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健康生活 >

慢性咽炎的家庭科學護理法

慢性咽炎的家庭科學護理法

目錄:

慢性咽炎的家庭科學護理法

第一章:慢性咽炎的生活護理

第二章:心梗救治須爭分奪秒 家庭急救很重要

第三章:健康的生活節奏

第四章:飢餓流汗不可缺

第五章:測血壓 牢記“722”

慢性咽炎一般是由於急性咽炎未治癒引起的。它的治療效果比較慢。慢性咽炎主要表現為咽部不適,幹癢,分泌物多而灼痛等。如何科學應對這樣的情況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慢性咽炎的生活護理

慢性咽炎主要是由於急性咽炎治療不徹底而反覆發作,轉為慢性,或是因為患各種鼻病,長期張口呼吸,以及物理、化學因素、頸部放射治療等經常刺激咽部所致。自覺咽部不適,幹癢,分泌物多而灼痛,易噁心,有異物感,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以上症狀在說話過多,過食刺激性食物,疲勞或天氣變化時加重。

慢性咽炎的生活護理:

1.注意勞逸結合,防止受冷。

2.經常接觸粉塵或化學氣體者,應戴口罩、面燃等防護措施。

3.平時適量飲淡鹽開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4.避免煙、酒、辛辣、過冷、過燙刺激食物。

5.注意口腔衛生,養成飯後漱口的習慣。

6.冬覽菜、蜂蜜、番茄、楊桃、檸檬、青果、海帶、蘿蔔、芝麻、中梨、荸薺、白茅根、甘蔗等食品具有清熱退火,潤養肺腎陰液的作用,可適量選食。

7.保持室內審氣流通。

8.不要長時間講話,更忌聲嘶力竭地喊叫。

介紹幾種中醫療法

1.羅漢果1個切碎,用沸水沖泡10分鐘後,不拘時飲服。每日1-2次,每次1個;適用於慢性咽喉炎,咽喉乾燥不適,喉痛失音,或咳嗽口乾等。

2.橄欖3克,胖大海3枚,綠茶3克,蜂蜜1匙。先將橄欖放入清水中煮片刻,然後沖泡胖大海及綠茶,悶蓋片刻,入蜂蜜調勻,徐徐飲之。每日1-2劑。適用於慢性咽喉炎,咽喉乾燥不適或聲音嘶啞者。

3.板藍根15克,山豆根10克,甘草10克,胖大海3克。共置保溫瓶中,用沸水沖泡,蓋悶20分鐘後即可當茶飲用。也可加水煎煮後,倒保溫瓶中慢慢飲用,每天1劑。適用於慢性咽炎咽喉疼痛明顯者。

4.胖大海5克,蟬蛻3克,石斛15克。水煎代茶飲。適用於慢性咽炎伴有聲音嘶啞者。

心梗救治須爭分奪秒 家庭急救很重要

心肌梗死發作2-6小時內死亡率最高,據統計,約有半數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送至醫院之前已經死亡。而心肌梗死救治越早,生存機會就越大。

高危人群 定期檢查早發現

對於年齡40歲以上,高血壓、血脂紊亂、長期吸菸嗜酒、肥胖、糖尿病等冠心病高危人群,應定期做檢查,以便及時發現早期冠心病、無症狀性冠心病,防患於未然。

目前,有多種檢查方法可用來發現和確診冠心病,臨床常用的有心電圖、心電圖運動試驗、動態心電圖,以及冠狀動脈血管造影、冠狀動脈三維重建成像檢查等。

如果查出有冠心病,應按醫囑服藥,身上常備硝酸甘油等急救藥物,並定期門診隨訪。鍛鍊過程中如有胸痛、心慌、呼吸困難、脈搏增快等症狀,應停止活動,及時就診。

爭分奪秒 家庭急救很重要

1.原地保持患者仰面平臥

立即讓患者就近平臥,頭下不用東西墊起,保證呼吸通暢,解開腰帶和胸前衣釦,避免活動、用力。有嘔吐時應該讓其頭偏向一側,並清理口腔,避免嘔吐物堵塞氣管。

2.吸氧

如果家裡沒有氧氣瓶,可以開啟門窗通風,來增加室內的氧氣含量。

3.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每隔5分鐘服1片,不能超過3片,同時嚼服1片阿司匹林。無硝酸甘油的情況下可以用速效救心丸代替。

4.施行心肺復甦

發生心肌梗死後,一部分患者會發生猝死(心臟停跳),這時心肺復甦術對恢復心跳非常重要;在心臟停跳4分鐘以內施行心肺復甦術有可能起死回生,這是搶救的最佳時期。心肺復甦術主要包括三個步驟,分別是保持氣道通暢、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建議大家進入社群醫院接受專門的培洲,以應不時之需。

健康的生活節奏

日前,英國《每日郵報》刊載專家的文章指出,平日生活節奏會直接影響人們的健康狀況,應學會快慢有節,張弛有度。有關醫學研究表明,呼吸、喝水、吃飯等行為都有最佳節奏。

呼吸

最佳節奏:一呼一吸用4-6秒。研究發現,書法家、太極拳師以及性情溫和的人,呼吸節奏是緩慢而深沉的,他們的平均壽命普遍較長。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正確的呼吸方法要做到四個字:深、長、勻、細。深,深呼吸,一呼一吸都要到頭,長時間儘量拉長;勻,呼與吸之間的速度要保持均勻;細,要像一條線似的慢慢將濁氣撥出。注意用鼻而不要用嘴呼吸。初練階段,晚間睡覺時躺全身放鬆。呼氣時略屏氣,呼氣間是吸氣的3-4倍。呼完後不要上吸氣,應緊接著稍稍屏氣,然後再吸氣。就這樣“吸一呼一屏”迴圈,直至不知不覺地入睡。

