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養生保健 >

腳出汗是什麼原因 腳出汗罪魁禍首竟是它

腳出汗是什麼原因 腳出汗罪魁禍首竟是它

天氣炎熱的時候,腳愛出汗並不是很難理解的一件事,但是如果平時也經常腳出汗的話,就應該思考一下腳出汗是什麼原因了。那麼哪些因素會導致腳出汗呢?腳出汗是腎虛引起的嗎?下面就讓本站的小編為大家介紹下腳出汗的原因吧!

腳出汗是什麼原因 腳出汗罪魁禍首竟是它

目錄

1、腳出汗是什麼原因 2、冬天腳出汗是什麼原因

3、兒童腳出汗是什麼原因 4、孕婦腳出汗是什麼原因

5、泡腳出汗是什麼原因 6、腳出汗是什麼病

7、腳出汗是腎虛嗎 8、腳出汗怎麼辦

腳出汗是什麼原因

腳出汗多有生理和病理之分,如天氣炎熱和大運動量時的出汗多屬生理現象。

病理原因包括

自汗

自汗就是說沒有其他因素引發的但是經常出汗的情況,而這和患者自身的身體狀況有著很大的關係。自汗大都和肺氣虛弱、津液外洩等身體虛弱的狀況有關,也和神疲、乏力、畏寒等症狀有關。因此這一現象常出現了身體不好的孩子或者病人身上。

盜汗

入睡則汗出,醒後則汗止。盜汗多因陰虛而致,陰虛則陽亢,陰不御陽,津隨液為汗,故常伴有五心煩熱、失眠、口咽乾燥等症狀。常見於肺結核浸潤期患者者。

絕汗

指病情危重,正氣衰弱、陽氣欲脫時,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脈象微弱,時有時無等危症,是陽氣將絕之象,多見於心衰、虛脫的病人。

偏汗

俗稱“半身汗”。它見於左側或右側,上半身或下半身。皆為風痰或風溼之邪阻滯經脈,或營衛不周,或氣血不和所致。多見於風溼或偏癱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為中風先兆。

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並不發熱,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蒼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脈遲沉、舌淡等寒症表現。多因平素陽虛、衛氣不足所致,也可因受驚嚇引起。

腳出汗除了以上的因素之外,還和精神狀態有著關係。如果你經常情緒不良、思慮過度、精神緊張的話,那麼就必然會出現經常出汗的狀況。另外,過於肥胖或者體質過於虛弱的人,也會出現大量出汗的狀況,並且常常伴有濃重的汗味。

有些人多走路或跑步後腳汗出得很多,汗水把鞋襪浸溼,怪難受的。腳汗較多的原因大致有這樣幾方面:有些人的足部汗腺比較豐富,特別會出汗,這往往與遺傳因素有關。

有的是支配足部汗腺的神經豐富和敏感,支配汗腺的神經分佈在面板上的交感神經,每當行走、跑步,甚至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時,交感神經便處於高度興奮狀態,汗腺也隨之大量分泌汗液。

還有的則是因為穿的膠鞋不透氣,分泌的汗水不能及時蒸發散失才造成的。

手腳多汗,醫學上稱做為“侷限性多汗症”,多發生在情緒波動幅度較大的青壯年身上。

“侷限性出汗症”的治療,一般採用維生素B1、谷維素、安定片等。

如果汗出很多,可適當服一些阿托品或普魯本辛等抗乙醯膽鹼藥。但是,安定和抗乙醯膽鹼藥有一定副作用,不宜長期服用,故臨床上多配合中醫治療。

手腳出汗量正常,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但如果手腳出汗過多,那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功能性區域性異常多汗。手腳多汗又稱“手腳多汗症”或者“手足多汗症”。

汗腺的分泌是經由交感神經所控制的,而手汗症即是因不明原因的交感神經過度緊張,例如緊張、興奮、壓力或夏天高溫造成手掌排汗異常增加所致,還可由於交感神經損傷或異常的反應,乙酸膽鹼分泌增多,導致小汗腺分泌過多的汗液。

而中醫認為,手腳多汗是因脾胃功能失調引起的。

手足多汗症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但往往造成學習,工作或社交的困擾而就醫治療。患者手掌大多時候都是溼嗒嗒的,而長期潮溼的手部常會造成容易脫皮,更是有礙外觀。

