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心理健康 >

七成抑鬱症患者沒吃藥

七成抑鬱症患者沒吃藥

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往往會影響人們的精神健康。根據美國精神健康協會的報告,18歲以上的美國成年人中有1000多萬人患有抑鬱症,約佔美國全國人口的9。5%。但是,抑鬱症的治療,尤其是藥物治療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多數患者都覺得這不是一種可以用藥治療的疾病。據估計,在美國每5位抑鬱症患者中就有1人沒有就醫治療。而這個數字,在國內應該更高。

七成抑鬱症患者沒吃藥

抑鬱症就診率很低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何燕玲認為,抑鬱症是一種由於腦部神經系統失調引起的病症,主要受到遺傳因素和環境刺激的影響。其主要症狀為: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沮喪、絕望,甚至出現自殺傾向。從中國的情況來看,在需要使用抗抑鬱藥物的患者中,前來就診的大概只有1/4到1/3,約七成人沒有吃藥。他們不是因為病情反覆發作,扛不下去了;就是因為一發作就太嚴重了。而其他人(如患有產後抑鬱症的)往往不看病,自己扛過去了。

患者會對抗抑鬱藥產生排斥心理,除了考慮到“是藥三分毒”外,還受到中國人傳統心理的影響。中國人有句老話叫:“心病要由心來醫”,所以大部分有了抑鬱症的人更傾向於自我調節,而忽視了用藥。當然,還有很多人不看病,是因為他們不認為自己是病了。

何燕玲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人中還是有很多不能從心理上接受抗抑鬱藥。但其實,這些顧慮完全沒有必要。因為醫生對抑鬱症患者使用藥物是很謹慎的。只有被診斷為抑鬱症的人和症狀非常明顯的人,醫生才會考慮用藥。能夠通過心理調節治癒的,醫生也會盡量使用心理療法。

中國使用的藥物並不落後

在美國,抗抑鬱症藥物使用得相當廣泛,主要藥品有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三環類抑制劑(TCAs)和五羥色胺抑制劑(SSRIs),以及最新的藥物Bupropion。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和三環類抑制劑是比較早的藥品,有較明顯的副作用,如令服用者感到乏累、心跳加速、體重增加、失眠、性功能減退等。五羥色胺抑制劑大大降低了老藥的副作用;Bupropion則更是因為不會影響服用者的正常性功能和體重而廣受歡迎。

據何燕玲介紹,目前國內使用較多的是三環類抑制劑和五羥色胺抑制劑。由於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在服用時需要嚴格控制飲食,而中國人的食物來源又比較廣,很容易導致不良反應,因此用得較少。

何燕玲說,抗抑鬱症藥物的使用,關鍵是對症用藥。現在藥品的品種很多,就拿五羥色胺抑制劑來說,最常用的有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西酞普蘭和氟伏沙明,俗稱“五朵金花”。它們同屬一大類,但仍有不同的分子結構,不同的作用機理。所以醫生一般要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藥物。

抗抑鬱藥的服用需要詳細方案指導

以上提到的藥物都屬於處方藥,不能在藥店自行購買。但在美國藥店中還有一種由歐洲藥廠生產的非處方藥SAM-e,屬於保健類藥品。這種藥最初用於保肝和關節炎的治療,後來發現它能夠提高服用者的情緒,因此現在也被用於有輕度抑鬱症狀的人。

對於處方類抗抑鬱藥來說,它的使用有著一套自己的規則,需要根據醫生制訂的詳細治療方案來進行。因此,抗抑鬱藥什麼時候吃、吃多少、持續多長時間都應該嚴格遵照醫囑。

何燕玲說,抗抑鬱藥服藥的時間越早越好,因為其起效要在1—2周之後。有的病人在病情發作時就吃一點,病情稍有好轉就不吃了;還有的病人看別人用某藥好,自己就跟著用,這都是不合適的。

抗抑鬱藥只能換一次 換第二次會效果更小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用了兩種普通抗抑鬱藥還不能緩解症狀的患者,即便使用第3種抗抑鬱藥,治癒的機會也很渺茫。這項研究報告已被髮表在7月號的《精神病學》雜誌上。

該研究專案隨訪了235例抑鬱症患者,他們被要求使用西酞普蘭,以及另一種被廣泛使用的五羥色胺抑制劑藥物。當無法產生作用時,他們將再使用另外一種抗抑鬱藥,或者在繼續使用西酞普蘭的基礎上增加另外一種藥物。在使用第3種藥物時,這些患者被隨機分配使用市面上有售的普通藥物米氮平或去甲替林。經過14周後,服用米氮平的患者中有12%症狀消失,服用去甲替林的有20%症狀消失。綜合這兩種結果後,研究人員認為,患者在服用第3種抗抑鬱藥後,症狀消失的機率僅為16%。

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主任托馬斯醫生說:“該項研究顯示我們需要新的,更為有效的抗抑鬱藥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xinli/pz8o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