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健康生活 >

肥胖導致一系列都市病

肥胖導致一系列都市病

目錄:

肥胖導致一系列都市病

第一章:肥胖導致一系列都市病

第二章:美國專家推出飲食控血糖妙招

第三章:食用鹽碘含量新標準實施

肥胖不但影響美觀,還會帶來一些疾病,最新的資料報告,肥胖還與都市病有著不忽視的關係。那麼肥胖都會引發哪些都市疾病呢?如何預防這些肥胖都市病?

肥胖導致一系列都市病

吃飽了,穿暖了,精神文化生活豐富了,人們理應過得更健康幸福。然而,城市中的空氣汙染指數增高、交通擁堵,日常生活的作息失調、久坐不動,以及為了房子、車子、孩子,不得不努力賺錢形成的壓力……所有這些,正在成為都市人患病的源頭。

發人深省的一組資料

所謂都市病,其實並非都市人獨有。除去空氣汙染等環境問題,只要是現代生活方式導致的疾病,如久坐引發的骨骼病變,飲食、運動不當引發的血糖、血脂異常,壓力導致的心理疾病等,都可以算作都市病的範疇。正因如此,在日本,都市病又被稱做生活習慣病。

如果你還沒意識到都市病帶來的危害,不妨看看下面的資料:

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簡稱世衛)警告,超重和肥胖是全球引起死亡的第五大風險,每年因肥胖而死亡的人至少280萬。

2011年,世衛和歐盟合作研究中心公佈的《噪音汙染導致的疾病負擔》報告提出,成年歐洲公民因為暴露在聲音汙染中而每年損失了160萬個健康生命年。這裡所說的“健康生命年”是將死亡率與發病率結合在一起,計算出的一個人剩餘健康無疾病的年份數量。

同是2011年,世衛評估一系列危險因素對疾病負擔所起的作用時發現,室內空氣汙染位列第八。同年,《柳葉刀》雜誌發表研究稱,導致心臟病發作的因素中,在汙染嚴重的鬧市騎車上班最危險。

2009年,世衛指出,全球每年有200多萬人因久坐而死亡,預計到2020年,全球將有70%的疾病是由坐得太久引起的。因此,世衛將久坐列為十大致死致病殺手之一。

更早之前的20世紀90年代,英國有約佔整個勞動力人口2%的人患有與工作有關的抑鬱焦慮;耶魯大學的調查顯示,約有30%的美國就業人口感到“工作時非常或極端緊張”;針對日本的研究也顯示:1982年因工作出現緊張等情緒的人口占勞動力的50.6%,10年後則上升至57.3%。

在都市病範疇中,肥胖症算是比較典型的一種。在北美,肥胖以及與肥胖相關的糖尿病等,一直被列為重點防控目標。這主要是因為飲食結構不合理(美加是肉蛋奶類攝入量最高的國家),工作太忙無暇鍛鍊,軟飲料攝入過多,以及經常吃高熱量垃圾食品等引起。據統計,1985—2000年,美國7—18歲青少年中超重率增加了28倍,加拿大則有900萬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

美國胖子多並不新鮮,但現在,竟連以低肥胖率和高長壽率著稱的日本人,都胖起來了。日本厚生勞動省近日公佈的一項國民健康調查資料顯示,該國20歲以上人群中肥胖者已接近三成。未來這一趨勢還可能加劇,因為年輕一代中,以20—30歲女性為代表,其肥胖增長勢頭更猛,不到3年,就增長了6%。東京大學國際保健政策學部教授等組成的特殊研究小組經過分析推算,2007年一年內,日本人大約有10.4萬人因為高血壓導致腦溢血死亡。而這與肥胖、飲酒、運動不足、多鹽飲食等都有關。

由於社會風氣等因素影響,日本超負荷工作的情況十分普遍。日本過勞問題研究會的報告顯示,日本自殺率世界第一,其中大部分是勞動時間過長、工作壓力大而造成的。據《富士物流》報報道,日本運輸行業就曾因員工過勞而引發重大事故。2006年4月,日本鐵路福知山線發生電車撞進大樓的重大脫軌事故,導致107人死亡,555人受傷。曾有報道指出,這一事故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司機過勞、運轉失誤所致。

此外,北美男性不育症和北美男性喜穿牛仔褲,都市男性又長時間坐著工作,以及北美人習慣每天洗熱水澡有關;前列腺癌高發,和北美人“拿牛奶當水喝”不無關係。

各想辦法,改變現狀

如今各國都在號召人們健康生活,多活動,控制熱量攝入等,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話題。比如,在肥胖和糖尿病方面,美國糖尿病學會自上世紀90年代起,就開始舉辦“國家糖尿病月”活動。加拿大的糖尿病防治則被納入醫保體系管理,血液檢查、化驗都免費。

對於男性健康,美國首先是加強知識普及,其次是鼓勵保險機構增設相關險項。分佈各地的男性健康診所和男性健康心理輔導中心,還會提供治療和心理輔導。

在心理方面,加拿大是全球屈指可數的將心理與情緒輔導、心理治療納入健保體系的國家,只要家庭醫生在治療時認為病人存在心理、情緒問題,或病人自己覺得有問題,就可以被安排去看心理醫生。日本更是設有一條防過勞死110全國免費電話,由全國的律師、醫療機構等聯合提供諮詢服務。日本心理學家還設計了專門用來減輕個人工作壓力度的表格。醫療機構則專門開設解壓門診,施行音樂療法、芳香療法、笑療等。

此外,日本設立有生活習慣病預防協會。該協會把每年2月定為全國生活習慣病預防月,每年制定一個目標和口號,並舉辦多種講座和宣傳活動等。比如今年的口號是“少酒”,健康月的主題是酒精和健康生活。