學齡中的青少常因大量手汗將考卷弄溼而影響考試,經常是試卷未寫就已經溼了。青少年不敢與人牽手,連握手都成問題。嚴重時手掌甚至會出現溼疹面板炎的症狀。

成年後,也造成他們在工作上與社交活動上的不便。 多汗症的病人常合併足汗的現象,而患者所流出的汗液通常沒有異味,情況有異於狐臭病患者。

而狐臭(腋下多汗異味症)患者,則與遺傳體質較有關,主要是腋下皮脂腺發達,發病率比手汗症高,造成的困擾也比較普遍。

比如衣服總有洗不去的黃漬,也不敢穿著無袖上衣,最重要的是在與人接近時,多了莫名的心理負擔與畏懼。

多汗症患者無論炎夏酷暑,還是天寒地凍,手掌、足底及腋下總是多汗、溼冷,有時還呈滴珠狀出汗,情緒緊張時更為嚴重。常常在寫字時把紙張弄溼,打字時把鍵盤滴溼,更不敢與別人握手。

手足多汗症患者在人多的場合、在開會做報告的時候、在遇見陌生人、在遇見熟人領導時、在緊張激動時、在運動時、在遇見異性時、在談論敏感話題時、有時莫明奇妙地也會出現滿頭大汗,掌心流汗等。

冬天腳出汗是什麼原因

情景一:自汗

白天就算不運動或者只是輕微活動一下,就會出汗很多,只是做一點小運動就會汗流浹背。患者身體虛弱、精神不佳、食慾差,肺氣虛弱,並且容易感冒。主要是由於氣虛或陽虛引起的正氣不足,汗液外洩。

飲食療法

材料包括50g瘦豬肉,30g浮小麥, 30g黑豆。將洗淨切塊的瘦豬肉加入浮小麥與黑豆煮熟,飲用。每日1劑。

日常習慣

自汗的患者應該多喝水,給自己的身體補充足夠的電解質,避免因為出汗而導致身體缺水。另外,自汗的人也需要多多補充營養,但是要注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以免影響身體健康。還有在生活習慣上,也有儘量勞逸結合,注意運動。

情景二:盜汗

由陰虛所引起的,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洩即止。中醫認為“腎陰衰不能內營而退藏,則內傷而盜汗。”所以治療盜汗就要滋陰降火。

飲食療法

新鮮百合1000克,藕粉500克,白糖適量。百合洗淨,晒乾或烘乾,研粉,裝瓶蓋緊備用。百合粉、藕粉各1匙,加冷水2~3匙調成薄芡,再用沸水沖泡,加白糖拌勻服食,每日2次,連服1月。

生活習慣

盜汗者要適當調節居住環境的溫溼度,經常拆洗鋪板、被褥,保持乾燥。宜進食冬蟲草、山藥、豬腎等具有補腎、健脾、補肺功效的食物。

情景三:手腳出汗多

手腳多汗分為虛實兩種,主要是由脾胃功能紊亂引起的。脾胃虛弱是一種津液不足的虛熱症,伴隨著心緒不寧、煩躁、口乾舌燥、舌紅少苔等症狀。脾胃實症者主要有大便不暢、小便不清、口臭口苦、舌苔渾厚等症狀,主要是因為過度喝酒和食用過多的辛辣肥膩食品。

飲食療法

針對脾胃虛弱者可選用增液湯(生地、玄蔘、麥冬各20克)加棗仁、牡蠣、石斛、合歡花各15克治療。

針對脾胃實症者可選用三仁湯(杏仁、白蔻仁、厚朴、半夏、竹葉、通花各12克,苡仁、滑石各30克)加黃芩、萊菔子各15克治療。

生活習慣

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避免激烈起伏的情緒。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儘量不要一直處於亢奮的狀態,保持心境平和。

情景四:腋下多汗

腋下多汗俗稱狐臭,是由於細菌分解了腋窩汗腺分泌的有機物,過程中所形成的中間產物和最終產物混合,在空氣中揮發所產生的類似於狐狸散發的特殊氣味。狐臭會隨著外界溫度升高、人情緒的緊張激烈引起的汗液增多而越發濃烈。