吃飯

最佳節奏:一口飯嚼20次。衛生部老年醫學研究所原所長高芳重:一口飯最好嚼20次以上,老年人則應咀嚼25-50次,才能給飲食中樞足夠的興奮時間,幫助食物消化。細嚼慢嚥可增加唾液的分泌量,與食物充分混合,增進營養的消化吸收。

喝水

最佳節奏:跟著心跳喝。合理的喝水方式是,每次100-150毫升,時隔為20-30分鐘,這樣才能使心臟有規律、平穩地吸收進入人體內的水分。運動後最好過幾分鐘,等心臟跳動稍微平穩後,再接著小口地喝些溫開水。上班族每天工作半小時就要休息一會兒,並喝100毫升左右的水:室外工作者最好隨身攜帶水杯,稍微口渴就喝;老人則應該在家定個喝水時間表,不妨上個鬧鐘,至少每小時提醒一次,每次喝幾口水。

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沈瑾:喝水時應特別注意喝的頻率和量。特別是洗完熱水澡以後,身體受熱,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心臟跳動也比平時快些,不應大量喝水或喝的過快。運動過後,也不宣一次性大量飲水。因為這時的胃腸血管處於收縮狀態,需要一個恢復過程,立即大量飲水會導致肚子發脹,影響消化。

飢餓流汗不可缺

在中央電視臺工作,每天都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壓力,工作時間不固定,經常熬夜,很容易被疾病纏身。但白巖鬆身體健碩,風度翩翩,雖已年過不惑,其睿智和沉穩卻隨著年齡越顯韻味。白巖鬆說,疾病控制重要,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更重要,尊重健康,就是尊重生命。

白巖鬆每週至少步行6天,每天步行50分鐘。他的體重也由之前的160多斤降到了150多斤。他極不贊成用減肥藥減肥,認為用藥減肥是一種反健康的方法。白巖鬆笑稱,自己的體重不能低於150斤,因為生命要有一定的重量,才能承擔更多的責任。“健康體重”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過胖,也不能過瘦,這是身體平衡的需要。

白巖鬆認為,步行是人類活動中最簡單、最基本、最有效的健康運動。步行時,還可以給自己對話的時間,自己跟自己對話,能愉悅心情。在步中新增樂趣,才可能成為一生堅持的習慣。這種散步,是身心健康的一部分,應該成為時尚。

飲食不當和缺乏鍛鍊已經在現代人身上埋下了一個個“健康炸彈”。白巖鬆認為,飢餓是生命中一種奇妙的感覺。現在很多人都感覺不到飢餓,如何讓自己感到餓?答案就是要適量控制飲食,並且經常運動。排汗可以加速體內毒素的排出,讓氣血更通暢。

白巖鬆還是個十足的球迷。在2006年的央視年度足球聯賽上,他曾以隊長的身份率領新聞中心足球隊奪冠。他說,出點汗才能感受生命的活力。飢餓和流汗是人體發出的健康訊號,可以幫我我鑄造更健康的體魄。

白巖鬆強調,生命是條單行線,不能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路。生活中很多疾病,是可以通過鍛鍊和控制飲食逆轉的,什麼樣的誘惑都不能以犧牲健康為代價。健康時,清風明月、粗茶淡飯也有快樂。當健康成為生命中頭等目標時,名與利,這些往日看來最最重要的東西,會忽然在你心中貶值。

測血壓 牢記“722”

臺灣高血壓學會祕書長王宗道,教給民眾一個測量血壓要牢記的“722(諧音:去量量)口訣”,“7”是連續7天測量血壓,第一個“2”是要在早晚兩個時段量血壓,第二個“2”是指每個時段量兩次。

根據《臺灣高血壓治療指南》建議,高血壓患者測量血壓應該持續測量7天,每天在早上睡醒後及晚上睡前這兩個時段測量,每個時段測量兩次,兩次間隔1分鐘,並取兩次血壓的平均值。

如果是服了降壓藥的高血壓患者,收縮壓必須低於135毫米汞柱、舒張壓須低於85毫米汞柱。但若是伴有糖尿病或腎病的高危患者,收縮壓則要控制在130毫米汞柱、舒張壓在80毫米汞柱以下比較安全。

王宗道提醒,睡前和早上量血壓非常重要。據統計,最容易出現中風的兩個時段,一個是在5時到10時,另一個是在晚上。而且據日本研究發現,有10%的患者在日間血壓是正常的,但是在清晨血壓卻升高,這樣極有可能增加患中風及心臟病的風險。所以,在這兩個時段測量血壓非常重要。關於何時服用降壓藥,他建議,如果持續發現血壓在夜晚或早上比較高,則應在睡前服用比較好。但高血壓患者不要突然改變自己的服藥習慣,一定要遵循醫生的建議。如果是全天血壓都容易升高的人,一天必須服用兩種藥物的話,王宗道建議只要把其中一種降壓藥改到睡覺前服用即可。

此外,對於已經確診為高血壓,並且服藥後血壓得到控制的患者,建議每週自測血壓1次。在血壓未控制、血壓波動大或病人依從性差等情況下,則建議適當增加自測血壓頻率。如每天早晚各測一次,或每週自測幾次。如果通過服用降壓藥使血壓平穩後,不提倡太過頻繁地測量。

結語:慢性咽炎也會隨著天氣的變化而有所轉變,如果過食刺激性食物,疲勞等都會讓慢性咽炎變的嚴重。所以科學的家庭護理還是有必要的。(文章原載於《養生保健指南》《老年日報》,刊號:2012.03,2012年2月1日,2012年1月5日,作者:任巨集宇,南京,範巨集博,王坤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jiankang/4l82d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