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文史百科 >

齊國名將田單 蔣介石欲效法而不可得的戰國奇人

齊國名將田單 蔣介石欲效法而不可得的戰國奇人

毅帥五國聯軍伐齊,在濟西之戰中大破齊軍主力,並於聯軍解散之後獨帥燕軍連克齊國七十餘城。齊都臨淄被燕軍佔領,大量財寶被奪,僅剩莒和即墨兩城苦苦支撐,情勢危如累卵。亂世出英雄,就在齊國即將覆滅的當口,齊國一位能人橫空出世。

齊國名將田單 蔣介石欲效法而不可得的戰國奇人

此人來自田齊宗室的遠房支系,名叫田單。田單原本只是齊都臨淄管理市場的低階官員,可能職責跟如今的城管差不多。臨淄被佔領、齊湣王出奔莒城後,田單也帶著族人加入了逃亡難民的隊伍。田單這一系雖是田齊宗室的遠房支系,但畢竟不是小門小戶,怎麼也有些身家,有妻有妾,一大家子人口不少,所以逃難得用車來裝載細軟和行動不便的人。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逃亡也是一樣道理,交通工具必須有保障。田單讓人把車軸兩頭突出的部分鋸短,再包以鐵皮保護和固定(關於車軸的長度,請參見戰國青銅馬車的圖片以作參考;另外,戰國中後期冶鐵技術和鐵器的使用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廣)。當別的富戶貴族駕車慌不擇路以致車軸磨損斷裂後被燕國軍隊追上俘虜時,田單先帶領族人逃到安平,安平城破後再順利到達即墨。

剛愎自用的齊湣王躲在莒城並沒有苟延殘喘多久,被名為救齊實為趁火打劫的楚國大將淖齒殺死。太子田法章躲在太史敫家中,直到莒城百姓自發抗爭,殺死淖齒,奪回莒城控制權,才被擁立繼位,建立了小型臨時政府,是為齊襄王

燕軍圍攻莒城,數年不下,許是因為有了齊襄王這個主心骨,莒城百姓誓死不屈。不得已,燕軍轉頭去攻打即墨。即墨的最高長官力戰而死,田單因為有先見之明成功保全全族而被眾人推舉為將軍,率領即墨軍民繼續對抗燕軍。田單上位,應是情勢所逼,眾位看官想想,若不是無人可用,即墨軍民怎麼會把全部希望寄託在一位沒打過仗的城管身上。莒城和即墨都被長時間圍困,各自為戰,眾望所歸的城管將軍田單,該怎麼做呢?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當田單一籌莫展之時,有一個重大利好訊息傳來。對燕軍統帥樂毅有知遇之恩的燕昭王死了,新繼位的燕惠王和樂毅早有嫌隙。田單讓人放出訊息,說樂毅久攻不下莒和即墨兩城,是為了自己做好充分準備在齊國自立門戶而拖延時間,若是派別的燕國大將來,這兩個城池早就被滅了。本來就對樂毅不爽的燕惠王,很快就中了這條反間計,派騎劫換下樂毅,從而導致樂毅棄燕投趙。

成功趕跑了心腹之患,擾亂了敵軍軍心,接下來就該穩定自己的軍心了。田單是怎麼做的呢?他讓即墨每家每戶吃飯前先在庭院裡擺出祭祀祖先的飯菜,天上的飛鳥看見食物,自然會盤旋在上空然後下來啄食,遠遠望去頗為怪異。田單解釋說,那是神蹟啊,一定會有神人來教導我怎麼破敵的。接著裝模作樣地讓一個士兵扮作神師,每當釋出命令的時候,必稱是神師的意思。人在困境的時候怯弱迷失,通常更容易從宗教中尋求勇氣和慰藉,這一招頗為有效,即墨軍民膽氣大增。除此之外,燕軍耳聞目見,對此“神蹟”竟也信了三分,犯起了嘀咕。

凝聚軍心的另一途徑是“哀兵必勝”。田單又派人放出了風聲:“我們齊國人最要臉面,若是燕軍把俘獲的齊卒割掉鼻子並且列於燕軍陣

前助攻,這樣即墨守城的人必然害怕,城池就能被攻下了。”燕人果然依言而行,守城的齊人看見齊國俘虜的下場,憤怒異常,更加堅定了死守的決心,生怕被活捉後割鼻子。田單如法炮製,再次放出個煙霧彈:“齊國人最怕的是被別人刨祖墳,若是即墨城外的墳頭被挖,先人被侮辱,那麼城內的人自然膽寒而無力抵抗。”燕人又一次中計,挖墳並焚燒屍體。城內齊人怒氣沖天,目眥欲裂,皆欲出城決一死戰。

田單一看士氣鼓舞得差不多了,再接再厲加了一把火。不但自己和士卒一同做著戰前準備,並把妻妾也編入後勤隊伍,散盡糧食犒勞士卒。做將軍的都把自己和族人的性命全壓上,士卒怎麼會不效死力呢?

