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生活百科 >家庭生活 >

貴州美食為什麼以酸代鹽

貴州美食為什麼以酸代鹽

貴州美食為什麼以酸代鹽

貴州歷史上因為沒有鹽,形成了“以酸當鹽”的飲食文化,他們用草木灰、獸骨、魚蝦等物制酸;西紅柿傳入後,又用西紅柿發酵制酸。貴州是全國唯一不產鹽的省。鹽大概有三種:海鹽、井鹽、池鹽,海鹽分佈在沿海,可以煮海水製鹽;井鹽主要在四川;池鹽產於鹽湖。這三種鹽,貴州都沒有。

因為貴州的地理位置,外省鹽想要入黔,難度很大。在明朝大將沐英進入雲南之前,貴州地區都是蠻荒之地,內地對它的瞭解都很少。也就是從那時起,貴州才納入中原王朝的統治範圍。貴州的食鹽,主要來自四川,自貢的井鹽經水路到達重慶,然後到遵義地區,進入貴州的四大口岸(仁岸、綦岸、涪岸、永岸)。水路主要走烏江和赤水河,這兩條河都很難走,所以運鹽成本高昂。

全國人民吃鹽的問題,從清朝中後期開始緩解並陸續充足供應,但是貴州在解放前還是“編戶之民,往往淡食,窮鄉僻城,更有終歲不嘗鹹味者”。直到1951年國家食鹽專賣,貴州人才實現吃鹽自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baike/jiating/0kv4x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