飲食療法

多喝乳酸飲品。細菌是由汗腺排出體外的,要抑制狐臭就要減少細菌的生長,而細菌在酸性環境下是會減少生長的,所以要多喝酸性飲品。

生活習慣

可用止汗劑減低出汗的情況。止汗劑能阻塞汗液分泌的通道,並有殺菌及消毒作用。保持身體清潔便能減低細菌滋生,使腋臭不會發作。每天可用消毒液(如滴露)洗澡兩至三次。

在生活中我們還可以通過中醫按摩的方法來輕鬆止汗。將拇指指尖立起,用力點按合谷2-3分鐘,穴位區域性出現明顯痠痛感;再用拇指指腹順時針輕揉復溜3-5分鐘,穴位區域性出現輕微的酸脹感;復溜穴在足內踝尖與跟腱後緣之間中點向上約三橫指處。注意合谷穴是重點,復溜穴要輕揉。

另外,多汗可以喝淡鹽水。中國有句俗話“早喝鹽湯,勝似蔘湯”,因為淡鹽水能夠對腸壁粘膜產生透析作用,利於清除腸壁宿垢。出汗過多造成體內鹽分嚴重損失,若不及時補充,就會導致頭暈、噁心、無力等。

按氣味辨別

正常的汗沒有明顯的腥臭味,如果汗味腥臭,多與熱證或溼熱證有關,屬肝熱,這種情況可通過清淡飲食,或用中藥菊花、茵陳等泡水飲用;若腥臭明顯,應找大夫診治。此外,若在夏季悶熱的環境中,出現大量出汗、口渴、頭昏、胸悶、噁心、心慌、四肢無力、耳鳴、注意力不集中,體溫升高的情況,一般屬於中暑先兆,應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補充一些淡鹽水,短時間內可恢復正常,症狀不能恢復或嚴重者,要及時就醫。

除上述情況,還有一些出汗表現,如汗液顏色的改變,有黃汗、紅汗、黑汗等,這種情況需由醫生綜合判斷後診治。如果重病的病人突然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或大汗、呼吸急促等,則預示著病情的凶險。

總之,一旦異常出汗的情況嚴重或伴隨其他嚴重表現,應及時就診。

兒童腳出汗是什麼原因

家長往往習慣於以自己的主觀感覺來決定小兒的最佳環境溫度,喜歡給寶寶多蓋被,捂得嚴嚴實實。孩子因為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而且又處於生長髮育時期,機體的代謝非常旺盛,再加上過熱的刺激,只有通過出汗,以蒸發體內的熱量,來調節正常的體溫。

此外,小兒在入睡前喝牛奶、麥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會引起出汗。有的家長在孩子入睡前給其喝牛奶、麥乳精等,小兒入睡後機體大量產熱,主要通過面板出汗來散熱。

另外,室溫過高、或保暖過度也是小兒睡眠時出汗的原因,這些都屬於生理性的出汗。

病理性出汗是在小兒安靜狀態下出現的,如佝僂病的出汗,表現為入睡後的前半夜,小兒頭部明顯出汗。由於枕部受汗液刺激,嬰兒經常在睡覺時搖頭與枕頭摩擦,結果造成枕部頭髮稀疏、脫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環狀脫髮,醫學上稱之為“枕禿”,是嬰兒佝僂病的早期表現,只要及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佝僂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會自止。

假如小兒不僅前半夜出汗,後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數是有病的表現,最常見者是結核病。結核病還有其他表現,如低熱、疲乏無力、食慾減退、面頰潮紅等。

結核病的病兒白天活動時易出汗稱為虛汗,夜間的出汗稱為盜汗。如懷疑孩子感染了結核,應做肺部X線檢查或做結核菌素試驗以便及時診斷、及時治療。

心臟病、糖尿病(低血糖時)、結核病或睡眠時呼吸不順暢,因身體內在的壓力(病變)促使交感神經始終處在緊張狀態,也會出現“夜睡盜汗”或是“手腳出冷汗”的現象,此則為長期的症狀,父母如果不放心,可以帶寶寶到兒科診所或醫院檢查,聽聽心跳聲有否異常、摸摸肚子有無腫塊(瘤)、上呼吸道是否通暢或有無過敏體質等,以除卻心中的疑慮。

