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人群 >名人養生 >

揭祕蔣介石長壽五大要素

揭祕蔣介石長壽五大要素

蔣介石是何許人也,可能不需要多加的介紹。蔣介石,國民黨當政時期的黨、政、軍主要領導人。1887年出生,逝世與1975年,那麼蔣介石是如何做到長壽的呢?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一起去看一看。

揭祕蔣介石長壽五大要素

蔣介石養生之道

一、戒怒

早在青年時期,蔣介石性情十分暴躁。一遇不順之事,常常拍案大怒。正如蔣氏本人1921年至1925年在其日記中所寫的:“肆口謾罵,自失體統。幾不成其為長官,記大過一次。”

1925年後,蔣介石開始極力剋制性格上的毛病,遇事儘量力求做到“戒怒”。他在日記中曾發下“四誓”,即“口不罵人,手不打人,言不憤激,氣不囂張”。

西安事變之後,蔣介石有意識重讀《墨子》、《老子》及一些與養生相關的醫學書籍,其中“多怒則百脈不舒”之道理,讓他心胸朗然。

晚年之後,蔣介石總結道,戒怒的關鍵,是在怒氣將要發作時,一定千方百計剋制它。如此調節胸臆之火,不僅可避一時之怒,還可達到養生的目的。

二、戒欲

30歲以前,蔣介石私生活一度風流放蕩。1930年以後,43歲的蔣介石仕途順遂,生活環境優越,這時他開始考慮保養身體的問題。蔣介石成為國民黨總裁以後,開始主動迴避與異性的接觸和交往,甚至連官方舉辦的酒會、舞會也極少參加。60歲以後,蔣介石從剋制慾望發展到“戒欲”。

三、戒躁

蔣介石在南京黃浦路生活期間,開始將“戒躁”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他曾經寫道:“勿急躁,古有明訓:急則生躁,躁則生厭。凡事三思,徐而圖之;煩躁則為萬禍之源,理智則成大事。”

四、戒貪

蔣介石在養生方面的“戒貪”,當然非指金錢物質,而是晚年為健康計,主張“少吃多得益,多吃不得益。吃得過於多,有害身體”。他有句名言“有錢難買老來瘦”。由於嚴格控制飲食,到70歲時也沒有患上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慢性疾病。

五、戒言

“言多語失。言多傷神。言多傷體。”除了多言會影響自己政治生涯外,蔣介石“戒言”的另一個原因,是“多言多耗神,寡言益精神”。到臺灣後,他和美齡交換意見時,也常以手勢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蔣介石養生

最好的飲料是白開水,最美的小菜是醃鹹筍蘸芝麻醬,晚間和夫人共看部電影或集電視劇就是最愉快的夜生活。不是別人,這正是蔣介石晚年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和普通人的很像,又和普通人的不一樣。

不論春夏秋冬,每天凌晨5左右,當整個士林官邸還被灰黑的天幕籠罩著的時候,蔣介石便穿著睡衣起床了。他手拿著支鋼筆型的小手電筒,藉著微弱的燈光,輕手輕腳,摸索著走盥洗間洗漱。此時,“夜貓子”宋美齡剛剛睡。

就在蔣介石輕輕地帶上門,走出臥室的那刻,值班的侍衛人員按響了聲電鈴,通知貼身副官立即起床,到蔣介石身邊伺候。通常蔣介石要人服侍是一聲鈴響,宋美齡是兩聲鈴響,這是官邸的習慣。

在蔣介石每天起床之前半小時,副官、隨從們就開始工作了。第件事是燒開水,燒開之後先倒好一杯,冷卻到60℃左右,另一杯則保持在水沸時的溫度,這是給蔣介石起床後喝的,喝的順序是先涼後熱。

等到蔣介石盥洗結束,喝完開水,就開始在陽臺上做柔姿體操和唱聖詩,背《聖經》。大約20分鐘後,蔣介石便回到書房靜坐祈禱。他先用毛毯蓋好自己的膝蓋,往眼睛裡上眼藥水,面藥,面用條白色手帕輕輕地擦拭按摩雙眼。藥完畢,他閉上雙眼,靜坐40分鐘,口中唸唸有詞,靜坐時間之準確,能以分計。

