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中醫養生 >

居家必備的十三種中藥材

居家必備的十三種中藥材

居家必備的十三種中藥材

居家必備的十三種中藥材

我們都知道為了避免突發的疾病發生,許多人家裡都會放置一些藥物,但是多數人可能不知道也可以常備一些中藥來避免疾病的發生,下面為大家介紹居家必備的十三種中藥材,供大家瞭解。

何首烏

何首烏,為常用的滋補強壯藥。以蓼科植物何首烏的塊根入藥,味苦、甘、澀,性微溫,若生用,功在潤腸通便;若制用,功在補肝腎、益精血。另有白首烏,是以蘿摩科植物大根中皮消的塊莖入藥,雖功同赤首烏,但補力較弱。由於何首烏有促進紅細胞發育,降低膽固醇,抗動脈硬化和輕瀉等多種藥理作用,故為重要的抗衰老藥物之一。它不僅為滋補強壯佳品,亦為烏髮、悅顏、潤澤肌膚之要藥。年邁體弱者常服則大有裨益。

枸杞子

《神農本草經》稱枸杞子“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本草匯言》贊之“使氣可充,血可補,陽可生,陰可長”。枸杞子有類似人蔘的“適應原樣”作用,且能抗動脈硬化、降低血糖、促進肝細胞新生等作用,服之有增強體質,延緩衰老之功效。冬天四肢不溫的可以每天嚼食十五粒枸杞。

阿膠

本品味甘、性平,有補血止血、滋陰潤肺、調經安胎等作用,為歷代喜用的滋補珍品。《水經注》即有“歲常煮膠,以貢天府”的記載,故有貢膠之稱。《本草綱目》更是稱其為“聖藥”,它與人蔘、鹿茸並稱中藥的“三寶”。據研究,阿膠主要是由膠原及其部分水解產物合成的,含氮16.43%~16.54%,基本上是蛋白質。藥理實驗結果表明,阿膠能促進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的生成,並能改善動物體內的鈣平衡,使血鈣升高。此外,阿膠還有防治進行性肌營養障礙的作用。氣血不足的女性可以用來做成固元膏食用。

黃芪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認為黃芪“益元氣而補三焦”,清代的黃宮繡稱黃芪為“補氣諸藥之最”。現代研究發現,黃芪不僅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夠延緩細胞衰老的程序。氣虛的人可以拿黃芪泡水喝。

三七

清代名醫趙學敏在他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中說:“人蔘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稱三七為“中藥之最珍貴者”。現代研究發現,三七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與人蔘有相似之處。其人蔘總皁甙含量超過人蔘。三七可擴張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輸出量,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蔘有明顯的優勢。堅持服用三七還可以美容淡斑。

當歸

當歸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藥用其根,主產於我國四川、甘肅、陝西、雲南、湖北等省。醫學認為,當歸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為血中之要藥。因而,它既能補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經,又能活絡。凡婦女月經不調,痛經,血虛閉經,面色萎黃,衰弱貧血,子宮出血,產後瘀血,例經(月經來潮時,出現口鼻流血)等婦女的常見病,都可以用當歸。

熟地黃

是由於地黃加黃酒拌和蒸制而成。其味甘、性微溫,功能滋陰補血。《本經》有“填骨髓,長肌肉……久服輕身不老”的記載。《本草經疏》譽其“補腎家之要藥,益陰之上品”。故“凡臟腑之不足,無不可得其滋養”。現代研究證明:地黃有顯著的強心作用,特別是對衰弱的心臟,其作用更明顯。如果有血熱的症狀可以把熟地黃換成生地。

白芍

白芍味酸苦,性微寒,有養血榮筋、緩急止痛、柔肝安脾等作用,為陰血不足、肝陽上亢所常用,尤為婦科常用藥。正如《日華子本草》雲:“主女人一切病,併產前後諸疾。”臨床上常與熟地、當歸配伍,用於治療血虛所致的婦女月經不調、經後腹痛等;與甘草同用,對脅、胃脘、腹、頭、四肢肌肉等部位拘急疼痛。

其它適合放家裡的藥材推薦

艾葉

艾葉味苦、辛,性溫,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溼止癢、安胎的作用。經常胃痛的人,可取艾葉適量,洗淨、切碎,打入雞蛋一起攪拌均勻,在鍋裡放入植物油,待油燒熱後將艾葉蛋液放入,炒至半熟,加清水適量煮沸即可,待溫度適宜時,渣水共服,每日3次。

陳皮

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調中、祛溼、化痰等功效。對於咳嗽不止且痰液稀白的患者,可用陳皮泡水喝。

麥芽

麥芽味甘性平,具有消食和中的作用。兒童消化不良,可用麥芽水煎代茶飲;女性斷乳,可用麥芽水煎服。

雞內金

雞內金味甘性平,具有健胃消食、化積排石、固攝縮尿等功效。當出現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小兒積食等症狀時,可將晒乾的雞內金炒後搗碎,加點山楂一起熬水喝,或將山藥、雞內金一起研成細末,與粳米共煮粥食用。

丹蔘

丹蔘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化淤、涼血消癰、養血安神的作用。取丹蔘適量,將其研成粉,於睡前以小杯溫酒或淡鹽水送服,對各種月經不調有效,但孕婦及月經期女性忌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zhongyi/6rz18.html