臨床觀察所見,盜汗患兒以內熱多見,一是脾胃積熱,一是陰虛內熱,熱逼津液外出,於是盜汗不停,熱不清,汗就不可能止。欲除盜汗,必清其熱。

脾胃積熱的患兒,可見飲食旺盛或減退,精神好,大便祕結,常數天一行,雖然消瘦也不感疲乏,一天到晚玩耍不停治療原則須清熱通便,使熱下出。

最多的要數陰虛內熱型別,由於長期盜汗,使津液耗損過多,出現一種陰虛現象,這種患兒表現為脣舌紅幹,手足心熱,口乾,大便數天一行,糞幹且呈粒狀。治療宜清熱養陰使熱內消,汗也就能很快地消除。

盜汗患兒經常易患感冒的,真正屬體虛的極少,大多因出汗而在夢中將被子蹬掉,受寒所致,這與體虛感冒應當有所區別。

盜汗患兒中也有個別人不屬於內熱所積,表現為出汗多、易感冒咳嗽、怕冷,平時稍運動也易出汗,對這樣的患兒,治療時不宜盲目用補品補劑,可以調和脾胃。

體質弱的小兒常常在白天活動時或夜間入睡後,在頭、胸、背部成片狀出汗。往往是由於餵養不當或消化吸收不良而發生營養不良造成的。護理上要注意調整餵養方法,促進小兒食慾,增加蛋白質、脂肪及糖的攝人量。必要時可採用中醫中藥調理脾胃不合。因此,對小兒睡眠中的出汗,應仔細區別,必要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微量元素,發現異常及時治療。祝寶寶健康快樂!

孕婦腳出汗是什麼原因

孕婦存在腳氣者較普遍,主要是懷孕期間,內分泌系統發生驟變,自身的調理短期內很難恢復,在此期間除了本身要承擔自身的營養需求外還要承擔體內嬰兒的營養供給,對營養的均衡攝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很多孕婦由於妊娠反應所帶來不良反應如嘔吐,更會使得其無法充份保障營養的攝入量,導致營養的供給不足,尤其是懷孕期間維生素B1的缺乏極易引起腳趾丫處的面板此種營養元素的缺失,而出現營養代謝的障礙而出現腳氣的症狀。

日常保健

1、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腳的清潔以及乾燥,並且還要注意勤換鞋襪,襪子最好是一天一雙。鞋子也要注意儘量輪流換,並且還要將鞋子放在陽光下暴晒,這樣才能殺滅其中的細菌以及病菌。

2、如果腳汗過多的人群,每天在出門前可以在灑一些爽身粉在腳上,這樣可以有效地抑制出汗。而腳趾緊密的人可用草紙夾在中間,以吸水通氣,從而避免因為過分出汗而導致真菌感染。

3、容易患有腳氣的人群要特別的注意,在平時應該儘量少穿一些不透氣的鞋子,比如像運動鞋、旅遊鞋等。這些鞋子都會導致腳汗的大量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不但會引起腳氣,同時還會讓腳臭加重。

4、在平時也要注意控制情緒,保持恬靜的情緒非常重要,因為激昂的情緒很容易誘發多汗,從而加重腳臭。

良好的飲食習慣

良好的飲食習慣也是孕婦有腳氣怎麼辦的最佳答案,孕婦在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有挑食的毛病,對於一些含有維生素b的食物一定要多吃。比如有蘆筍、杏仁、瘦肉、蛋、雞肉、花生、 牛奶 、啤酒、動物肝臟,麥片、燕麥等,在這些食物中都含有極為豐富的b族維生素。

含有維生素b的食物之所以具有治療以及預防腳氣的功效,這是由於b族維生素可以調節皮脂腺分泌,增強面板抵抗力,從而幫助我們預防香港腳的產生。同時還要注意一點,那就是對於一些容易導致出汗的食物應該儘量少吃,比如像辣椒、生蔥、生蒜等。

孕婦治腳氣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1、要注意清潔,保持面板乾燥,保持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

2、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遊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

3、積極消除誘發因素,如腳汗、腳癬等。

4、勿吃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

5、情緒宜恬靜,激昂容易誘發多汗,加重腳臭。

6、本症以外治法為主,考慮到孕期的特殊性,可以採取一些安全的方法來進行緩解和治療。

泡腳出汗是什麼原因

出現這種情況,多數是因為腎寒所導致的。腎寒是中醫陰陽失調的表現,不妨多吃核桃、芝麻等食物開調節。同時,也應該加強體育鍛煉,戒菸戒酒,勞逸結合,調整心態。對於女性來說,多數是因為體虛冷陰。有中醫建議,可以通過補氣血來調理,也可以通過堅持長期泡腳,打通人體的經絡和汗腺。

那麼,應該怎樣泡腳才更有效呢?