開戰在即,田單命甲士埋伏,老弱婦孺登城示弱,遣使聯絡燕軍投降。攻了這麼久,突然之間對方投降了,燕軍皆呼萬歲。田單讓即墨城裡的富戶籌集資金,賄賂燕將,“即墨就快投降了,等燕國大軍入城的時候,還請將軍們護我們妻小周全,這是一點小意思,聊表敬意,萬望笑納。”燕將收了財物,自然大喜,不疑有它,燕軍從將到兵愈加鬆懈。

即墨城內齊人按田單的指示,四處蒐集到了一千餘頭牛,給牛披上紅綢衣,再畫上五彩龍紋,兩隻牛角上各綁上兵刃,給牛尾接上浸了油脂的蘆葦束。天黑時分,齊人在城牆上鑿出數十個大洞,將牛尾的蘆葦束點燃,牛尾受熱,牛群狂奔出城,衝向燕軍,牛群之後尾隨而來的是五千齊國壯士。燕軍本就鬆懈,只等著受降進城,黑夜之中突然看見一群尾巴上燃著火焰、身披紅綢、上有龍紋的怪物,兩角上還有明晃晃的尖刃,無不大駭。火牛陣左衝右突,所觸燕卒非死即傷,緊隨而來的五千齊國壯士趁亂髮動攻勢。城內的齊人也沒閒著,喊殺聲不斷,連老弱婦孺都敲著銅器,聲震天地,不禁想起水滸傳中那句“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

此時的燕軍如驚弓之鳥,四散潰逃,哪裡還能細細分辨虛實。替代樂毅來到燕國統帥軍隊的騎劫被齊人誅殺,主將一死,燕軍更沒有戀戰的心思。齊人乘勝追擊,勢如破竹,將所過被燕軍佔領的齊國城池,一一奪回。依附的齊人越來越多,田單的兵力日盛,終於將燕軍盡數趕回黃河以北的燕國境內,被樂毅攻下的七十餘城皆復為齊。

根據戰國策記載,在田單復國尚未迎立齊襄王時,諸侯國都覺得田單會自立為王,畢竟他有復國之功又執掌兵權,更何況他本身就是田齊宗室,民心、實力和血統都不是問題。但讓人們大跌眼鏡的是,田單到了莒城迎回齊襄王,護送其至臨淄執政。齊襄王封田單為安平君,並委以相位。實際上襄王本身對田單自始至終都懷有戒心。田單路遇窮苦老者,解衣相贈,襄王看在眼裡非常不爽,心裡嘀咕,當著我的面就收買人心,你想作甚?後來經人指點,襄王化被動為主動,公開嘉獎田單,並搞官方宣傳“田單給窮人送衣送食,都是大王心懷百姓,派他去做的”,在民意上奪回了主動權。

世上最難以化解的,不是仇恨,而是君主對功高震主的臣子的戒心。白起、李牧被殺,王翦在帥六十萬秦軍伐楚之前三番五次向嬴政催要財寶田宅以求自保,樂毅被迫棄燕投趙,就是這個原因。襄王的戒心並沒有因為在民意上扳回一局而消除。有次田單前腳向襄王舉薦了貂勃,襄王后腳就把貂勃支開出使楚國;貂勃出使楚國晚回來了些日子,襄王就以貂勃仗著相國撐腰滯留楚國的名義急召田單問罪,田單衣冠不整鞋也沒穿就進了宮,一入宮就老實認罪,態度非常好,幾天以後,襄王想了想,這小題大做也別太明顯了,此事就不了了之。貂勃從楚國回來後,襄王接見他,同時叫田單來作陪,這個貂勃就結結實實地給襄王來了個下馬威。他說:“周文王尊稱輔佐他的呂尚為太公,齊桓公尊稱輔佐他的管仲為仲父,大王您是怎麼稱呼輔佐您的安平君的呢?直呼其名!這是很不尊重人的,何況大王的王位是怎麼坐穩的?沒有安平君的驅逐燕軍復國迎立之功,您和王后怎麼能回到臨淄?” 貂勃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把襄王為難田單的過錯推到當時襄王寵信的九個臣子身上,襄王面子上掛不住,也樂得讓別人當替罪羊,就把那九個人殺了,以示對田單蓋世功勳的誠意。個人以為,那九個人可能正是襄王的心腹,襄王對田單懷有戒心這件事在他們面前表現的非常直接,而他們也肯定會順應襄王的意思,說襄王愛聽的話,那些話自然是對田單不利的。這九個人到底是誹謗重臣的奸險小人,還是忠於襄王但被當替罪羊處死的蒙冤之人,史料有限,難以蓋棺定論。但這九人被除,相當於襄王自己的小集團被打散,意味著君臣勢力的平衡被打破。而且僅憑貂勃的一席話,就決定了這九人的生死,實在是有些費解啊,在驅逐燕軍時智計百出的田單,面對這場政治鬥爭,真的什麼也沒做過嗎?

