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人群 >名人養生 >

“三通”得安 著名老中醫胡天成的養生觀

“三通”得安 著名老中醫胡天成的養生觀

目錄:

“三通”得安 著名老中醫胡天成的養生觀

第一章:“三通”得安 著名老中醫胡天成的養生觀

第二章:名老中醫談養生——書畫、音樂與老年保健

第三章:老中醫的29種長壽養生按摩法 超實用

生活中有一種人,他們無論是心理健康還是身體健康都比從事其他行業的人要更健康,那就是中醫。為什麼很多老中醫都特別長壽呢?他們有什麼養生祕方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老中醫們的養生方法吧!

“三通”得安 著名老中醫胡天成的養生觀

保持“三通”身得安

“三通”即思想通、氣血通,二便通。這是原成都市骨科名家楊天鵬老先生十多年前在一次回答臺灣同道養生話題時所說的。胡教授認為“三通”言簡意賅,值得推崇,無形之中也就成了他養生的座右銘。

先說“思想通”,其中包含7每個人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追名逐利,恬淡虛無,知足常樂。對於醫務人員而言,則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高超的醫療技術,救死扶傷,助人為樂。只要心態正確,喜怒有節,寵辱不驚,讓煩惱減少到最少,自然就活得相對輕鬆,心安則體安。

再說“氣血通”,就是要鍛鍊身體,使血脈流通,關節流利.氣機調暢,以增強體質。生命在於運動,但必須從各自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宜的專案,進行適度的運動,過猶不及,皆不可取。對於常年上門診的醫生而言,坐的時間相對較長,久坐傷肉,需要站立行走以調節。胡教授援藏期間,因高原缺氧,不能進行太劇烈的運動,於是養成了飯後散步的習慣,兩年下來,身體還更好了。雖然現在胡教授住的是電梯公寓,工作單位也有電梯,但是在沒有急事的情況下,他都是爬樓梯,這個習慣已堅持多年。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旅遊也是胡教授每年的必修課,身遊於名山大川之間,心怡在曠朗悠然之中,勞逸結合,更添活力。

第三是“二便通”。保持每天的大小便正常能很好的排毒,這麼多年了,胡教授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排便。二便通暢,使毒素不在體內滯留,促進新陳代謝也是養生的重要一環。

將健康融入生活

其實說起養生,胡教授說他並沒有刻意去做什麼,或許是一直從醫的緣故,那些健康的習慣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的生活。如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偏食、不挑食。他喜歡葷素搭配、粗細搭配的飲食,像馬鈴薯、紅薯等粗糧都是他愛吃的食物,這也是保持大便通暢的重要原因。

胡教授雖年事已高,仍堅持上門診,搞科研。儘管找他看病的患兒很多,常常是最晚下班,但是他仍不厭其煩地跟家長解釋病情及交代注意事項,說話一多,就容易口乾,因此身邊常備著一杯綠茶。胡教授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習慣是學習蘇東坡飯後用茶水漱口。

蘇東坡有句名言: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胡教授說環境對養生也十分重要,他在家裡也栽花弄草,既美化環境,又修身養性。保養得當的他如今身體狀況依然健康,高血壓、糖尿病之類的老年人常見病似乎與他無緣。

養之道,以小為大

孫思邈在《備急幹金要方》說:“夫生民之道,莫不以養小為大,若無於人,卒不成大。”胡教授認為在很多人眼中,養生是老年入的事情,其實非也。養生對一個人來說,是個系統工程,應從小抓起,沒有健康的兒童,就沒有健康的成人。

從胎兒生命孕育的那一刻開始,養生就已經開始,只不過這時期的養生是被動養生,關鍵在父母。《幼幼整合·護胎》日:“胎嬰在腹,與母同呼吸,共安危。而母之飢飽勞逸,喜怒憂驚,食飲寒溫,起居慎肆,莫不相為休慼。”胎兒的強弱稟賦於父母,尤其是孕母的體質、營養、精神等等都會影響胎兒的生長髮育。因此,養胎、護膾、胎教對於一個小生命來說顯得尤為重要。胡教授提倡自然分娩,母乳餵養。幼兒期到學齡期的小孩,寒暖不能自調,飲食不知自節,每多感冒或傷食,需牢記古訓“要得小兒安,常帶三分飢與寒”,否則會適縟其反。直到青春期,隨著心身發育,養生才逐步轉變到主動養生。只要一個人稟賦不太差,後天培養良好的養生習慣,持之以恆,那麼延年益壽是完全可能的。