1、泡腳時間不應該過長,最好是15-30分鐘。如果時間太長,容易使心臟負擔增加。

2、泡腳與一般的洗腳不同,必須把腳泡到一定的程度,達到一定的刺激量,才能發揮到泡腳的作用。因此,開始泡腳時,先倒入少量熱水,直至沒過足背,要注意水溫不要太熱,以大約40℃為宜。之後,隨水溫降低,逐漸加入熱水,來保持水溫,直到看到雙腳變紅,感到全身有熱感,微微汗出就可以了。

3、泡腳時,可以搓搓腳心,尤其是搓湧泉穴,那樣效果會更好,能提高睡眠質量和有養生的效果。

4、中藥泡腳不妨用木盆或搪瓷盆。但不要用銅盆等金屬盆,因為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生反應,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導致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排出的汗也會有所不同。如果出現異常出汗的情況,大家一定要注意哦,很可能是疾病的先兆哦。

八類人群不適宜泡腳

1、糖尿病者泡腳易燙傷

糖尿病者往往已出現神經病變,其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極易被燙傷。

2、心腦血管患者泡腳不適宜

因高水溫使神經受到刺激,毛細血管擴張,高溫加速血液流量,短時間內增加了心臟、血管的負擔,有加重病情的危險。

3、足部有外傷、水皰、疥瘡、發炎、化膿、水腫及較重的靜脈曲張患者

需要治癒後才能泡腳,否則易出現傷口感染或加重病情。

4、妊娠及月經期中的婦女

因為中藥浴足可能會刺激到婦女的性腺反射區,從而影響婦女及胎兒的健康。

5、嚴重出血病的人

如咯血、吐血、腦出血、胃出血、子宮出血及其他內臟出血等,在足底按摩時,可能會導致區域性組織內出血。

6、腎衰竭、心肌梗死、肝壞死等各種危重病人

由於病情很不穩定,對足部反射區的刺激可能會引起強烈反應,使病情複雜化。

7、處於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或精神緊張、身體過度疲勞的人

高溫會影響其情緒和迴圈系統。

8、飯前飯後1小時內別泡腳

由於足浴時足部血管擴張、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腸及內臟血液減少,影響胃腸消化功能。即飯前足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對消化不利;飯後足浴可造成胃腸的血容量減少,影響消化。

黃豆水治腳氣

黃豆150克,水約1公斤,用小火約煮20分鐘,待水溫能洗腳時用來泡腳,可多泡會兒。治腳氣病效果極佳,腳不脫皮,而且面板滋潤。一般連洗三四天即可見效。

無花果葉治腳氣

取無花果葉數片,加水煮10分鐘左右,待水溫合適時,泡洗患足10分鐘,每日2次,一般三五天即愈。

韭菜治腳氣

鮮韭萊250克洗淨,切成碎末放在盆內,衝入開水。等冷卻到能下腳時,泡腳半小時,水量應沒過腳面,可同時用腳揉搓。一個星期後再洗一次,效果很好。

白糖可治腳氣

腳用溫水浸泡後洗淨,取少許白糖在患腳氣部位用手反覆揉搓,搓後洗淨,不洗也可以。每隔兩三天一次,3次後一般輕微腳氣患者可痊癒,此法尤其對趾間腳氣療效顯著。

米醋治腳氣

米醋一斤,將醋倒入盆內,浸泡或浸洗,每日兩次,每次約一小時,消炎殺菌,可治腳化,又簡單,見效又快,輕者四天根治。

腳出汗是什麼病

出汗是人體的一種自然現象:外界溫度太高會全身出汗;精神緊張或痛覺刺激時會手心、腳心出汗;吃了某些刺激性食物會臉上冒汗。不過,除了這三類情況,其他不該出汗的時候有汗或出汗過多都應該引起重視。

中醫認為,正常的出汗,可以調節體溫,排除體內的廢物,調節人體陰陽的平衡。而當人體陰陽失衡、臟腑功能失調時則會出現異常的出汗,所以,中醫常常根據出汗的時間、部位、多少和特點來判斷身體的狀況。

