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職場 >關係 >

學4招看透網上說謊者的三重偽裝

學4招看透網上說謊者的三重偽裝

人類複雜的社交行為是大腦進化的強大推動力,而人類把大量的社交智慧傾注在欺騙上,為此偷奸耍滑、不擇手段。

學4招看透網上說謊者的三重偽裝

進化的結果,就是讓人類的欺騙能力不斷增強,讓自己的謊言不被識破,同時還要識破別人的謊言。當人類進化到網路時代,說謊行為在虛擬空間又發生了升級換代,而人們天真的大腦仍以為,網路另一端的靈長類動物懷有一顆真誠的心。心理專家呼籲,為了少吃虧、少受傷,你必須提升識別謊言的能力,建議模擬電腦的判別技術,讓騙子無法對自己下手。

謊言越吹越大 連自己也信了

謊言是為了誤導別人,偽造真相,有的出於好意,也有的出於自私——

白色謊言。說謊者的出發點是好的,寧願撒個小謊也不願意直接說出讓人不悅的真相:朋友不喜歡你的衣著,但仍然恭維你很好看。人們會說個小謊來逃 避指責:“對不起,我去不了你那裡,因為我媽媽住醫院了。”如果你想約會一位女士,她說:“我很想去,但我的表妹今天來找我。”她很可能在婉拒你,如果真 的沒空,她會另外跟你約時間。白色謊言雖然避免了麻煩,但真相大白時也很難堪,還不如一開始就說真話。

控制性謊言。說謊者隱藏、歪曲、誇大資訊,從而控制你的決策。這是騙子、政客、無良營銷人員的常用手段,為的是佔你便宜。你以為理財顧問是為了 你的利益著想,其實最後不一定給你賺到錢,顧問自己及其所屬機構倒是賺了,你為他人作嫁衣裳,白白承受著經濟上和心理上的壓力。有時說謊者還賊喊捉賊,指 責別人不老實,例如出軌偷情的丈夫說“看不慣”已婚同事們出去“偷吃”。

無論善意還是惡意,謊言都會越說越大,因為人們要用大謊來掩飾小謊。一個接一個的謊言構築了一個虛假的世界,讓我們離現實越來越遠。老是重複說同樣的謊言,可能連自己都信以為真了。著名進化生物學家羅伯特·泰弗士稱,自我欺騙讓一個人能夠更好地欺騙別人。

不信任別人也會傷及自身

在一生之中,每個人都難免會成為謊言的受害者。美國一項線上調查發現,人們平均每日說1.65個謊。有時是配偶、合作伙伴的虛假借口被你識破,有時是數百萬投資者被一家跨國銀行的老闆騙財,有時是名人向公眾說謊——

美國聯邦眾議員、2012年大選副總統候選人保羅·瑞恩聲稱當年曾在3小時內完成了一場馬拉松長跑,但《跑步者世界》雜誌隨即揭露他其實跑了4個小時。這不禁讓人們懷疑此人的競選主張與承諾。

連瑞恩這樣的大官都說謊,下面的人會受到怎樣的心理衝擊?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對職場的研究發現,老闆說謊會失去下屬的信任,如果這個謊對公司有 好處,造成的消極印象相對較小,如果撒謊只是為了老闆的私利,那麼大家非但不信任他,而且對公司的忠誠度都會下降。美國馬薩諸塞大學心理學教授蘇珊·克勞 斯·惠特本博士稱,我們的身份認同與工作單位密不可分,如果對領導失去信任,還會打擊我們對自己的信心。

無論被誰騙,不信任的恐懼感是一樣的,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就很難再信別人了。但是,相信別人總要比偏執地懷疑一切好。美國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比爾·克瑙斯認為,以信任為基礎的人際關係是最有價值的。

當你發現愛人、好友、熟人、老闆對你撒謊,該如何重建對別人的信任?惠特本建議找這樣的一個人——他正直的人品無可挑剔,讓你感覺良好,值得你尊重,還會保護你,例如一個心腸很好的上級,或者一個有能力、知識淵博的專業人士。你將信任賦予他、佩服他,就會感覺好很多。

防騙之本:知情+質疑

克瑙斯稱,要免受欺騙的傷害,必須鍛鍊批判性思維能力:

一是收集事實證據,獲得真相,如果你發現有些資訊無法獲得,就不要急著做決定,直到你知道得足夠多,才能夠做出一個理性的決策。

二是進行質疑,尤其是當你不知道事實真相,事情模稜兩可的時候,或者你很希望事情是真的時候,你要進行如下質疑——

1.我對說話人的真實背景知道多少?

