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減肥 >減肥瘦身 >

小腹肉多 多半跟脾胃溼熱有關

小腹肉多 多半跟脾胃溼熱有關

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有如下困擾:小腹肉多;成人痘;大便不暢;常犯酸水;口乾口苦;舌苔肥膩;渴不欲飲;口甜粘濁;納呆噁心;身重肢倦等症狀,中醫認為,這多半是脾胃溼熱。機體由於脾胃運化受阻,使得溼與熱蘊集在脾胃當中並致使脾胃虛弱,從而引發脾胃功能失調,出現如上症狀。本文即以脾胃溼熱的病理病因為主體進行論述。

小腹肉多 多半跟脾胃溼熱有關

飲食不節、溼邪入侵可致脾胃溼熱

在中醫中,脾胃溼熱又被稱為中焦溼熱,常可由飲食不節、溼邪入侵所致。脾胃溼熱,顧名思義,即溼、熱蘊集脾胃當中,使得脾胃運化受納失健失職,從而引發脾胃功能失調,除了飲食不節,外感溼邪,很多原因都可引起脾胃溼熱證,如長期過食肥甘、情緒不良等都可造成機體脾胃溼熱。脾胃虛弱,不能正常運化穀物水液,水反為溼,谷反為滯,溼和滯久則化熱,可形成溼熱;同時各種疾病因素很易引發脾胃功能失調而生溼熱長。具體臨床症狀有脘腹痞滿、體倦身重、大便溏洩、身熱口苦、渴不多飲、尿少而黃,甚至面目皮膚髮黃如橘子色,舌苔黃膩,脈濡數。脾胃溼熱雖為中醫名詞,但在西醫臨床上亦可常見其蹤跡,它與消化、腫瘤、泌尿等多個系統的多種疾病密切相關,其中以消化系統疾病最為常見,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等均與脾胃溼熱密切相關。具體詳述如下:

1、飲食不節

萬病始於口,飲食不節是造成脾胃溼熱的主要原因,如今萬事講究效率,就連我們最切身的飲食也變成了分分鐘解決的事情,飲食中的食療因素、養生因素根本容不得我們去深思與細想,飽腹、獵奇、依賴成了我們所謂的“享受美食”,長期吃快餐、宵夜、冷飲、酒精等使得我們的脾胃越來越弱化,難免溼熱入侵。所謂“飲食自倍,脾胃乃傷”,長期無節制的飲食是傷害脾胃的最多,也是最常見的病因。

此外,經常喝酒、無規律飲食、飲食不乾淨、常食肥膩甜食等都可以傷及脾胃,造成脾胃溼熱,引起食滯、溼阻、氣滯等,而食滯、溼阻、氣滯日久均可化熱。酒性本身即“氣熱而質溼”,氣滯也是水溼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極具生溼助熱的特性,可見諸多飲食不節因素均可成為脾胃溼熱證形成的病因,胃雖喜潤惡燥,但脾胃溼熱的形成與胃也有直接的關係。食物先由胃納,臨床常先見胃納失常的症狀如胃脘痞滿、納呆、噁心等。脾與胃共為中土,生理上協調合作,共同完成納化功能,病理上互相影響,所以溼熱證與胃的關係密不可分,故稱脾胃溼熱證。

2、外感溼邪

小編可謂是外感溼邪導致脾胃溼熱的親歷者,也體驗到了其給身體帶來傷害,所以廣大朋友一定要積極做好防治工作,不要長期處於潮溼陰熱的環境中。中醫中對脾胃的介紹非常的有趣和合理,其將脾稱為溼土,胃稱為燥土,前者為受溼之區,最怕溼邪;後者喜潤惡燥,卻很容易患陽熱之邪。在脾虛失運內有蘊溼的情況下,如外感風熱與內蘊之溼結合便可形成溼熱。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陽內傷,溼飲停聚,客邪再致,內外相引,故病溼熱。”同時外邪犯肺,胸悶咳嗽,氣機升降失常,又可傷及虛弱之脾胃,致溼從內生,鬱而化熱,形成溼熱。

3、情緒不良

《素問·靈蘭祕典論》提到: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脾胃主受納運化,在志為思,如果一個人長期情緒不良,思慮過度,勢必會影響脾胃之功能,長此以往,也可能造成脾氣鬱結,造成脾胃溼熱。張景嶽曾說:“但苦思難釋則傷脾”。過度思慮,情志不暢,會影響肝的疏洩功能,肝的正常疏洩是脾升胃降協調脾氣健運的重要條件,即“土得木而達”。肝失疏洩無以調暢氣機,脾升胃降失調,脾失健運生溼,溼鬱化熱,溼熱乃成。

結語:正所謂“內傷脾胃,則百病叢生”,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直接影響著我們的健康狀況。不僅如此,其還與我們大家都關心的肥胖、長痘等形象問題密切相關。通過此文,希望各位讀者能夠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護好我們的脾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jianfei/shoushen/lnn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