首先要排除是否疾病所致。一般情況下,糖尿病、甲亢、高血壓、充血性心衰、偏癱脊柱外傷、腫瘤、結核等都會導致異常出汗,並伴隨明顯的相應症狀。這種情況下,必須及時控制病情,而後多汗情況就能解決。當然,更多的情況是沒有明顯疾病症狀的異常出汗,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

按出汗時間分

一種是白天出汗過多

無論冬夏,在白天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常汗出不止。這些人常有身體虛弱、說話語聲較低、食慾差、易感冒等特點,中醫認為是氣虛的表現。這類人飲食上可選擇山藥、豆漿、牛羊肉等,也可用黨蔘或黃芪燉雞或腔骨,以補益機體,緩解氣虛。還可通過動作舒緩、動靜結合的運動增強體質,如練習太極拳、八段錦等。

另一種是晚上出汗

睡著出汗,醒來汗止,中醫稱為"盜汗"。這些人常有手腳心熱、心煩、面部發紅發熱、口咽乾燥等特點,中醫認為是陰虛表現。這類人飲食上可選擇百合、雪梨等滋陰之品,少吃羊肉、洋蔥、蔥、姜、蒜等熱性食物,也可用沙蔘、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飲用。

按出汗部位分

一為頭汗過多

若暴飲暴食後出現頭面部多汗,同時覺得上腹脹滿、口渴、不想吃飯,多為積食,可通過減少進食量、吃清淡飲食緩解,也可吃點消化藥;若伴隨肢體沉重無力,胃脹不適,想嘔吐,身體發熱,舌苔厚而黃膩,是脾胃有溼熱的表現,應注意清淡飲食。孩子睡眠時出現輕微頭汗屬正常現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實、煩躁不安、易驚嚇、頭髮稀少等表現,要及時診治。此外,老人和產後身體虛弱的女性,也會有頭汗過多的情況,多屬於氣虛。

二為手足心多汗

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腳心熱、口咽乾燥等,多屬於陰虛有熱;若手足心多汗伴隨腹部脹滿疼痛,大便不通,多屬於腸道內有積糞的熱證,可服用通便藥;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隨口乾、牙齦腫痛等,多屬於胃熱,可服用清胃熱的中藥,如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等。

三為心窩、胸口多汗

多見於一些腦力工作者,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慾不振、睡眠差,多夢的表現,屬於思慮過度,導致心脾虛,可通過適當的運動,如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緩解壓力,調節心身。

腳出汗是腎虛嗎

如果你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時,手心或腳心容易出汗,中醫覺得你多半是脾失運化、脾胃溼熱,而且血虛。

如何防治

每天餐後按摩腹部,先順時針按摩30圈,再逆時針按摩30圈。而且要少吃,最好儘量不吃冷食,比如冰淇淋、冷飲等。

女性腎虛的原因有

一、先天不足

是女性腎虛的首要原因。因為女性先天陽性較虛的緣故,致使女性腎臟功能較弱。

二、免疫力低下

女性的免疫力比男性低,當身體的免疫系統損害是,腎臟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損害。由於女性尿道比較寬,直接通向膀胱,更容易引起感染。感染後女性就會開始出現此病的症狀。