寫日記看報紙是每日必修課

靜坐完了之後,蔣介石就在書房裡做“早課”,也就是寫日記和看報紙。

日記記完後,蔣介石就開始讀報紙,閱讀的種類較多,臺灣出版的幾家有名的諸如《中央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類的大報是每天必看的報紙。閱讀的範圍,上自國際大事,至臺灣地方民情,舉凡他認為有意思、有意義的新聞,就交待讀書祕書用筆勾畫出來,等吃完早飯後,再念給他聽。

某天,蔣介石在份地方小報上看到條新聞,說的是某地有公務人員在上班時間內躲在宿舍打麻將。看完之後,蔣介石非常生氣,不久,便召來“臺灣省主席”黃傑要他好好整頓公務人員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狀況,取締在官署或宿舍打麻將的行為。這些由報紙曝光了的人員,只要被蔣介石知道了,他們的政治前途迅即變得渺茫、黯淡。

看完報紙的大標題和些導讀內容,侍從馬上便端上托盤,盤中放方半溼小毛巾和小碟內裝兩切得薄薄的木瓜,蔣介石用叉子叉出其中的,放在嘴中,慢慢地蠕動、咀嚼,木瓜是用來爽口和開胃的。

木瓜吃畢,蔣介石便吩咐開早飯。副官聽命後,旋即推著輛可以摺疊的餐車,停放在蔣介石端坐的沙發前,餐車上放著幾色點心,如年糕、湯包、花捲等,般蒸得鬆軟,便於假牙咀嚼,另外還有碗大米稀粥,一碟芝麻醬和一碟醃鹹筍。

早飯之後,大約8:40左右,蔣介石依然坐在沙發上,找來讀書祕書為他念早餐前劃出的重內容。

9:00過後,蔣介石便更衣著裝,吩咐備車去“總統府”上班。9:30正式辦公,或是召開各部門“首長”會議,或是找人談話,或是徵詢屬對某事某人的意見、看法,以聽為主,一般並不輕易表態,或是批閱面送上來的檔案,蔣介石看檔案首先看檔案上的字寫得端不端正,如發現字跡潦草,他會非常生氣,有時乾脆退回重寫。其次,看看文字、詞語用得是否確當,如發現有不當、含糊之處,他也會非常不高興。

蔣介石班的時間沒有定數,有的時候,為了些令人撓首的公文和很重要的文稿,或者些需要迅速處理的檔案,蔣介石會工作到中午1多才班。

白水排毒 雞湯益氣

蔣介石是近代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政治行為對中國歷史產生過重大影響。我們在這裡討論他在飲食上的講究與愛好。

大概在上世紀70年代,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說蔣介石喜歡喝白開水,給我直觀的印象是蔣介石的性格比較寡淡。

現在明白,原來蔣介石這一杯白開水大有講究。

蔣每天起床前半小時,副官和服務人員就開始緊張地工作,首先就是燒白開水,燒開後自然冷卻到60℃左右,等蔣介石起床喝的時候,溫度在30℃至40℃之間,接近人體的自然溫度,同時還要有一杯保溫的白開水。

他先喝溫開水,再喝溫度略高的保溫白開水。外出的時候,一定也要帶上兩個保溫杯,一杯是溫水,一杯是白開水。

對於喝水,蔣介石不是渴了才喝,而是每隔20分鐘左右就喝一次,身邊的侍衛自然知道這種講究,每隔20分鐘,就幫蔣介石換一杯水。

這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水療法”,蔣介石把這種水稱為“開白水”,這種習慣的養成主要是受兩個人的影響。

其一是蔣介石的恩師張靜江,此人一生傳奇,經商有道,曾建立西湖博覽會,還資助孫中山革命,被孫中山誇為“革命聖人”。其為人頗似戰國大商人呂不韋,有“現代呂不韋”的綽號。

當時張生病,蔣介石去醫院探望,張指了指桌子上的白開水說,與其吃苦藥,不如多喝白開水,一天三次。張說,經過一個階段的水療,居然多年的疾病大為好轉,通過喝白開水可以排出體內的毒素。

另外一個是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她在美國讀書,深受西醫的影響。曾對蔣介石說:“白開水的好處就是,它的純正,在於沒有任何對人體有害的雜質,沒有雜質的東西,對人體就是有益的。”美國營養學家還教授給宋美齡通過多喝白開水保持容顏的方法,她也一直堅持踐行。

