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職場 >投資 >

店寶寶:“土”是噱頭,“親民”是思路

店寶寶:“土”是噱頭,“親民”是思路

前有看不懂的時尚單品,後有網紅的直播帶貨,奢侈品品牌們似乎是在土味兒的路子上一往無前。

店寶寶:“土”是噱頭,“親民”是思路

回想今年春節,巴黎世家新春廣告驚呆了朋友圈的看客們。這則宣傳“牛年限定”的廣告,以土豪金+消消樂的形式呈現,被網友吐槽像“博彩”廣告。而在這之前,巴黎世家還在七夕釋出了高糊畫質再配上“影樓風”元素的限定大片,“審美歧視”的質疑聲音不絕於耳。

再往前追溯的話還有DIOR。早在2018年,DIOR為了推廣馬鞍包,找來網紅李文煊拍了一則“探店視訊”,然而與DIOR往常的奢華、貴氣不同的是,此則廣告畫面模糊不清,全程慢鏡頭,使得網友們評論“有了幾分淘寶網紅的風格”。

注重形象、品牌調性是大眾對奢侈品營銷的第一印象,然而近年來其“土味兒”廣告數量的增多,讓外界懷疑一向以高階、奢華自居的奢侈品們開始走下神壇,甚至被扣上了“不懂國人審美”的帽子。

但奢侈品真的變土了嗎?事實上,如果從整體來看奢侈品品牌的營銷策略,“土味廣告”似乎更像是一種賺取流量、“試圖入鄉隨俗”的一種姿態。

奢侈品在代言人及渠道層面的轉身就和其“土味廣告”一樣,並未收穫好評。對於LV在小紅書上的直播首秀,網友曾群嘲“土”,甚至被稱為是“地攤貨之感”;在DIOR官宣楊穎為代言人時,網友同樣送上了“越來越low”的評價。

想“親民”不容易,但如今,奢侈品品牌們又不得不去“親民”。歸根結底,消費者在變化,想要增長的品牌,其實只是追逐消費者的軌跡而已。

貝恩諮詢的資料曾指出,2019年全球奢侈品銷售達3100億美元,僅中國就貢獻了35%,並且這一佔比還將繼續增長。同年LVMH集團CFO表示,由中國驅動的亞洲市場,是集團增速最為迅猛的市場。並且海外疫情發展滯後的情況下,中國市場更是主要的增長引擎。《貝恩奢侈品研究》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奢侈品銷售額將比2019年下降23%至2170億歐元,與此對比的中國內地的市場份額卻翻了一番。

而聚焦到中國市場上來看,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年輕化。麥肯錫公司資料指出,2019年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消費總額中80後和90後分別佔奢侈品買家總量的43%和28%。羅德傳播集團與精確市場研究中心聯合釋出《2020中國奢華品報告》也顯示,21歲至25歲的Z世代首次購買奢侈品的平均年齡不到20歲,比千禧一代早了兩到三年。

顯而易見,瞄準“80後”和“90後”年輕消費者制定營銷策略已經是奢侈品品牌的必選項。通過各種年輕人聚集的渠道與其進行互動,才有機會來爭奪其注意力。

選擇線上新渠道和當紅偶像藝人的思路,從平臺上使用者畫像來看就非常清晰。艾媒諮詢資料顯示,小紅書的使用者,有70%以上是90後;2019第三季度,天貓上43.75%的使用者為24歲及以下,33.71%的使用者為25-30歲。而從微博的粉絲數量來看,楊冪、範丞丞、劉雨昕、蔡徐坤等明星被追捧的原因也就不難理解了。

總結以上來看,與其說是奢侈品牌們“變土”、“變low”,不如說這些品牌是針對中國獨特的媒介環境與年輕人喜好,選擇了一個更為“本土化”的營銷方式而已。儘管偶爾會被拿來群嘲,但這些品牌的不少單品,仍會是年輕人都想擁有的潮流之物。

奢侈品牌並非是絕對的“不食人間煙火氣”。任何品牌存在的意義始終是獲得增長,而獲得消費者關注乃至轉化,才是一切動作的終極目的。

而奢侈品牌們“謀變”的益處,其實已經體現在了財報上。很早就試水數字化營銷、年輕化轉型的GUCCI,曾連續七個季度銷售額增速超過35%;其2019年上半年銷售額,更是超過2016年全年。自2006年起謀劃數字化之路的Burberry,在2015年前九個月整個奢侈品市場收入增速只有1%到2%時,其收入卻增長了11%。

品牌增長是一個複雜的議題,但與時俱進的營銷策略一定會有貢獻。真正會帶來致命問題的,可能反而會是因循守舊、一成不變。

標籤: 噱頭 寶寶 思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zhichang/touzi/xddzd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