2.他所說的符合現實嗎?可以進行檢驗嗎?

3.這番話有沒有誇大?有沒有低估?是不是怪怪的?好得難以置信?

4.我相信這番話並採取行動,會得到什麼?損失什麼?說話人會得到什麼?

5.我相信以後,能放心地把這番話轉而說給我最好的朋友嗎?

質疑可以讓說謊的慣犯遠離你,轉而去找容易上當的“水魚”。

克瑙斯建議,平時在看電視的時候就可以進行防騙實踐:

1.在主持人、嘉賓、受訪者發表觀點、評論的時候,注意觀察如下表演:有意的誇張和忽略、半真半假、公然說謊、以偏概全、用感情打動觀眾等。

2.看商業廣告也是鍛鍊批判性思維的好機會。廣告誇大了什麼?省略了什麼?第三方獨立的產品測評報告又是怎麼說的?

網上說謊者的3重偽裝

網路交友拓寬了我們的朋友圈子,在約會擇偶上也多了很多選擇。然而惠特本提醒,沒有識別謊言能力的“菜鳥”一不留神就會掉到陷阱中。研究發現:在徵婚廣告、交友網站中,男人主要在社會地位上說謊,例如把收入往高寫;女人主要在身材外貌上說謊,例如把體重往輕了寫。

不像真人面對面的交流,你在網上無法通過非語言交流來獲得關鍵資訊,例如一閃而過的害怕表情、眼神的遊移,以及緊張煩躁。網上識別謊言很難,但並非完全不可能。惠特本稱,只要瞭解網上說謊的方式,你就可從字裡行間迅速察覺到說謊,有時甚至比看真人還容易。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傳播學教授卡特里娜·託瑪與康奈爾大學傳播學教授傑弗瑞·漢考克對網路謊言的模式進行研究,找來80名上網交友的 人進行調查,記錄他們的身高、體重和年齡,給他們拍照片,與放上網的個人資料進行比較,最後用電腦程式對這些人的網上自我主觀描述部分進行分析,發現了3 個說謊的標誌,與傳統的說謊研究吻合:

1.說謊者傾向於迴避自己資料中不實的部分。如果他們虛報體重,那麼就會迴避與飲食有關的詞語。如果他們的照片不反映他們的真實外表,那麼就會更多地介紹自己的工作以及其他成就,把別人的注意力從外表轉移開去。

2.說謊者一般用詞較少。說得越少,露餡的機會就越小。

3.說謊者避免表達消極的情緒。他們想打造積極的形象,不能讓別人看了自己的介紹後感到消極。

模仿電腦的方式解讀網友資料

兩位傳播學教授進一步找來62名大學生閱讀電腦分析過的網上自我描述,發現他們判斷自我描述真實性的方法有兩招:一是看長短,認為寫得越長越真 實;二是代詞的選擇,描述中寫“我們”就會激發信任感,遠多過寫“你”等代詞。這樣識別出謊言的概率如同抓瞎,與電腦相比簡直“弱爆”了。

惠特本補充說,人們一般會假定別人是誠實的,但網上騙子多如牛毛,並不會替你著想。這在網路交往中尤為明顯——看到對方的靚照後心跳加速,我們就把懷疑放到一邊,甚至沒想到照片跟真人很可能有差距。

要提升網上防騙的本領,人腦要向電腦學習,綜合各種手段解讀網友的資料。惠特本總結出4個簡單的步驟:

1.自我描述越長越真實。豐富的自己描述還可留作日後交往中進行確證的資料。相反,說謊者不願意寫那麼多,因為謊言需要越說越大,會給自己挖一個大坑。

2.檢查所有資料的一致性。網友的自我描述應該與其他資料吻合,你不要只是把自我描述從頭讀到尾,而要結合其他資料看,確保各處都相符。如果你有意跟這個人發展關係,不妨把資料拷到搜尋引擎上搜搜看。

3.注意網友有沒有刻意迴避消極情緒。有意誤導你的人會盡量避免令你產生消極的聯想,只想讓你體驗到溫暖、曖昧和舒服,感覺“一切都好”。如果你感到對方積極得不現實,那麼很有可能根本不是現實。

4.小心第一人稱複數代詞“我們”。這個詞的使用頻率異常增高常常意味著對方想讓你感到情感上的親密,但其實並不真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zhichang/guanxi/yr27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