2003年,臺北陽明山的草山行館推出了一套養生餐,據說這是蔣家食譜首度曝光。這個套餐由幹拌麵、辣椒、雞湯和黃金奇異果組成,這都是蔣介石生前喜愛之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雞湯。

蔣介石的隨身侍衛官溫元曾說,老先生(蔣介石)非常喜歡喝雞湯,每天都要為他專門熬製。廣東有句話叫做“無雞不成席。”《法國烹飪》的主編威沙尼曾經說過:“雞對於廚師來說,就像油畫家的畫布。”

中國烹飪界有句俗語叫做:“將靠槍,廚靠湯。”湯主要是高湯,而高湯基本是雞湯的同義語。中醫認為雞湯有溫熱,起補中益氣的作用。

蔣介石飲食對於雞湯的依賴程度很高。蔣介石吃早餐的慣例是:先吃一片木瓜,再吃早點。在他吃木瓜的時候,就把溫度略高的雞湯放到桌子上。有一次廚師沒有掌握好溫度,蔣介石燙得把雞湯吐了滿桌,非常生氣地對侍衛說:“你們這些混賬,想害死我啊。”官邸的內務科非常緊張,好好整頓了一番飲食供應。

蔣介石是浙江奉化人,對於家鄉菜也非常喜愛。這一帶的物產特點是水產豐富,除了海鮮外,蔣介石最愛吃奉虷,還有蠣黃。實際上,從菜系的角度講,浙江寧波一帶的菜,是可以獨立於浙江杭幫菜而自成體系的。

在南京主政時期,蔣介石的大夫人毛福梅會定期把奉化特產的奉虷、文蛤寄給蔣,毛夫人還會醃製當地特色的雞汁芋艿頭、雪裡蕻肉絲、大湯黃魚。

其中對雞汁芋艿頭的喜好伴隨了蔣介石的一生。奉化地方的芋頭軟爛可口。烤制後,再用雞汁熬製。

據說,蔣介石小時候因為貪吃冰塊,很早就弄壞了牙齒,到了中晚年,為了保證蔣介石的營養,身邊的侍衛們就想盡花樣做菜,芋頭軟,營養豐富,同時含氟,對牙齒有好處,成為花樣翻新的中心食材。

芋頭對於牙齒不好、胃也不好的蔣介石來說,幾乎是一種完美食材。在這個過程中,也創新了很多菜。比如,除了雞汁芋頭外,還有芋頭雞丁、芋頭山菜、芋頭白菜、芋頭粉絲、芋頭豬肉絲、芋頭蝦仁等。其中蔣介石吃得最多的是芋頭白菜和芋頭芹菜。這與蔣介石對肉食非常節制有關係。

芋頭算是中國的傳統美食,往往被作為主食的替代品,《史記》中記載的名字叫做“蹲鴟”,《漢書》叫做“芋葵”,還記載在四川一帶芋頭很多,可以“救飢”。到了唐代,史書中有句話叫做“大飢不飢,蜀有蹲鴟”。

芋頭質地細膩,入口軟爛,便於下嚥。具有“滑、軟、酥、糯”的特點,製作菜餚適合煨、燒、燴、烤,也可以炒、拌、蒸。

芋頭可以配鹹吃,也可以配甜吃,而且宜葷宜素,可以說是理想的百搭菜。

在清代大美食家袁枚的《隨園食單》記載了芋燒白菜的做法。上世紀90年代,川菜系中有道“芋兒燒雞”,曾紅遍了大江南北。這道菜既有芋頭又有雞,想來非常符合“老先生”的口味。當今的芋頭名菜有芋兒雞腳、香芋扣肉、太極芋等。

三位夫人和一個蛋

作為一個男人,蔣介石是幸福的,在一個階段內,他有三位夫人並存:原配毛福梅、正印宋美齡、二夫人姚冶誠。

三個女人一臺戲,三位蔣夫人都各佔神通,變著法兒的給蔣介石送美食吃,以通過“拴住男人的胃”來“栓住男人的心”。

原配夫人毛福梅是蔣經國的母親,按照傳統的倫理,她為蔣家傳後,居功至偉。除了能生兒子,這位毛夫人在廚藝上也是很有造詣,甚合蔣介石胃口。

毛福梅善於製作黴豆腐(豆腐乳)、臭冬瓜、雞汁豆腐等。每當蔣介石吃到這些地道的家鄉風味的時候,就知道是毛夫人送來的。對於蔣的這種喜好,曾有人作詩調侃:“縱有珍餚供滿眼,每餐味需卻酸鹹。”