九人幫一死,君臣的矛盾有所緩和,田單佔了上風,意氣風發。有次田單攻狄之前,諮詢過齊國名士魯仲連,魯仲連認為他打不贏,田單不信,我能以即墨一城復國,還不能打贏這麼場小仗嗎?沒成想果然如魯仲連所料,三個月了都沒攻下來。於是田單又去諮詢魯仲連,到底是為什麼?魯仲連說,當初從即墨突圍時,將軍與士卒共同進退,從上至下抱著致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這是勝利的基礎;而如今將軍有著高官厚祿,怎麼可能還像從前一樣在戰前就抱著必死的決心?田單虛心受教,第二日便巡查城防,戰時立於敵方弓箭流矢的射程範圍內,親自擊鼓以鼓舞士氣,終於克狄。

史記和戰國策都有記載,田單後來去了趙國,先是為將,後來也曾為相,他為什麼離開齊國呢?戰國策是這麼說的,那時候各諸侯國都流行聘用外援,燕國用了宋人榮蚠為將攻打趙國,趙國心想,我也找外援應對啊,找誰呢?有了,齊國田單僅憑即墨一城就把燕軍打回了老家,找他克燕,剛剛的。好傢伙,為了求得田單,當時的趙相平原君同意用三個城的五十七市邑跟齊國換田單(這裡的市邑並非為城池,而是固定的居民點,類似村莊的規模)。

馬服君趙奢跑去找平原君理論,為什麼不找我去對抗燕軍呀,我對燕國的情況也很熟悉,憑什麼要用好不容易鏖戰才奪回來的土地去換一個田單?平原君以上級領導已經批准了為理由,準備回絕趙奢。趙奢又說,田單如果是個蠢蛋,那他就打不過榮蚠,換他來也沒用;如果他聰明的話,他一個齊國人又怎麼會真心幫趙國打燕國呢?他肯定要以趙軍對抗燕軍,消耗燕趙兩國的實力,來保障齊國的強大。可惜平原君最後還是沒聽趙奢的話,用了田單,果不出趙奢所料,一番苦戰後田單也僅僅替趙國攻下了三座小城。

田單到底軍事才能如何?個人認為,他是個很好的謀士,長於攻心,但真的論軍事素質,肯定是不如樂毅的,不然也不會煞費苦心用反間計把樂毅弄走。而在戰國策中還有一篇,記載了田單在趙國為相時跟馬服君趙奢談論兵法的事。田單認為,趙奢的用兵方法太過浪費,動不動就用十幾二十萬人的軍隊,青壯都跑去打仗了,糧食沒人種了,還得從別國進口糧食,並遠距離輸送,以保障作戰部隊的補給,其實真正的王者之師,三萬人就夠了呀。趙奢把田單大大地嘲笑了一番,說你的作戰思維還停留在古時候啊。古時候諸侯國很多,城池很小,最多也就三百丈,每個城居民也少,用三萬人就能搞定一場戰爭沒錯。但如今七雄並立,各自兼併了從前很多小國,每個國家都有千丈之城、萬家之邑,也都能輕易地召集十數萬的軍隊,打曠日持久之戰,譬如齊國動用二十萬人花五年時間攻打楚國,趙國用二十萬人攻打中山國也用了五年。如果你還是用三萬人的軍隊,圍攻千丈之城的話,還包圍不了一個角,用來野戰兵力就更嫌少了。田單聞之嘆服不已。

田單在趙國時,還曾在長平之戰前試圖說服魏國與趙國合縱對抗秦國,但是沒有成功。史料關於田單的記載基本就結束了,有人評價田單的閃光點僅在於他復國的時期,此後燕齊兩國幾乎兩敗俱傷,後來無論在趙國還是齊國,田單都沒能拿出政治或軍事上漂亮的成績單。個人推斷田單最後應該是壽終正寢,至於他死在趙國還是齊國,這不好說,但在山東淄博有一個齊相田單之墓,只是這個墓葬是否真為田單埋骨之所還有待考證。

兩千多年後,蔣介石敗退臺灣,他在金門太武山題字“毋忘在莒”,心心念念欲效法齊安平君田單反攻復國,然而,這對蔣氏父子來說,是mission impossible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wenshi/1y4pp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