總之,都市疾病已引起各國的重視。對抗都市病,正在進行中。

美國專家推出飲食控血糖妙招

控制飲食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方面,貴在堅持。糖尿病患者瞭解一些控制血糖的妙招,更有幫助。美國《預防》雜誌最新載文,刊出美國醫學專家羅伯特·湯普森博士總結出的有助於控制血糖的7個簡單飲食變化。

1.飯前10—30分鐘吃點含脂肪零食。

【原因】增強和延長飽腹感。脂肪食物有助於刺激幽門瓣收縮,降低消化速度。飯前攝入1茶匙脂肪(相當於一把堅果或者一片乳酪所含脂肪量)即可起到這種作用。

2.先吃沙拉,再吃飯。

【原因】沙拉有助於吸收澱粉和糖。來自豆類、胡蘿蔔、蘋果和橙子等食物的可溶性纖維進入腸道後會像海綿一樣膨脹,其分子空隙可吸收澱粉和糖類。進而使葡萄糖緩慢進入血液,身體無需產生太多的胰島素予以應對。在吃主食之前,吃沙拉最好。

3.飯前吃點醋。

【原因】醋可減慢澱粉轉化成糖的過程。醋中所含的乙酸有助於使澱粉酵素(可將澱粉轉化為糖的一種酶)失效。醋還可以提高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新陳代謝。建議飯前喝1茶匙醋,或者在沙拉中加點醋,也可以在肉類或蔬菜上加點醋。

4.一定要吃些蛋白質。

【原因】身體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雖然蛋白質不含糖,但是卻會引發“第一時相胰島素分泌(FpIR)”,防止血糖猛升,降低身體消化一餐飯所需的胰島素總量。所以每餐最好能吃點肉。

5.選擇稍微煮熟過的蔬菜。

【原因】稍微煮過的蔬菜比燒爛的蔬菜消化更慢些。水果和蔬菜都含有可溶性纖維,蔬菜比水果更好,因為其纖維多而糖分少。但是蔬菜不宜燒得太爛。稍微煮過的蔬菜可以延長消化時間,增強飽腹感。

6.正餐喝1杯紅酒。

【原因】肝臟不會產生足夠多的葡萄糖。吃飯喝1杯酒(紅酒、啤酒和白酒等都可以),有助於暫時控制肝臟將脂肪和蛋白質轉化為糖,可使血糖水平降低大約25%。但是,糖尿病患者飲酒過多會導致低血糖症。另外,儘量避免雞尾酒,因為其中含有一定的糖分。

7.只限飯後吃點甜食。

【原因】上述各條。空腹吃糖果等甜食,很容易導致血糖驟然升高。但是飯後吃甜食,由於脂肪、可溶性纖維、蛋白質和醋等食物的緣故,身體吸收會更慢,不會導致血糖驟升。

食用鹽碘含量新標準實施

從3月15號開始,國家新的食用鹽碘含量標準開始實施,提供了三種標準,允許各省根據不同情況選擇。北京選擇了其中25毫克/千克的均數標準,作為本市的食用鹽碘含量標準。針對孕婦、哺乳期婦女等特需人群,本市將提供碘含量均數為30毫克/千克的孕婦專用鹽,比一般碘鹽的碘含量更高。

我國是受碘缺乏病威脅最為廣泛的國家之一,除上海市外,全國30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有不同程度的碘缺乏病流行。1993年,我國全面啟動了以普及碘鹽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截至2011年底,全國已有28個省(區、市)達到了省級消除碘缺乏病的階段目標。

我國於1994年第一次確定的食用鹽碘含量的標準是:碘鹽含碘濃度(以碘離子計)加工為50毫克/千克,出廠不低於40毫克/千克,銷售不低於30毫克/千克,使用者不低於20毫克/千克。隨後,我國在1996年對鹽碘含量規定不得超過60 毫克/千克的上限值。2000年,鹽碘含量標準下調至加工為35毫克/千克。由於我國幅員遼闊,飲食習慣差異較大,食鹽的攝入量區別較大,不同地區人群尿碘水平高低不一,統一的鹽碘含量標準不能滿足人群需要。2011年9月,衛生部發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用鹽碘含量》,於今年3月15日起實施。食用鹽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由原來加工水平的35毫克/千克下調至產品水平20毫克/千克至30毫克/千克,分為20毫克/千克、25毫克/千克、30毫克/千克三種。新標準規定各地可結合本省人群碘營養水平供應一種、兩種或三種碘含量的碘鹽。

北京市衛生局日前邀請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商務委、市財政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等部門,共同研究本市實施食用鹽碘含量標準。根據本市重點人群碘營養狀況調查結果和專家意見,本市確定選用25毫克/千克這一標準,也就是每一公斤鹽平均含碘25毫克,上下浮動範圍不超過18~33毫克。

監測與專項調查資料,我國居民每日攝入的加碘食鹽。如果停止食鹽加碘,讓居民食用的加碘食鹽,將會導致人群碘營養不足的嚴重後果,特別是胎兒和嬰幼兒會最先受到危害,缺碘將損傷其腦發育而影響我國人口素質。

結語:生活中我們不但要注意飲食引起的肥胖,更要注意飲食引起的糖尿病,少吃高脂肪、高熱量、多油的食物,儘量多食一些新鮮的蔬菜瓜果。(文章原載於《生命時報》、《揚子晚報》、《北京日報》,作者:陶短房、孫秀萍、陳宗倫、方芳 ,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標籤: 都市病 肥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jiankang/z2l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