名老中醫談養生——書畫、音樂與老年保健

李樹勳,男,漢族,生於1918年10月29日。系遼寧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李先生喜歡運用綜合方法養生,認為單一方法養生難以收到最佳效果。他喜歡這樣的養生格言:“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樂天贏高壽”、“少食增壽”等。他自己的養生口訣:動為綱、素為常、酒少量、無愁腸。由於他興趣廣泛,常笑無憂,所以至今身體無恙,並能堅持專家門診和科研工作。現將他的兩篇文章綜合整理劃後,希望有條件的中老年人蔘加到書畫、音樂行列中來,從中陶冶情操,增強身心健康。

一、書畫與老年保健

氣功具有漣身防病、益壽延年的作用,早已為人們所共知。但書法對人的保健意義,則少被人們所理解,往往是把它看成是一種線條藝術形式。實際上,書畫與氣功對身心產生的生理效應,確有異曲同工之妙。

書畫與氣功,兩者中間有著內在的聯絡,並可達到殊途同歸的目的,中國有句古話:“一管在握,萬念俱滅:”書畫之前,首先要凝神絕慮,收視反聽。在執筆書畫過程中,須聚精會神,排除雜念,使筆法起伏提按,勾皴擦點,疏密虛實,意趨筆隨。當得心應手的書畫作完後,可使人爽心悅目、心曠神怡,好似置身於一種精神享受的意境之中,自然也會起到像氣功那樣行氣活血,消除疲勞、延緩衰老的作用。

五指握筆,與經絡分佈有密切關係。手三陰經脈從胸行至手,手三陽經脈從手行至頭。在作書畫時,要根據不同的書畫與筆鋒,運用指力、腕力、臂力以及腰勁,這樣就可以疏通經脈、調理陰陽、溝通上下、平衡氣血,還具有養心寧神、健胃消谷的作用。縱觀古往今來的書畫家,年逾“古稀”者大有人在。

據統計,在中國曆代有生卒年代可考的152位著名書畫家中,有109活到70歲以上,享年80-90歲者也不乏其人。不會作書畫的老年朋友,可以選一種字帖或一本畫譜,利用舊報紙等學之練之,每天堅持半小時,日久即可受益。

二、音樂與老年保健

中醫學把不正常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作為致病的內因。七情過度均可導致病證的發生或加劇。音樂,則以其不同的旋律節奏,不同的音凋和速度,通過人的聽覺,傳入人的大腦,即刻產生調節七情和平衡氣機的生物效應,從而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

早在西漢時期,史學家司馬遷就存《史記·樂書》中寫道:音樂可以“動盪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魏晉時的阮籍在《樂論》中指出:“樂者,使人精神平和,氣不入,天地交泰,遠物來集,故謂之樂也。”可見,我國文人很早就注意到音樂的養生保健作用。

人至老年,臟腑功能衰退,七情調控失司,容易出現神志方面的異常,如果滯、抑鬱、急躁、淡漠、粗暴等。特別是一些離退休的老同志不自覺地會產生一種失落感、寂寞感或空虛感,終日悶悶不樂,憂鬱寡歡,食不甘味,臥不安席,醫學上稱為“離退休綜合徵”。若能經常選聽一些歡快的樂曲和歌曲,特則是我國傳統的樂曲、古典樂曲和輕音樂,就會產生緩解煩惱穩定情緒,增進食慾,寧靜安神的作用。如有雅興,學唱一些傳統音樂更好。這對於歡度晚年大有好處。