據他的副官居亦僑回憶,每到年節,除了毛福梅送奉化美食外,二夫人姚冶誠也會送來些姑蘇美味。江蘇吳下小鎮湘城特製的豬油棗泥麻餅,非常有名氣,是蔣介石鍾愛的東西。

作為一個豬油愛好者,我是一聽這個名字就非常激動。

這種餅的特點是細軟甜脆,軟香。姚夫人每次都要定製百隻左右的麻餅送到南京,還要製作青菜頭、菜花頭幹,還會把嫩的菜花做成細末,新增雞汁來燒豆腐,這是一種獨創。每到秋天菊黃蟹肥的時候,姚夫人還會選上好陽澄湖的大閘蟹,派專人送過去。

蔣介石年輕時酒量也不錯,但壯年之後,很少飲酒了,特別是和宋美齡結合後,受她的影響很大,飲食更加趨於科學和西化。

在飲食理論上,蔣介石是節制主義者,常說一句話“少食多得”。他認為很多疾病都是多吃得來的。這種認識在當時非常難能可貴,當時社會貧瘠,還不知道大吃大喝會帶來“富貴病”,現在社會,“三高”蔓延,我們最近幾年才開始強調節食的重要。

宋美齡在這點上也是一個飲食節制主義者,她不停提醒蔣介石,寧可少吃,也不要頻頻赴宴。宋美玲主張飲食西化,蔣介石也聽,但本性難移,口味是童年時代就決定了的,很難改變,他和宋美齡的這種差別從早餐上可以看出明顯的差別。

蔣介石的早餐有固定的搭配,被士林官邸的人稱為“早餐三味”:一片木瓜、一個炒蛋和一份醬瓜。

這三種食物其實並不簡單,是經過蔣的隨侍多次調整確定的。以木瓜來說,國內只有廣西、雲南的地方才有,抗戰時期,蔣介石身居重慶,物資運送困難,保證其早餐的木瓜供應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木瓜並不是蔣介石開始就喜歡的食物,開始甚至有些反感其味道。但因為吃木瓜對胃病很有好處,在醫生和宋美齡的建議和監督下,堅持吃了半個多月,感覺困擾其多年的胃病輕了不少,從此開始推崇木瓜這種食物。最後直接變成了早餐的開餐水果。木瓜也是宋美齡的美容法寶之一,她接受美國醫生的建議,用木瓜水洗臉。

得知蔣宋都喜歡木瓜,在臺灣期間,各地都爭相給士林官邸送木瓜,以至於後來“瓜滿為患”,蔣介石不得不常常送木瓜給手下吃。

據蔣介石的保健醫生熊丸等回憶,蔣早餐特別喜歡吃炒蛋,這種炒蛋不是一般的炒雞蛋,而是精工製作特別的,蔣介石命名為“黃埔蛋”。

這種特別炒蛋的起源是蔣介石接受孫中山的委任,擔任黃埔軍校的校長期間,他節制飲食,不講究吃喝,提倡吃“革命大鍋飯”,但飯食簡單也要保證營養,作為校長,蔣介石可以獨享一個炒蛋的待遇,每天一個。

這種蛋的做法是,把蛋打碎,用力打勻,做成蛋汗,加蔥花,等油熱5成左右的時候,煎炒而成,味道特別。蔣介石對這種雞蛋的鐘愛,可能有濃濃的情結在,畢竟當時整個黃埔軍校,只有蔣一個人才能吃到。

這種蛋看似簡單,其實很考驗手藝,要保持雞蛋的嫩,要先加一點冷水(最好是純淨水)一點料酒,還有更重要的是人工的攪打,其標準是,當蛋量足夠的時候,攪打完成,把筷子放在蛋汗中,是不會倒的。這曾難倒了士林官邸的很多大廚,訣竅是攪打一定要沿著一個方向進行,給蛋汗很多張力,才能達到那個標準。

常用的雞蛋做法是炒或者煎、蒸、煮,還有就是蛋卷等,比如番茄炒蛋,春芽炒雞蛋,還有西班牙蛋卷,這些菜要做得好,基礎就是蛋的處理要好,其中的一個絕招是加一點料酒(一個雞蛋加四五滴量)增嫩增香才能好。

