吸納了全球範圍的剩餘資本和資金;第二,離岸金融市場有其獨特的利率體系,均以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為基準利率,是各種貨幣在國際借貸過程中的唯一參照標準;第三,離岸金融市場的經營環境和市場業務高度自由化,是一種超國家、無國籍的資金融通市場,貨幣借貸和外匯買賣既不受制於交易所貨幣發行國的金融法規,又不受制於市場所在國的銀行法以及外匯管制;第四,離岸金融市場上的交易規模很大,是大型金融機構的資金融通,以銀行間交易為主,其業務往往帶有批發的性質。

特徵

(1)業務活動很少受法規的管制,手續簡便,低稅或免稅,效率較高。

(2)離岸金融市場由經營境外貨幣業務的全球性國際銀行網路構成,這些銀行被稱為“境外銀行”。

(3)離岸金融市場借貸貨幣是境外貨幣,借款人可以自由挑選貨幣種類。該市場上的借貸關係是外國放款人與外國借款人的關係,這種借貸關係幾乎涉及世界上所有國家。

(4)離岸金融市場利率以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為標準。一般來說,其存款利率略高於國內金融市場,而放款利率又略低於國內金融市場,利差很小,更富有吸引力和競爭性。

作用

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

首先,國際金融市場能在國際範圍內把大量閒散資金聚集起來,滿足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同時通過金融市場的職能作用,把“死錢”變為“活錢”,由此推動了生產與資本的國際化。

其次,正如歐洲貨幣市場促進了當時的聯邦德國和日本經濟的復興,亞洲美元市場對亞太地區的經濟建設也起了積極的作用。發展中國家的大部分資金也都是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籌集的。貨幣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又為跨國公司在國際間進行資金儲存與借貸、資本的頻繁調動創造了條件,促進了跨國公司經營資本的迴圈與週轉,由此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巨大發展。

為經濟發展提供資金

國際金融市場是世界各國資金的集散中心。各國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國際性的蓄水池,獲取發展經濟所需的資金。可以說,某些國家或地區就是以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借錢付利息的代價來推動經濟發展的。

調節各國的國際收支

國際金融市場的產生與發展,為國際收支逆差國提供了一條調節國際收支的渠道,即逆差國可到國際金融市場上舉債或籌資,從而更能靈活地規劃經濟發展,也能在更大程度上緩和國際收支失衡的壓力。

促進金融業的國際化

國際金融市場的發達(例如,當大量國際資本同時流向一個國家時,必然導致流入國貨幣供應量增加,引發通貨膨脹,衝擊該國貨幣政策的執行效果,甚至會加劇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安),吸引著無數的跨國金融組織,尤其是銀行業彙集於此。國際金融市場成了國際大銀行的集散地。金融市場通過各種活動把這些銀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世界各國的銀行信用突破空間制約而成為國際間的銀行信用,在更大程度上推動諸多金融業務國際化。

引導國際資本流動

國際金融市場會導致國際資本在國際間充分流動,使當前的國際資本流動達到了空前的規模。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果。為此,近幾年在西方各國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時,都不同程度地加強了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干預與管理。

分類

避稅港型

該型別的金融市場位於自身經濟規模極小的小型國家或地區,起一個“記帳中心”的作用,產生的投資效應、就業效應和國民收入效應很低,但在硬體方面的投入成本卻不低,對軟體的要求很高,既可以產生資金滲透,又可成為“洗錢中心”,該型別的市場以加勒比海地區開曼和巴哈馬的離岸經濟為代表。

內外一體

該型別的金融市場需要金融業具有高度的經營自由,境內市場幾乎完全開放,對所在地的經濟、金融發展基礎和管理水平又較高的要求。該型別的市場以倫敦和香港的離岸經濟為代表。內外一體型離岸金融市場模式代表著國際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方向。

內外分離

該型別的市場是由政策誘導、推動,專門為非居民交易所創設。一方面便於金融管理當局對在岸業務、離岸業務分別加以監管,另一方面可以較為有效地阻擋國際金融市場對國內金融市場地衝擊。該型別的市場以紐約、新加坡和東京的離岸經濟為代表。

分離滲透

該型別市場模式是將境內金融業務和離岸金融業務分帳處理的前提下,根據經濟發展中的引資需要,允許一定比例的離岸帳戶資金流入。根據我國現實國情和重慶目前的金融實力,滲透性離岸金融市場模式的設定建議實施“以內外分離為基儲適度滲透的離岸金融市場模式”,即從事離岸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要專門開設離岸業務帳戶,將離岸業務與在岸業務嚴格分離,同時在將境內業務和離岸金融業務分帳處理的前提下,根據經濟發展中的引資需要,允許一定比例的離岸帳戶資金流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zhichang/touzi/wwzg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