三、多愁善感

女性不叫多愁善感,在工作和家庭的壓力下,心情鬱悶,因此女性腎虛現象出現。

四、大量服食保健用品

過量服食保健用品,是一種錯誤行為,會破壞人體內部平衡。應該在營養、調節生活規律和運動上多下功夫。

五、營養不足

現代人多食用快餐食品,營養結構不合理,熱量過高,腎臟過熱導致抵抗力下降。這是女性腎虛的又一重要原因。

男性腎虛的原因

一、競爭殘酷,壓力過大

現在男性是家庭的支柱,擔負著養家餬口的重要責任,使多數人承受著巨大的身心壓力,身心俱疲,精力衰退,從而出現失眠、食慾減退、乏力、煩躁、脾氣暴躁、神經衰弱等。

二、生活無節

吸菸、飲酒、作息沒有一定的規律,過度勞累,均會損傷腎臟致使腎虛。

三、縱情色慾,不良習慣

如過度手淫,夫妻生活過頻,可直接損傷人體的腎精。

大量出汗的原因可能是低血糖症,血糖突然下降刺激交感神經興奮,釋放出大量腎上腺素可導致病人面色蒼白、出冷汗。可能甲狀腺機能亢進,可能是糖尿病。不一定是腎虛。

有上述描述可知,大量出汗不一定會導致腎虛。因此,經常流汗的朋友無須擔心。

悶熱的夏天,一不小心就會“揮汗如雨”。出汗就是流失水分,於是很多人首先想到了補水。不過,隨汗液流失的,除了水,還有人體健康必需的鉀。

鉀是人體內重要的營養成分,也是重要的電解質,主要儲存於細胞內,對維持體內酸鹼平衡和滲透壓、細胞的新陳代謝、神經肌肉的興奮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熱天防止缺鉀,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吃富鉀食品,主要有豆類、蔬菜、水果等。豆類中以黃豆含量最高;蔬菜中含鉀最多的是菠菜、土豆、山藥、芹菜、萵苣等;水果中以香蕉、橘子含鉀量最高。

此外,盛夏身體排汗多,還會增加水溶性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的排出,極易造成體內維生素含量不足。因此夏天人體維生素的需求量要比其他季節高,人們可以多吃些含維生素C、維生素B族豐富的食物。一般而言,當身體大量出汗或體溫過高時,水分的補充最好是少量、多次,這樣可使機體排汗減慢,減少人體水分的蒸發量,而鈉的補充則要視出汗多少而定。

天熱出汗多,大家都知道出汗多應當多補充食鹽,可對出汗後應當補充鈣質卻不太注意。

一般情況下,每天由汗液中丟失的鈣僅15毫克,這對人體來說無關緊要,可在高溫環境下勞作的人員,每小時從汗液中丟失的鈣要在100毫克以上,這就不可忽視了,因為這個量幾乎佔鈣總排出量的30%,很容易導致低鈣血癥,導致患者手足抽筋,肌肉抽搐,長期鈣缺乏還會導致成人患軟骨病,易骨折,及經常腰背和腿部疼痛。

所以,在夏季出汗多的情況下,應該注意補充鈣質。雖然不需有意識地服用補鈣藥物,但應在生活中攝取足夠的鈣,多吃些牛奶、豆製品、蝦米皮、海帶、魚、骨頭湯及綠葉蔬菜等富含鈣質的食物。

腳出汗怎麼辦

要根治手腳汗,先要找清病因,先判斷是否為病理性多汗。病理性多汗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如患結核病、佝僂病、部分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及精神障礙等系統性疾病患者會發生繼發性手汗症。不過,病理性多汗除了出汗多之外,還會伴有其他症狀。

排除病理性疾病,目前根治手腳汗最為有效的方法,主要是本草中藥調理以及手術治療,其他方法如電離療法、止汗露等只能暫時抑制多汗,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手腳汗。

目前的手術方法已經改用胸腔鏡下胸交感神經切除治療,儘管見效快但患者術後往往出現代償性多汗後遺症,所以在迫不得已情況,優先考慮本草調理更為妥帖。

中醫認為,手腳多汗與身體素質、內分泌、臟腑功能失調都有一定關係,一般表現為先天不足(表現為從小手腳多汗)或後天失養(之前沒有汗,近年才有汗)導致,患者沒有疾病基礎,對於這樣情況,平時注意要戒絕菸酒,少吃辛辣厚味食物。

中醫對於脾胃溼熱的汗症,可以選用三仁湯,參茯白朮散,建議多食山藥、薏米、白朮等。從中醫角度講汗是津液的代謝產物,血汗同源,因此出汗過多會耗氣,也會傷及津液而損於心血,雖沒有表現出影響健康方面的病症,但也不應忽視。

一、手腳多汗,醫學上稱做"侷限性多汗症",可適當服一些阿托品或普魯本辛等抗乙醯膽鹼藥。但是,安定和抗乙醯膽鹼等藥有一定副作用,不宜長期服用,故臨床上多配合中醫治療。