袁枚的《隨園食單》中記載了一種雞蛋的做法:“雞蛋去殼放碗中,將竹箸打一千回蒸之,絕嫩。”

《金瓶梅》第四十四回記載,李瓶兒吃飯,桌上有一碟“攤雞蛋”,其做法就是把韭菜和在雞蛋中打勻,實際上相當於現在的韭菜炒雞蛋。

打雞蛋最好用竹筷或者木棍,不能用鐵器,以免影響味道。

雞蛋被認為是人類最完美的食物之一,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其實雞蛋這種食材,雖被認為是素菜,實際上也是葷菜。

雞蛋的缺點是膽固醇含量高,每天1個為宜,老年人要少吃蛋黃。雞蛋養生也是傳統的智慧之一,上世紀80年代曾風行過醋蛋養生法,據說可以防癌。就是把一個雞蛋,放到醋中浸泡,等到皮軟之後,再打碎吃掉。

黃埔蛋的做法是即炒又煎,口味是外焦裡嫩,算是特別,由於蔣介石非常鍾愛,還被列上接待外賓的選單。上世紀50年代,臺灣圓山飯店建成,成為招待貴賓的固定場所。曾宴請過一次尼克松送過一個黃埔蛋,以表示敬重。

蔣介石對於黃埔蛋的鐘愛,除了感情原因,其中一個原因也是蔣介石吃肉很少,吃蛋也算是解饞。

到了蔣介石的晚年,他身體已經不好,好幾天都只能吃流食。等身體好轉些的時候,侍衛開始為他做早餐,蔣介石的要求就是:“來一個黃埔蛋就可以了。”

也是因為身體的原因,晚年已經禁止蔣介石吃蛋。宋美齡接受美國醫生的建議,下令取消蔣介石的“每日一蛋”。引發了內務科的爭論,蔣介石也反對。宋美齡的理由是,雞蛋膽固醇高,會引發高血壓。她說:“中國人對肉和蛋的推崇是因為貧窮,其實在西方國家,真正有營養的反而是蔬菜。”

在宋夫人的強烈要求下,蔣介石延續幾十年的“黃埔蛋”也停了一段,只有在招待客人的時候才趁機會解饞。

早餐三味和養生七法

蔣介石的早餐有固定的搭配,被士林官邸的人稱為“早餐三味”:一片木瓜、一個炒蛋和一份醬瓜。

這三種食物其實並不簡單,是經過蔣的隨侍多次調整確定的。以木瓜來說,國內只有廣西、雲南的地方才有,抗戰時期,蔣介石身居重慶,物資運送困難,保證其早餐的木瓜供應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木瓜並不是蔣介石開始就喜歡的食物,開始甚至有些反感其味道。但因為吃木瓜對胃病很有好處,在醫生和宋美齡的建議和監督下,堅持吃了半個多月,感覺困擾其多年的胃病輕了不少,從此開始推崇木瓜這種食物。最後直接變成了早餐的開餐水果。木瓜也是宋美齡的美容法寶之一,她接受美國醫生的建議,用木瓜水洗臉。

得知蔣宋都喜歡木瓜,在臺灣期間,各地都爭相給士林官邸送木瓜,以至於後來“瓜滿為患”,蔣介石不得不常常送木瓜給手下吃。

“早餐三味”的最後一道是“醬瓜”,這是蔣介石幼年形成的飲食愛好。蔣介石幼年喪父,家境貧寒,每到青黃不接的時候,就靠鹹菜等應對。

醬瓜的製作非常簡單,用鍋燒開鹽水,把洗淨的小黃瓜,放到鹽水中,放到罈子裡封上,一個冬天過去後,就醃製成金脆的醬瓜。這也成了蔣介石對兒時的美好回憶。

到臺灣後,由於本地不產小黃瓜,蔣介石就派人從日本專門採購,保證早餐的供應。清代《隨園食單》中也記載有醬瓜的做法:“將瓜醃後,風乾入醬,如醬姜之法。不難其甜,而難其脆。杭州施陸曾家,製作最佳。據云,醬後晒乾又醬,似生薑取嫩者,先用粗醬套之,再用細醬套之,凡三套而成,加蟬蛻入之,則舊放不腐。”這堪稱制作醬瓜的絕招,頗有些巫術色彩。

蔣介石吃飯,常備的菜是一碗雞湯,一份鹽筍,還有醬瓜,黃埔蛋。宋美齡是講究西餐的,吃飯時,往往是蔣介石這邊鹹菜雞湯,而宋美齡則是蔬菜沙拉,中西分明。兩人有時候互相調侃。蔣介石說宋:“你真是前世羊胎,怎麼這麼愛吃草呢。”宋美齡則回敬蔣:“你把鹹筍,沾上黑乎乎的芝麻醬,又有什麼好吃呢?”

