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民俗 >節氣 >

24節氣養生法 白露養生不能“飢餐渴飲”

24節氣養生法 白露養生不能“飢餐渴飲”

現在是秋天,也是白露節氣時間,知道24節氣養生法?現在教你在白露節氣裡怎麼養生,解除煩躁心情。

24節氣養生法 白露養生不能“飢餐渴飲”

渴了飲水,餓了吃飯,似乎天經地義。但用來指導秋季養生,就不一定合理了。>>>24節氣養生法 白露節氣時養生肺為首

秋燥“不渴也要喝水”。因為秋季的主氣為燥,它又可分為溫燥和涼燥。深秋季節涼燥尤重,此時天氣已轉涼,近於冬寒之涼氣。燥的結果是耗傷陰津,導致面板乾燥和體液丟失。

按照醫學要求,正常人體除三餐外,每天需要另外補充1500毫升的水。天熱出汗多時,飲水還要增加。“不渴也喝水”對中老年人來說更為重要。如果中老年人能堅持每天主動喝進適量的水,對改善血液迴圈、防治心血管疾病都有利。

秋涼不能不吃早餐。有些人貪圖清晨的涼爽,早上起床晚,又要趕著上班,早餐不是不吃就是吃不好。長時間不吃早餐,除了會引起胃腸不適外,還會導致肥胖、膽石症、甲狀腺機能障礙,甚至還會影響到一天的心緒。

養生要防“傷春悲秋”。深秋天氣漸涼,人們的胃口普遍變好,但也會有一部分人由於季節性情感障礙的緣故,變得“悲秋”,而後者又與飲食互為因果,即營養不良或飲食不當可以誘發季節性情感障礙。季節性情感障礙又會影響到人的脾胃功能,產生厭食或食慾亢進。從養生的角度上講,入秋後應當抓住秋涼的好時機,科學地攝食,不能由著自己的胃口,飢一餐飽一頓。三餐更要定時、定量,營養搭配得當。

總之,秋季養生要有積極的心態,科學地調配自己的飲食,這樣才能增強體質,預防各種疾病。

秋三月防“秋燥”支招

今年從8月7日“立秋”到11月6日“霜降”為“秋三月”。衛生部衛生行業養生師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逢軍提醒大家,從傳統養生的角度看,秋季的主要特點是“燥”和“幹”,對此要謹慎加以預防。

劉逢軍解釋說,初秋天氣尚熱,所以燥而熱;到了深秋,天氣轉涼,就會變得燥而涼。受“秋燥”侵襲,人體常常會出現類似於感冒的不適症狀,同時伴有上火、便祕等現象。

“秋燥”一般表現為溫燥和涼燥。溫燥初起時多見於身熱頭痛、乾咳無痰、咽喉幹痛、鼻幹脣燥、心煩口渴。涼燥初起時多見於身熱頭痛、惡寒無汗、流涕、脣燥咽乾、舌苔薄白而幹。區分溫燥與涼燥的關鍵是“心”。心裡感覺煩熱者為溫燥;感覺寒涼者為涼燥。溫燥初起時多吃水果和湯水即可恢復平衡;涼燥初起時應多喝薑糖水,以除寒氣。

預防秋燥多用潤法。秋季應儘量少吃辛辣食物,不喝白酒,以免燥上加燥。根據五行五色的道理,秋季要多吃白色食物,如煮冬瓜湯、蓮藕湯、白蘿蔔花生湯、大白菜湯、白梨銀耳湯等;水果方面,可以選擇白梨、西瓜、香蕉、蘋果、哈密瓜、荔枝等;還可以適當吃些醋等酸味食品。另外,張仲景提出“秋不食肺”,秋天以不吃豬肺、牛肺、羊肺為好。

秋天是成熟、收穫的季節,是為冬天的“藏”做準備的,所以秋季養生講一個“收”字。除了用飲食調養、以潤去燥的方法預防“秋燥”外,人們在起居方面也應該收斂神氣,使正氣記憶體。秋季要早睡早起,天亮時即外出鍛鍊。晚飯後要減少外出,以防“秋邪”。

總結:希望小編給你介紹的養生法可以幫助你,還有去除煩躁的心情的三招方法,能幫你過個快樂的秋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minsu/jieqi/p2z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