二、中醫認為,手腳多汗是因脾胃功能失調引起的,可分以下虛、實兩種型別。

1.脾胃虛弱者

脾胃有運水化溼的功能,此項功能一弱,溼熱便會鬱積在體內。溼熱下趨,從而引起四肢末梢多汗,尤以雙腳出汗更為常見,佔到70%~80%。

對於脾胃虛弱者,建議平時可用苦瓜、薏米、山藥、紅棗、蓮子等有健脾作用的食材熬粥服用。另外還要加強鍛鍊,中醫認為運動能補陽氣,改變體虛。

2.脾胃實症者

多因飲酒過多及過食辛辣肥甘所致,伴有口臭口苦、大便不暢、小便黃濁、舌苔厚膩等症狀。 建議少飲酒,儘量不要吃辛辣食物。

三、還有一種就是手術治療,外科手術治療控制手部汗腺的交感神經位在於胸椎的第二及第三節,也就是大約位於乳頭連線,再高一點的背部脊椎的兩側,只要將這兩節的交感神經切斷,就可以達到手部不流汗的目的。

儘管手術治療手汗確實效果顯著,手汗停止後,往往都會發代償性出汗。代償性出汗是指手術後上半身(乳頭以上)的汗幾乎停止,而下半身卻常常溼答答。

除了特別冷的天氣外,代償性出汗持續存在,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少,相反有可能更多。這是手術後最不能忍受的後遺症之一。

多汗藥膳

(1)百合粥

功效:潤肺止汗、適用於肺熱汗多。

材料: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許。

用法

將百合洗淨與米同煮,待熟時加入白糖再煮10分鐘,即可食用,吃飽。

百合:甘,微寒。潤肺止咳,寧心安神。

(2)黃蓍粥

功效:固表止汗,用於表虛自汗。

材料:黃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用法

將黃蓍煎汁,用汁煮米為粥,放入白糖調味溫服。

黃蓍:甘,微溫。補氣昇陽,固表止汗。

(3)浮小麥飲

功效:益氣固表止汗。適用於小兒夜間盜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浮小麥15克,紅糖適量。

用法

熬浮小麥汁100毫升,加紅糖調味。

浮小麥:甘,涼。入心經。止汗。

(4)小麥山藥湯

功效:補氣斂汗。

材料:浮小麥15克,山藥15克,白糖少許。

用法

二藥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調味,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5)參歸腰子

功效:補虛斂汗。主治病後虛弱而致的自汗或盜汗。

材料:人蔘10克,當歸8克,豬腰子1個,姜、蔥、鹽適量。

用法

將參、歸切薄片,腰子去腎盂切碎,與姜、蔥、鹽同放於盆內,加水適量,煮爛食之。

人蔘:甘,平。大補元氣,補肺益脾,生津,安神。

當歸:甘、辛,溫。補血,活血。

(6)生地黃雞

功效:滋陰止盜汗。

材料:生地黃150克,烏肉雞1只,飴糖100克。

用法

將生地黃切碎與飴糖拌勻,放入雞腹內蒸熟即成。

生地黃:甘,寒。滋陰涼血。

烏雞:甘、平。

補虛勞虧損,治消渴,中惡心腹痛。

(7)黑豆小麥飲

功效:祛風斂汗。

材料:黑豆15克,浮小麥15克。

用法

熬取二物汁液200毫升,加入糖調味頻服,每次服10毫升左右。

黑豆:味甘,平。補腎,明目鎮心,久服,好顏色,不老。止腹脹消谷。黑豆加甘草,大解百藥毒。

(8)韭菜根湯

功效:主治小兒盜汗自汗,手足心熱。

材料:韭菜根15根。

用法

將韭菜根加水適量,煎服。

韭菜:味辛、微酸,溫、澀。歸心,安五臟六腑,除胃中熱。歸腎壯陽,止洩精,暖腰膝,治吐血、尿血、唾血、衄血。充肺氣。韭菜根治諸癬。

(9)泥鰍湯

功效:多汗、自汗、盜汗等症。

材料:泥鰍90克,食油適量。

用法

用熱水洗去泥鰍身上粘液,剖腹取內臟,再用清水洗淨,濾去水份,用適量油煎至焦黃,再加水一碗煮熟可服。

結語:通過以上小編介紹的這些內容,大家對於腳出汗的原因應該有了一個簡單的瞭解了吧。腳出汗是一個十分常見的現象,對於人們的健康來說,也並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是如果你出現了腳出汗的現象的話,還是儘快找出原因再進行治療就好了。

標籤: 罪魁禍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baojian/7r9g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