蔣介石一般水果都吃,但不愛吃蘋果。宋美齡是特別喜歡吃蘋果。晚餐一般夫婦兩人都是稀飯,外加鹽筍、芝麻醬,飯後就是散步聊天。生活規律,健康科學。

對於筍,蔣介石也是非常鍾愛,新鮮的竹筍運到官邸後,蔣介石會親自檢視,先把玩下。筍做成的菜,蔣喜歡油燜春筍、筍尖炒豆腐。

這些其實現在都可以再複製開發,筍尖炒豆腐的筍一定要嫩,最好用石膏點制的豆腐,炒成的菜非常嫩。筍是粗纖維,利於胃腸蠕動,利便。

在水產類,除了家鄉的海鮮,蔣介石還喜歡吃魚,如西湖醋魚。西湖醋魚的做法是先蒸了,然後把魚來炸,再澆汁。蔣介石有個廚師叫做曾杏奎,他做魚有個提法,就是要保持魚的原味,在此基礎上再提升。

在這一點上我也贊同,反對加很多辣椒、花椒,掩蓋了魚鮮本身的味道。這也同樣適合其他河鮮或者海鮮。如炒蟹肉,最好就是把蟹肉摳出,加上木耳來炒。

士林官邸為了迎合蔣介石的喜好,開發出了很多創新的菜式,比如瓦塊魚、鮮黃魚、生炒鱔魚絲、燒海蔘、熗青蛤、佛跳牆、黃燜鱔魚塊,其中黃燜鱔魚塊是蔣介石最愛吃的菜之一,做法是現殺鱔魚,做成塊,紅燒,加黃酒燜。屬於杭幫菜的做法。還有就是炒鱔糊,蔣介石要求加筍,這道菜是上海名菜,本來不加筍。

蔣介石年輕時酒量也不錯,但壯年之後,很少飲酒了,特別是和宋美齡結合後,受她的影響很大,飲食更加趨於科學和西化。

在飲食理論上,蔣介石是節制主義者,常說一句話“少食多得”。他認為很多疾病都是多吃得來的。這種認識在當時非常難能可貴,當時社會貧瘠,還不知道大吃大喝會帶來“富貴病”,現在社會,“三高”蔓延,我們最近幾年才開始強調節食的重要。

宋美齡在這點上也是一個飲食節制主義者,她不停提醒蔣介石,寧可少吃,也不要頻頻赴宴。宋美玲主張飲食西化,蔣介石也聽,但本性難移,口味是童年時代就決定了的,很難改變。

總的來說從飲食上看,蔣介石是個比較刻板無趣的人。但從養生的角度上,他還是非常成功的,其原則有七:

少食即飽,適可而止。

不吃甜食,適應淡菜。

拒飲濃茶,少沾腥辣。

不餓也食,及時進餐。

葷素搭配,菜色調和。

勤吃豆腐,遠離痴呆。

芒果當茶,香蕉潤腸。

這其中第三條的飲食習慣,正好與毛澤東“針鋒相對”。但蔣介石也曾經愛上過辣椒,在重慶執政期間,也曾對辣上癮,後來被宋美齡校正過來了。

蔣介石的“菜色調和”提法非常領先,最近幾年流行的“五色五養”很接近,蔣要求自己的餐桌上一定要有黑色、綠色、白色、黃色、紅色的食物。

士林官邸的豆腐菜也是一大菜系,準備了很多花樣,也有很多創新,比如豆腐蝦仁、豆腐黃魚、豆腐蓮子、豆腐海蔘、豆腐鮑魚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對中國的傳統醫學和飲食典籍多有借鑑,從另一個角度傳承和發展了中華美食。

結語:雖然蔣介石經歷過許多的戰爭,但是還是保持著非常規律的生活,這和他日常長壽是分不開的,所以想要長壽的朋友,也一定要遵守蔣介石的養生方法,科學健康的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renqun/mingren/3pm2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