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常見疾病 >

痛風中醫鍼灸治療的方法

痛風中醫鍼灸治療的方法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總是被這樣或者那樣的疾病問題所困擾,這使我們感到非常煩惱和痛苦。提到中醫,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把脈和用針扎,但是我們也聽過江湖郎中和江湖騙子,所以有很多人對此提出質疑的聲音。其實中醫治療對大多數疾病是有很好的作用的。那麼痛風中醫鍼灸治療的方法?

痛風中醫鍼灸治療的方法

體針 (一)取穴 主穴:分2組。

1、足三裡、陽陵泉、三陰交;

2、曲池。

配穴:分2組。

1、內踝側:太溪、太白、大敦;外踝側:崑崙、丘墟、足臨泣、束骨。

2、合谷。

(二)治法

病變在下肢,均各取第一組;在上肢各取第二組。以主穴為主,據部位酌加配穴。以1~1.5寸28號毫針刺入,得氣後採用捻轉提插補瀉手法;急性期用瀉法,恢復期用平補平瀉法,均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行鍼1次。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臨床痊癒:症狀、體徵消失,血尿酸降至正常,1~1.5年內未見覆發;有效:症狀、體徵基本消失,血尿酸下降,發作間隙期明顯延長者;無效:症狀、體徵及血尿酸檢查均未見改善。

以上法共治痛風性關節炎患者,按上述標準,臨床痊癒70例,有效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2.3%[2~4]。

刺血 (一)取穴 主穴:分2組。

1、阿是穴、太沖、內庭、對應點;

2、曲池、陽池、陽溪、太沖、丘墟、太溪、陽陵泉、血海。 阿是穴位置:紅腫熱痛最明顯處。

對應點位置:健側手部阿是穴的對應部位。

(二)治法

每次取一組,二組可交替應用,亦可單用一組。第一組每次均取,僅取患側穴;第二組每次取2~3穴,交替選取,其中除陽池、太溪、血海取患側外,餘均取雙側。

第一組穴刺法:先用三稜針點刺阿是穴,放血數滴,然後以26號1.5寸毫針,刺對應點1針,患側太沖、內庭及以15度角三針圍刺阿是穴(此三針針尖指向三稜針放血處),使用瀉法,留針30分鐘。第二組刺法:在所選穴區先用手指拍打數次,使區域性充血,行常規消毒,押手按壓穴位兩旁,使面板繃緊,以小號三稜針,快速點刺穴位,深度視腧穴而定。擠壓出血,部分穴中加拔火罐,出血量以3~10ml為宜。消毒區域性,並加敷料包紮固定。上述二法每週治療1~2次,3~7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一週。 (三)療效評價

共治痛風性關節炎患者53例,按前述標準評定,臨床痊癒31例,有效22例,總有效率達100%[5,6]。

火針法 (一)取穴 主穴:行間、太沖、內庭、陷谷。

配穴:丘墟、大都、太白、血海、膈俞、豐隆、脾俞、太溪、三陰交。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2個,根據症情配穴酌取1~2個。足部腧穴用粗火針,踝關節以上腧穴用細火針。針足部穴位時,令患者取直立位或坐位,雙足垂地,在足下墊幾層草紙,穴位行碘酒、酒精嚴格消毒後,將火針在酒精燈上燒至通紅轉白亮時,對準穴位速刺疾出,深度為0.3~1寸左右,每穴刺1~3針,出針後即有暗紅色血液從針孔噴出,待出血達10~30ml後才可止血。一般而言,出血初為暗紅色,待血色由暗至淡時,會自行止血,若出血不止,可加壓止血。踝以上穴位可取坐位,每穴刺1針。

看了上述對於痛風中醫鍼灸治療的方法的介紹後,我想大家應該已經有所瞭解了吧。痛風中醫鍼灸治療的方法有很多,首先要找對穴位,不要盲目的亂扎。因為身體的每個穴位都對不同的疾病有著刺激性的作用,我們要正確認識到這些問題。

標籤: 痛風 鍼灸 中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jibing/vo8np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