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野史祕聞 >

流沙吃人嗎?掙扎並不會在流沙中溺死嗎

流沙吃人嗎?掙扎並不會在流沙中溺死嗎

“流沙死亡法”是B級片導演最喜歡的死法之一。但是,倒黴的牛仔或土匪在現實中真的會被流沙吸進去嗎?

流沙吃人嗎?掙扎並不會在流沙中溺死嗎

我們都看過這種電影。一個人陷入流沙之中,不斷乞求旁觀者把他救出來,而隨著掙扎越來越劇烈,他陷入流沙的速度變得越來越快,直到最後沙子淹沒他的頭頂——有時還會留下一頂帽子。有太多的電影描寫過這種死法,美國網路雜誌“Slate”的記者丹尼爾·恩格巴(DanielEngbar)甚至統計出了電影史上出現流沙場景最多的時期。20世紀60年代,每35部電影中就有一部涉及到流沙。從《阿拉伯的勞倫斯》到《曼基樂隊》(TheMonkees),都曾經出現過流沙。

不過,關於“你越掙扎就會陷得越深”的說法,證據卻十分稀少。流沙通常由沙子或浸滿水和鹽的黏土組成,通常出現在河流三角洲。流沙表面看起來是固體,但當你踩進去的時候,沙子就會變得像液體一樣。緊接著水和沙分離,出現一層厚厚的、粘稠的溼沙子,將陷入者緊緊包裹住。沙粒之間的摩擦力大大減小,意味著無法再支撐你的體重,因此一開始你會沉下去。那麼,努力掙扎真的會讓你沉得越來越深嗎?你真的會沉到溺死的程度嗎?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丹尼爾·伯恩(DanielBonn)曾經在伊朗的一個湖邊,看到警告遊客注意流沙危險的標誌牌。他採集了一小份樣品,回到實驗室後,對樣品中黏土、鹽水和沙子的組成進行了分析,並按此配方為自己的下一步實驗製作了“人工流沙”。當然,他沒有用人來做實驗,而是用與人體密度相同的鋁球。他把鋁球放在沙子表面。為了模擬人驚慌失措時掙扎的情形,他晃動整個模型,觀察發生的情況:這些鋁球會陷進去嗎?

答案是否定的。一開始鋁球會陷入一小部分,但隨著沙子逐漸與水重新混合,混合物的密度隨之增加,這些鋁球又重新浮到了流沙表面。丹尼爾·伯恩和他的團隊在流沙上嘗試了各種各樣的物體。如果這些物體的密度與人體相同,那它們確實會下沉一部分,但並不會完全沉下去。

那麼,如果物理學上已經預測出你不會一直沉下去,為什麼還是偶爾會出現事故悲劇呢?例如2012年在安地卡及巴布達,一位兩個孩子的母親就因陷入流沙而死。

原因在於,儘管流沙不會持續將你拉下去,但如果你不能及時得救,一次漲潮就足以將你埋沒。這個時候的流沙才是最危險的。因此,掙扎並不會使人溺死,但我們依然需要小心謹慎。如果你不想等待救援,也不想等待沙子重新與水混合後靠浮力託你上去,而想要靠自己的力量獲得自由的話,根據伯恩的研究結果,僅僅抽出一隻腳,你就要使出10萬牛頓的力——相當於舉起一輛中型小汽車

在實驗室裡,伯恩的團隊發現,鹽是流沙的必要組分,因為它能增加流沙的不穩定性,使這種危險的結構能以很厚的沉積物形式存在。但是,來自瑞士和巴西的另一支團隊發現,有一種流沙並不需要鹽。他們對巴西東北部海岸一個潟湖裡的樣品進行了分析,發現土壤表面有細菌形成的硬殼,給人一種表面很堅固的印象,但當你踩上去的時候,這層硬殼就會破裂。好訊息是,硬殼下方的土壤厚度很少會超過人體的身高,因此即使你不小心陷進去,也應該不會溺死。

乾燥的流沙就是完全不同的事物了。“流沙效應”意味著,掉到一個裝滿穀物的筒倉裡可能帶來致命的危險。

2002年的一份案件報告中,講述了德國一名男子深夜時掉入一個農場穀倉的故事。等到消防隊員確定他在哪一個穀倉(一共有8個穀倉)的時候,穀子已經埋到了他的腋窩處,並且就像對流沙的經典描述那樣,他越掙扎就陷得越深。每一次呼氣,他的胸腔容量就減少一些,穀物不斷填充著空隙,使他的呼吸越來越艱難。

一個綁著繩子的醫生下到穀倉內,給他提供氧氣,並把一個護具圍在他的胸部。但是,很快他就感到劇烈的胸部疼痛,而醫生也因為灰塵太多而出現了哮喘。消防隊員想出了一個聰明的方案,他們放下一個圓筒,罩住男子,然後用工業吸塵器將穀物抽取出來。男子不再被穀物緊緊包裹住,他得救了。

要想在陷入乾燥流沙後存活下來,你必須儘可能快地獲得外界的幫助;但如果你陷到了某些溼流沙中,應該怎麼做呢?你需要小幅度地擺動雙腿,把水引入腿的周圍,使沙子重新“液體化”。關鍵在於保持鎮定(當然這一點往往說得比做得容易),身體向後傾斜,使體重分佈得更加平均,等待重新浮到流沙表面。

標籤: 流沙 溺死 掙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yeshi/24dnl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