老中醫的29種長壽養生按摩法 超實用

按摩養生流傳已久,而且按摩能調節神經、促進血液迴圈、抗病防病、舒筋活絡、延年益壽等。下面老中醫教你29種長壽按摩法,對養生、防病效果顯著。

1、扣攢竹

用拇指彎屈的突出部左右交替叩擊雙側攢竹穴(位於眉頭陷中),每穴15-20次,用力以微感不適為度。有消除額痛、眼脹、恢復視力疲勞等作用。

2、浴頭

兩手掌心按住前額,稍用力擦到下額部,再翻向頭後兩耳上,輕輕擦過頭頂,還復到前額,這算1次。

共擦10次,接著用指肚均勻輕揉整個頭部的髮根十次。能調和百脈,使氣血不衰,面色紅潤,減少皺紋。

3、點睛明

以兩食指分別點按雙側睛明穴(眼內角內上方0.1寸)15-30秒,以微感不適為度,有止眼痛和明目的作用。

4、旋眼睛

端坐,兩眼向左旋轉5次,然後向前注視片刻,再向右旋轉5次,前視片刻。對保護視力極有好處。

5、按太陽穴

用兩手食指端分別壓在雙側太陽穴上旋轉,順逆時針各揉按10-15次。有止痛醒腦的作用。

6、揉眼皮

以兩手拇指輕按開雙側眼皮上,然後旋轉揉動,順逆時針各揉20次。有消除眼痛和明目的作用。

7、叩牙齒

口輕閉,上下牙齒相互輕叩20-30次。有防止牙齒鬆動脫落,促進消化功能的作用。

8、磨鼻背

用拇指背用力磨擦雙側鼻背至局部發熱。有助於通氣,預防感冒。

9、乾洗面

兩手互相指併攏,由額向下洗臉20-30次。有醒腦、降壓的作用。

10、假梳頭

兩手指尖接觸頭皮,從額到枕後,從頭頂到顳側進行梳頭,以頭部有熱感為度。有醒目、止痛、降血壓的作用。

11、鳴天鼓

兩手掌心緊按兩耳孔,兩手中三指輕擊後枕部10次,然後掌心掩按耳孔,手指輕按後枕部不動,再突然抬離,接連開閉放響10次,最後兩食指插入耳孔內轉動3次,再突然放開。這樣算做1次,共做3-5次。有醒腦、增強記憶、強化聽力、預防耳病的作用。

12、揉胸脯

以兩手掌按在兩乳外上方,旋轉揉動,順逆時針各揉10次。有加速血流,減少胸肌疲勞的作用。

13、抓肩肌

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配合捏起左肩肌,左手則捏起右肩肌,交叉進行,各10次,有鬆肩去疲勞作用。

14、點膻中

以拇指肚稍用力壓兩乳頭連線中點處(即膻中穴),約30祕後突然放開,如此重複5次。有豁胸、順氣、鎮痛、止喘作用。

15、蘇華蓋

端坐,心神寧靜,深吸一口氣,然後慢慢撥出,重複10次。有吐故納新,健肺順氣,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

16、豁胸廊

兩手微張五指,分別放於胸前兩旁的胸壁上,手指端沿肋間隙從內向外滑動,重複10-15次。有開胸順氣、止痕止喘作用。

17、舒大腸

一手叉腰,另一手五指張開,指端向下,從心口窩,沿臍兩旁向下腹部,再向右向上至右肋下再向左。即沿大腸走行方向擦揉10次。有疏通大腸、增進消化、預防便祕的作用。

18、分陰陽

以肚臍為中心,兩手虎口相對,平置於臍眼左右,兩手向內向外揉撫,共10次。有順氣、消脹、增進消化功能的作用。

19、揉環跳

坐位或站位,左拇指端揉左側環跳穴(股骨大轉子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處),再用右手拇指端揉右側環跳穴,交叉進行,各10次。有通經活絡,壯筋強足作用。

20、搓腰眼

兩手緊按腰眼,用力向下搓到骶尾部,左右手一上一下同時進行,共30次。有壯腰強腎、防治腰痛的作用。

21、甩雙手

兩臂自然下垂,向前向後甩動30-50次。有放鬆肩、臂、腕、指關節,通暢氣血,增強手臂功能的作用。

22、捶兩肩

左右手握空拳,在對側上肢從肩到手腕撲打共20-30次。有通經活絡、靈活關節、防止關節炎及手臂痠痛的作用。

23、頂十指

兩手掌心相對,左右手指用力相頂共10次。有活動指關節,促進手部功能的作用。

24、捏虎口

以右手拇、食指捏左手虎口,再以左手拇、食指捏右手虎口,各10次。有增進手部功能,治療頭面部疾患的作用。

25、旋膝蓋

兩手掌心緊按雙膝,先向外旋轉10次,再向內旋轉10次。有驅逐風靈活筋骨、增強膝部功能以及防止關節炎的作用。

26、擦大腿

兩手抱緊一側大腿根部,用力下按到膝蓋,然後擦回大腿根部,來回共20次。有促使關節靈活,增強腿肌,防止腿病等作用。

27、揉腓腸

以兩手掌挾緊一側小腿肚旋轉揉動,每側30次,有疏通氣血,加強肌力的作用。

28、掐跟腱

以拇、食指掐跟腱,每側掐20次。有改善足部功能、消除下肢疲勞,增強腳力的作用。

29、搓腳心

兩手搓熱後,用手搓兩腳心,左右各搓80次。有導虛火、舒肝明目的作用。

結語:中醫養生重在從日常生活中做好調理,培養健康的習慣、開朗的心境,所以大家不妨學學老中醫們延年益壽的方法吧!(文章原載於《養生雜誌》,刊號:2012.03,作者:桔梗;《養生保健指南》,刊號:2012.02,作者:李俊德,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renqun/mingren/x1o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