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三門灣事件 清政府被列強宰割時難得一次勝戰

三門灣事件 清政府被列強宰割時難得一次勝戰

198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國人惶惶如世界末日來臨,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這不僅僅是因為中日戰爭之後留下了的巨大經濟壓力,更多的是因為千年以來被稱之為倭寇的日本人,居然徹底打敗了稱之為“龍的子民”的泱泱中華。

三門灣事件 清政府被列強宰割時難得一次勝戰

當時國人感慨,天朝敗給英國,法國,美國等西方列強也就罷了,可小小的倭奴都能把天朝打的七零八落:大清王朝究竟是怎麼了?

舉國上下皆絕望,但歷史車輪滾滾,不會因任何人的意志而改變,只能在絕望中找尋希望。可這個希望太弱小,太無力了!

國人把翻身的希望寄託於戊戌變法,但戊戌變法因損害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而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至中南海瀛臺,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和日本,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共6君子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

而後更是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洋教,反洋人,反洋物的義和團運動,見到所有帶洋的一律殺殺殺,完全摒棄西方的一切。

如此轉變是不是太快了?大清王朝的決策機構究竟是怎麼了?

從百日維新失敗到清政府向世界十一國宣戰,僅僅兩年時間,怎麼突然就從借鑑西方政體,經濟技術變成要“挑鐵道拔電幹,緊急毀壞火輪船”(義和團標語)了呢?義和團沒文化和眼界,加上腦子發熱,不懂是是非非,難道清王朝也傻了?

顯然不是,這裡面有著太多的權利鬥爭,慈禧與光緒,守舊派與洋務派,洋務派與維新派,清政府與西方各國的勢力鬥爭,讓京城內無時無刻暗流湧動。

然而,在此背景下,一個西方國家的挑釁讓清政府對外態度立刻從軟弱轉變到強硬,以至於給了清政府勇氣,讓怕洋人怕的像老鼠一樣的慈禧向十一國宣戰!

甲午戰爭之後,西方列強開始瓜分中國。德國佔據山東,日俄窺伺東北,英國佔領長江地區,法國在西南部不斷挑事。用“萬方多難”來形容當時的清王朝實在不為過。

就在這時,義大利人坐不住了。他們的鄰國都在中國搶肉吃,所以他們也開始打起了中國的主意,去晚了就來不及了!

於是,義大利的遠征軍浩浩蕩蕩的來了,要求租借三門灣地區。

三門灣地處浙江沿海,是天然的海港。義大利之所以決定對華租借海港,一則希望開啟中國市場,從而向遠東擴充套件勢力,二則希望轉移國內矛盾,以緩解國內的經濟壓力。

在決定開戰之前,義大利駐華公使馬迪訥給清政府發了一份最後通牒,要求租借三門灣,但是清政府此時也算是開關近60年了,瞭解義大利的實力,於是強硬的選擇了拒絕。

義大利的最後通牒被拒絕之後,政府竟然以最後通牒是駐華公使的個人行為並沒有徵求義大利政府的同意為由收回了最後通牒:最後通牒都發出去了,居然又收了回來,世界各國都笑了。

義大利政府看軟的不行了,便決心派兵強佔。可是,此時的義大利正陷入了對衣索比亞的戰爭中不得脫身,國內經濟也因為戰爭而千瘡百孔,根本沒有發動一場戰爭的經濟實力。於是,義大利政府決定通過炫耀武力逼迫清政府就範!

義大利把軍艦開到了三門灣附近,聲勢浩大的溜達起來。

但與之前受到外敵入侵不同的是,清王朝對此事的反應竟然出奇的一致,把義大利打回去!

之所以是這樣的反應,首先是因為清王朝摸清了義大利的實力(不然早慌了)。如果對義大利妥協,那麼會進一步引發中國被瓜分的危機,而後無路可退無地可割,就沒清王朝什麼事了。

再者,輿論也要止不住了。一敗再敗,什麼時候是個頭!

所以,難得的一次,君臣甚至包括民眾,同仇敵愾,與來犯之敵拼死一戰。

清政府做出了以下幾點佈置,第一:禁止地方官員與義大利軍隊私下媾和。第二:要求一旦戰事一開,各方軍隊互相支援。第三,授予各地督撫便宜行事之權。也就是一旦義大利發動了戰爭,地方長官沒必要請示中央,可直接與之一戰。

這三點相比於幾十年前的鴉片戰爭,實在是強硬了很多。有時候不得不承認,清政府在捱打中得到了教訓,也做過一些改變。但是這些改變,太膚淺了,往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能達到改變國家命運的地步。

另外,清政府派出北洋水師南下以對抗來犯之敵。被日本打垮的北洋水師,雖然在幾年間有過些許恢復,但畢竟是沒有多少戰鬥力。就是這被日本打剩下的幾艘戰艦,義大利人見到居然也惶恐不已。

不僅僅是清政府的強硬,各列強也紛紛向義大利施加壓力。

究其原因,則是世界經濟政治發展的極不平衡,義大利在很多地方都與列強們存在著大小不一的矛盾,而義大利人又沒有足夠的籌碼說服或者換取這些帝國主義的支援。因此,雖然義大利的軍隊來到了中國的東南沿海,卻不敢放一槍一炮,不得不在外交上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義大利新任駐華公使薩爾瓦格在1899年5月來到浙江炫耀武力企圖令中國軍隊不戰而降,但清軍嚴陣以待。

義大利人很尷尬,臨行前政府交代了,不要打,咱打不起了,嚇嚇就好,嚇到了再敲一筆就可以了。於是,義大利人在海上晃悠了一個月,見清政府強硬後,不得不選擇來到北京,與清政府談判。

在談判中,薩爾瓦格表示要和歐洲國家保持一致:既然我們都來了,您就給點啥吧!

好歹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嘛!清政府怕列強,但不怕紙老虎,使義大利不得不放棄自己的要求。最後,薩爾瓦格要求清政府租給義大利一個加煤站,以供來中國的義大利商船使用。

清政府也算是看透了義大利,慈禧在宮廷會議上表示,一把黃土也不給義大利人。於是,義大利人乘興而來,敗興而歸,連一炮也沒打就走了,史稱“三門灣事件”。

三門灣事件對於義大利王國來說是天大的自取其辱,之前說過義大利希望租借三門灣獲利,以此來緩和國內矛盾,既然沒有達成目標,自然國內矛盾也無法轉嫁,再加上義大利外交的屢屢失敗,使得義大利當時的政府倒臺。

而對於清王朝來講,卻也算不上是件好事。雖然成功阻擊了義大利,運用軍事和外交手段拒絕了不平等條約,但這卻助長了國內盲目反帝國主義的民族情緒。

清政府內部開始認為,之前對西方各國一味妥協,才落得現在人見人打的地步,一味服軟只能換來他們的變本加厲,而這一次強硬的回擊換來的結果,更讓清政府開始重新有了底氣。

顯然清政府沒有看清世界大勢。

以至於在庚子年間,在一系列權利鬥爭之後,慈禧太后選擇了與十一國宣戰,導致中國北方又一次陷入災難,而中國人民,在揹負了《馬關條約》的鉅額賠款之後,又即將揹負《辛丑條約》的沉重負擔,國人無尊嚴可言,國家無後路可退,跌入萬丈深淵。

歷史昭昭,順其勢則昌,逆其者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rdw4z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